Deepfake 剋星來了!用“心跳”做信號識別假臉視頻,準確率高達 97%

Deepfake真是讓人又愛又恨。

眾所周知,基於深度學習模型的Deepfake軟件,可以製造虛假的人臉視頻或圖像。它在影視、娛樂等行業有着廣泛的應用場景。

但自2017年起,Deepfake也開始被不良分子用來製造色情視頻——神奇女俠下海事件。據統計,社交網絡中的Deepfake視頻,96%涉及色情內容,觀看用户數量已超過了1.3億。

此外,Deepfake也開始涉足政治領域,被用來偽造虛假政客言論,相關數據也在逐年增長。


奧巴馬發表着與自己不相關的言論

更重要的是,隨着Deepfake技術的不斷升級,這些偽造視頻越來越難以分辨真假,對社會穩定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而近日,一篇刊登在IEEE PAMI(模式分析與機器智能彙刊)的一篇論文聲稱,有新的方法能夠識別Deepfake視頻,準確率高達97.29%,而且還能夠發現製造Deepfake背後的生成模型。


更有意思的是,不同於常規檢測法,該論文強調其利用的是生物信號——心跳。

Deepfake“心跳”檢測法



這篇論文來自賓厄姆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與英特爾(Intel)公司聯合組成的研究團隊。該團隊稱,這款AI工具名為FakeCatcher,它可以通過檢測心跳在面部產生的細微差別來區分視頻真假。


我們知道,血管遍佈人體全身,包括面部。當心髒跳動時會帶動全身的血液流動,流動的血液會在人臉表面產生細微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正是研究人員區分真假視頻的關鍵。

研究人員把區分這種變化的方法稱為光體積變化描計法(Photoplethysmography,簡稱PPG)。簡單來説,就是利用光率的脈動變化,折算成電信號,從而對應成心率。

這一原理與醫學脈搏血氧儀,蘋果手錶以及可穿戴健身跟蹤設備檢測運動狀態時的心跳信號類似。

該項研究的前提假設是:生物信號是區分真假人臉的重要標識。也就是説,假視頻中顯示的“人”不會表現出與真實視頻中的人相似的心跳模式。

基於此,研究人員經過實驗發現,Deepfake人臉無法正常還原因血液流動造成的微弱變化。

英特爾公司的資深研究科學家伊爾克·德米爾(Ilke Demir)介紹稱,

引用我們從臉部的不同部位提取幾個PPG信號,並觀察了這些信號在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上的一致性。

在這裏空間維度指的是面部區域,時間維度指的是心跳頻率。Demir的意思是,通過讀取PPG信號和增強技術,還原並放大其在面部所產生的微弱變化,以此判斷視頻的真假。

如果是Deepfake視頻,所產生的面部效果會非常不自然。如下圖:


具體來説,FakeCatcher完整的檢測過程如下:1)識別關鍵的人臉區域;2)提取生物信號(PPG);3)利用信號轉換計算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的相關性,並在特徵集和PPG映射中捕獲信號特徵並訓練概率;4)根據真實性概率對視頻真假進行分類。


研究人員介紹稱,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取得三個方面的進步:

  • 通過信號轉換公式和實驗,驗證了利用生物信號的空間一致性和時間一致性檢驗視頻真假的可行性。
  • 提出了一種新型通用的Deepfake檢測器。
  • 提出了一種新的生物信號構造圖,可用於訓練神經網絡進行真實性分類。
  • 構建了一個多樣化的人像視頻數據集,為虛假內容檢測提供了一個試驗枱。

模型精度測試結果

在實驗之前,為了更加精準地評估FakeCatcher模型,研究人員自建一個Deepfake數據集,該數據集來自媒體網絡、新聞文章和研究報告等,因此,視頻在生成模型、分辨率、壓縮、照明、縱橫比、幀速率、運動、姿勢、遮擋、內容等方面的問題都是真實存在的。

該數據集包含了142個視頻,有30 GB大小。從下圖分類結果來看,FakeCatcher對低分辨率、壓縮、運動、照明、遮擋等問題的表現都是魯棒性的。


上半部分為真實視頻,下半部分為Deepfake視頻

接下來,研究人員主要進行了兩項實驗驗證。一是與當前的深度學習解決方案和其他Deepfake檢測器進行比較。實驗結果如下:


其中,Frame和Face表示分段精度,可以看出FakeCatcher最高,達到了87.62%;Video表示視頻精確度。FakeCatcher比最好的架構還要高出8.85%。

需要説明的是,表中所有實驗都是在自建數據集DF(60%訓練和40%的測試的分割)中進行的。

二是進行交叉數據集驗證,分別包括DF、Celeb DF、FF、FF++和UADFV數據集。


第一列為訓練數據集,第二列為測試數據集

從第5行和第6行來看,FakeCatcher在小而多樣的數據集中的學習效果要比在大型且單一的數據集上更好。一方面是,DF訓練和FF測試比反過來的測試精度高出了18.73%。另一方面是,DF數據集大約只有FF數據集的5%。從第3行和第6行來看,可以發現從FF到FF++增加分集,DF的準確率提高了16.9%。

在交叉數據集FF++中,每個原始視頻包含四個合成視頻,其中每個視頻都使用不同的生成模型生成。研究人員將FF++的原始視頻分割為60%訓練,40%測試。然後創建這些集合的四個副本,並從每個集合中刪除特定模型生成的所有樣本。

表中第1列,每個集合包含三個模型的600個真實視頻和1800個假視頻,以及一個模型的400個真實視頻和400個假視頻進行測試。


從跨模型評估結果來看,除了NeuralTextures,其他均得到了非常精確的預測。而NeuralTextures本質上就是不同的生成模型。

由此,論文最後得出結論稱,基於生物信號的Deepfake視頻檢測器FakeCatcher,證明了生物信號的空間維度和時間維度的一致性在GAN-Rated內容中並沒有得到很好的保持。

此外,通過人臉取證實驗並引入自建DF數據集中,對視頻片段、視頻的成對分離以及真實性分類方法進行評估,分別得到了99.39%,96%以及91.07%準確率。這些結果再次驗證了FakeCatcher可以高精度地檢測假內容,而不依賴視頻的生成器、內容、分辨率以及質量等指標。

更多論文內容,請參見:https://arxiv.org/pdf/1901.02212.pdf

引用鏈接: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141516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0-10-deepfake-videos-pulse.html

雷鋒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資料來源:雷鋒網
作者/編輯:貝爽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