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活著卻死了
返了新工12日半(係,我一直數住),還是會間歇性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 連放假的日子想起工作都會覺得憂愁。
有人說時日尚淺,再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吧。
認識了多年的好友聽我描述工作的性質後,皺皺眉說:「我明你點解會咁,因為我地都係一啲好怕有太多變數嘅人,我地希望決定好就全力做,但而家情況係唔由得你決定,plan好亦可能隨時會變,牽一髮動全身,所以你覺得好辛苦。」
一直不明白對於新工作,究竟自己的壓力從何而來。
還是旁觀者清,一語道破。
今晚再與另一個朋友吃飯,也輕輕說到工作,又更發現自己從來不是擅長發號施令的人,最好你給我一個明確指示,我會盡力做好。
不要叫我按自己schedule,我會手足無措。
「你係一個副手型嘅人。」
這樣的說法喚起了中學時期的記憶。
中學時期的我算是風頭躉,常常擔任主席、班長、風紀隊長等,直至升到高中,有個比我更強勢的女生出現了,自自然然就屈居在她之下了。
很記得當時我們有段奇異的對話:
「你做副主席會唔會唔開心?」
「如果係第二個可能會,不過拍住你我好OK,我一定會成為你最幫得手嘅副主席。」
當然如今想來,是有點小題大做的可笑,但青春就是以自己生活為中心。
當時我們都很認真吧。
其實我從很早以前就知道自己不是領袖型的人,只是一直不願意過於外顯地承認,畢竟不想擔大期,不想做決策的人在這個社會彷佛低人一等,彷彿永遠只能做些簡單的工作。
可是呀,當社會人人都想話事,人人都要做中心主角,還有誰能默默執行呢?
我喜歡做副手,也不等於我能力不行,我只是不喜歡站在當眼處而已。
每一天我們都比昨日更了解自己,要承認自己無法達到社會「成功」的標準特別需要勇氣,但想深一層,其實也沒有甚麼大不了。
畢竟承認不承認,也不會改變你的特質,我們還是在別人眼中不是成功的一群,倒不如赤裸面對自己,免受分裂之苦。
最近一直在想甚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
大概Freelance那種形式最適合吧。
沒有特別的上下班時間,只有deadline,不用和人朝夕相對,非常適合自律、孤僻而認生的我(我也可以很socail,只是那不是我最舒適的狀態)。
但問題是除了寫作和唱歌,我幾乎一竅不通,而且也沒有厲害到能成為導師或甚麼的。
明年就打算搬出來,實在需要有穩定的收入或豐厚的儲備。
於是退而求其次,我想不如真的找找關於文字的工作,最接近的恐怕是Copywriter了吧。
Send了幾份CV,均暫未有回音。
我不希望人生留在不適合自己的位置,一如我找工作總是從近家裡的找起。
並不是因為懶惰或想節省交通費(雖然也有關),我只是一直覺得資源可以不錯配的時候就盡量避免。
每日用一小時甚至更多去上班是多麼的浪費,當然我很明白人生有時候就是身不由己,正如我現在也沒有辭掉工作,一直默默忍受與嘗試。
點解呀?因為窮呀。
但可以的話,還是希望不要認命,因為人生充滿著意外和可能性,只有在你放棄和決定不變的時候,人生才會呈現出靜止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