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不只是遊戲(1):玩Pokemon Go的我們
話說Pokemon Go在幾年前曾風靡全球,香港也周街有人捉精靈,更因而掀起一股「社交潮」,因為要一起打道館,於是陌生人都聚集在相同的位置,交換資訊,甚至閒聊起來。
一時間,遊戲把男女老幼的界線都打破,大家在遊戲中並肩作戰,分享勝利的喜悅或失敗的懊惱,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瞬間拉近,大有一種重現舊時代左鄰右里都是朋友的情況。
Pokemon Go同時還是一款收集精靈的遊戲,精靈會出沒在不同地方,要想集齊便需四處走動,如是者促成了很多人走到平日可能不會去的地點,間接使人認識香港更多。
還記得去年某個朋友和我一起去屯門的集會,對於地點竟然比家住天水圍的我更熟悉,住青衣的他說:「以前玩Pokemon Go嚟過呢度好幾次所以認得。」
我對於潮流下意識好像都會有點抗拒,而且也不是寵物小精靈的Fans,那時不明白遊戲到底有何吸引之處,常想著道館打贏了,精靈集齊了,然後呢?
現在回想會想罵自己,然後個鬼,很多事情不過是享受過程而已,特別是遊戲的本質就是帶你脫離現實,要是和現實掛勾,就失去了那種意義,成了疲累和沉重的代名詞。 在全香港都為Pokemon Go著迷的時間,我處於不明所以和置身事外的狀況,但有件關於Pokemon Go的新聞卻意外地使我重新思考生命這回事,也成了我日後辭掉全職開啟寫作生活這條路的踏腳石之一。
至今我也不知道那是否fake news,現在再search也找不回,只是找到了另一些人的故事。(後來Patreon有讀者找到了報導的link:https://bit.ly/3rv1Cng)
那是在Pokemon Go仍如日中天,而我們也有餘暇關注遊戲的時間,新聞報導指有個男人決定不工作全時間捉精靈,更厲害的是他的母親表示支持,認為這也沒甚麼不好,選擇令自己開心的生活同時又有這樣的能力為甚麼不可以?
那時候真的覺得很震撼。
對呀,為什麼不可以?
反正生命就只有一次,又沒有害人,也沒有三餐不繼造成別人的負擔,就過一個自己喜歡的生活是可以的呀。為什麼要承受那麼大的壓力?為什麼要把自己困在抑鬱的世界裡?
生活的樣子原是如此遼闊,我們可以再勇敢一點去想像。
2020年我才開始玩起Pokemon Go來,這時身邊仍有在玩的人已經所餘無己,還試過被21歲的男生說:「而家仲有人玩㗎咩?!唔係得啲中年阿叔阿嬸玩?」他這樣說的時候我真的嚇了一跳,印象中Pokemon Go總是年輕人的玩意,可是想一想打道館時遇見的人確實如他所言是叔叔嬸嬸居多。 然後才想起,Pokemon的歷史其實已非常悠久,除了是我的童年回憶,更是叔叔嬸嬸的青春時代。
會玩Pokemon Go,完全是因為K對它的長情和著迷程度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親身體驗到底這個遊戲有何吸引之處,結果我現在也玩到29lv,設計Pokemon Go的人應該很喜歡社區和人的連結這回事吧,玩的時候就發覺這個遊戲要求玩家不停遊走(間接使人走多了路,因為除了捉精靈,還要孵蛋做任務。)和結交朋友。
情侶一起玩時,也成了二人拍拖的其中一個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