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踢法的輓歌 - 溫布頓

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 英格蘭雖然已經成立了全球知名的英超聯賽, 但大部分球隊仍然沿用賴以成功數十年的4-4-2陣式。各支球隊倚重長傳、兩翼側擊, 由兩個高大的前鋒衝散防守和攻門。球員比較像專才而非通才。不同位置的球員, 具備那個位置所需的能力。舉個例, 左右中場的主要任務是傳中和邊線進攻, 著重和邊衛合作, 不需作太多楔入中間射門、配合、組織等工作。又例如, 一雙箭頭中, 至少一人主要以其強壯的身體, 衝散敵方防線和頭球攻門, 他並不太常回後拿球, 做種種不同的嘗試。雲加 (Arsene Wenger) 回顧初來英格蘭執教時的印象:「記得以前還有像溫布頓這樣的球隊, 外國球員來到英格蘭看了都會嚇一跳, 但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事實上, 隨著海量的外藉領隊和球員來到英格蘭, 聯賽的生態和競賽模式亦漸漸改變。像柏金 (Dennis Bergkamp)、蘇拿 (Gianfranco Zola)、迪肯尼奧 (Paolo Di Canio) 等球員大大提升了聯賽的技術成分。如雲加等領隊也為阿仙奴注入更多控球和組織的思維。到後來, 純粹的英式球隊基本上愈來愈罕見。最後一支, 正正就是雲加提及到的溫布頓。

1990年代的溫布頓, 由後場到前線, 每個傢伙都非常強壯和剽悍。他們面對強隊也好、弱隊也好, 永遠只會有一種踢法: 將球吊上前線, 用一對高大的箭頭衝擊。他們的代表人物首推擔任隊長的防守中場, 雲尼.鐘斯 (Vinnie Jones)。雲尼.鐘斯生來就一副兇狠的模樣, 體型又闊又壯。他的打法可比他的外表更令人害怕, 猛力的撞擊、飛剷、爭頂, 殺得頭破血流。球場, 就是戰場。最經典的一次, 他用五指抓緊加斯居尼 (Paul Gascoigne) 的「蛋蛋」, 用力一捏, 令後者痛不欲生, 叫苦連天。


中堅如前愛爾蘭國腳堅利.根寧咸 (Kenny Cunningham) 和丹.布力維 (Dean Blackwell), 他們的防守水平並不突出, 但他們最可取之處正正符合球隊所需。身型高大、踢法硬朗、擅頂。左後衛賓.戴卓爾 (Ben Thatcher) 更是平平無奇, 不過他在左路側擊和傳中的能力, 同樣是溫布頓最需要的東西。

他們的前鋒才是最有趣的。幾個球員都是同類型的 - 柱躉式中鋒。6呎1的伊高古 (Efan Ekoku)、6呎1的基爾 (Marcus Gayle)、5呎11的賀斯禾夫 (Dean Holdsworth), 再後來的葛文 (Jon Goodman)、烏爾 (Jason Euell)
和卻治 (Carl Cort) 個個都「頭好過腳」。溫布頓的比賽, 最刺激通常是賽事最後的五至十分鐘。尤其若他們落後一球, 例必有三、四個黑人中鋒不理三七廿一, 無畏無懼地衝向球門, 一次不成, 再來。兩次不成, 就第三次。十分熱血。



中場有兩個較有技術的傢伙。位於鐘斯前面、箭頭身後的艾利 (Robbie Earle), 他的傳球很不錯, 後上攻門的時機和功夫亦很出色。幾個前鋒把對手後衛撞得頭昏腦漲時, 艾利早已準備在那些第二落點, 尋找射門機會。有個球員, 來自英國和愛爾蘭外, 他是右中場李安赫臣 (Oyvind Leonhardsen)。這位挪威球員踢法實際, 很勤力, 加上傳中能力優秀, 十分適合溫布頓 (那個年代的挪威國家隊, 踢法同樣大同小異)。

至於門將, 我相信很多人會記得他的名字 - 蘇利雲 (Neil Sullivan)。他正是碧咸 (David Beckham) 射入金球的「受害人」。其實, 蘇利雲的把關技術不錯, 尤其長於應付傳中球和門前的衝撞。只是, 碧咸成名的代價, 由他來承受了。


溫布頓和他們過氣的打法, 遺留在舊的世紀。1999-2000, 他們未有應對大勢的改變, 終於降班收場。後來, 管理層和球迷出現各種爭議, 包括是否把球隊的根據地遷往米爾頓凱恩斯。2003-04, 他們再一次降班。球隊正式改名為米爾頓凱恩斯, 溫布頓不復存在。

這支祟尚英式打法至最後一刻的隊伍, 和落伍的踢法, 一同葬送在歷史洪流中。

如果喜歡小弟既專頁, 或者想透過足球交個朋友, 可以俾個讚。
Facebook專頁:人生勝利組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溫布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