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人悄悄話的凳、搖搖凳融入公園!十八區特色座椅帶港人「樂坐其中」
最近大家經過公園的時候有沒有覺得有些不同?其實是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的「樂坐其中」計劃。康文署在全港十八區休閒休憩空間內設置共二十組有特色、別具創意的藝術座椅,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眼看這些座椅有的像耳朵,有的如海浪,設計充滿玩味,搶眼外形亦吸引途人坐下去休息,其實全部都是出自本地設計師之手,更加與該區特色有關。
每組作品都是根據各個場地的周邊環境和社區特色而度身設計,希望可以凝聚社群。例如麼地道花園的「文化後花園」就是想帶更多人來公共空間,好像設計師陳韻淇和陳少華就運用幾何圖案及五顏六色的座椅設計吸引人注意。另外有高有低的座椅亦可讓大家進行不同的活動。
▼小編看到座椅回想起幼稚園的積木玩貝,很可愛呢
麼地道花園的「文化後花園」
麼地道花園的「文化後花園」鳥瞰圖
至於搖搖凳其實是位於大埔中央廣場的「海浪椅」,可以讓人平靜地躺在上面。只要坐上去就會左右搖動,一邊搖,一邊與友人聊天,小朋友就最開心。設計師吳鋌灝希望大家通過與座椅的互動,聆聽原始和自然的聲音,讓身體和心靈都能得到休息。
大埔中央廣場的「海浪椅」
大埔中央廣場的「海浪椅」
如何可以讓座椅不標奇立異亦不會阻礙街坊平日晨運、拉筋,同時方便他們歇息?愛秩序灣公園的「Hack-a-Bench」就利用公園內的椅子,改造它們成為波浪形的座椅,使街坊更舒適地聚在一起。另外設計師在平時的座椅旁邊加設矮身的長凳,増強公共空間的趣味性。
愛秩序灣公園的「Hack-a-Bench」
東涌北公園內的草地是一個多元化的活動平台 — 從幼童到長者、個人到團體、野餐集會群到休閒運動者都參與其中。所以「WE.AVE」座椅的網形設計可供小朋友玩樂,而家長就坐下休息,同時將藝術融入生活。
東涌北公園的「WE.AVE」
東涌北公園的「WE.AVE」
而位於跑馬地遊樂場的「聽.亭」由一口設計工作室設計,座椅的顏色取材自跑馬地公園的環境,加上以聲鏡作靈感,設計了一組六件相對的聲音座椅。當你的朋友坐在其中一邊的座椅說話時,坐在對面的你便會因為座椅的弧度與聲音的關係聽到對方說的悄悄話。裝置既可以收集周邊大自然的聲音,又可以和其他位置的朋友聊天,讓座椅自然地融入在公園內。
跑馬地遊樂場的「聽.亭」
跑馬地遊樂場的「聽.亭」
九龍仔公園的座椅設計很特別,由藝術家團隊佰刻制作和軸物行者設計,格仔櫈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排列,模仿以前九龍仔公園上空正在轉彎的飛機,令人想起當年大家都愛追看啟德機場的飛機升降。
九龍仔公園的「格仔櫈」
計劃邀請了四組客席策展人 — 譚漢華、劉栢堅、李宇軒和陳立恒、以及葉晉亨分別協助二十組藝術家團隊構思實用與美感兼備的藝術座椅。其實這些新設計不但可以吸引街坊注意,走入公共空間,更可以改造到原本的座椅變得更美觀、舒服,帶出「同起共坐」的精神,凝聚社群。
十八區特色座椅詳情:http://www.seatstogether.hk/
每組作品都是根據各個場地的周邊環境和社區特色而度身設計,希望可以凝聚社群。例如麼地道花園的「文化後花園」就是想帶更多人來公共空間,好像設計師陳韻淇和陳少華就運用幾何圖案及五顏六色的座椅設計吸引人注意。另外有高有低的座椅亦可讓大家進行不同的活動。
▼小編看到座椅回想起幼稚園的積木玩貝,很可愛呢
麼地道花園的「文化後花園」
麼地道花園的「文化後花園」鳥瞰圖
至於搖搖凳其實是位於大埔中央廣場的「海浪椅」,可以讓人平靜地躺在上面。只要坐上去就會左右搖動,一邊搖,一邊與友人聊天,小朋友就最開心。設計師吳鋌灝希望大家通過與座椅的互動,聆聽原始和自然的聲音,讓身體和心靈都能得到休息。
大埔中央廣場的「海浪椅」
大埔中央廣場的「海浪椅」
如何可以讓座椅不標奇立異亦不會阻礙街坊平日晨運、拉筋,同時方便他們歇息?愛秩序灣公園的「Hack-a-Bench」就利用公園內的椅子,改造它們成為波浪形的座椅,使街坊更舒適地聚在一起。另外設計師在平時的座椅旁邊加設矮身的長凳,増強公共空間的趣味性。
愛秩序灣公園的「Hack-a-Bench」
東涌北公園內的草地是一個多元化的活動平台 — 從幼童到長者、個人到團體、野餐集會群到休閒運動者都參與其中。所以「WE.AVE」座椅的網形設計可供小朋友玩樂,而家長就坐下休息,同時將藝術融入生活。
東涌北公園的「WE.AVE」
東涌北公園的「WE.AVE」
而位於跑馬地遊樂場的「聽.亭」由一口設計工作室設計,座椅的顏色取材自跑馬地公園的環境,加上以聲鏡作靈感,設計了一組六件相對的聲音座椅。當你的朋友坐在其中一邊的座椅說話時,坐在對面的你便會因為座椅的弧度與聲音的關係聽到對方說的悄悄話。裝置既可以收集周邊大自然的聲音,又可以和其他位置的朋友聊天,讓座椅自然地融入在公園內。
跑馬地遊樂場的「聽.亭」
跑馬地遊樂場的「聽.亭」
九龍仔公園的座椅設計很特別,由藝術家團隊佰刻制作和軸物行者設計,格仔櫈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排列,模仿以前九龍仔公園上空正在轉彎的飛機,令人想起當年大家都愛追看啟德機場的飛機升降。
九龍仔公園的「格仔櫈」
計劃邀請了四組客席策展人 — 譚漢華、劉栢堅、李宇軒和陳立恒、以及葉晉亨分別協助二十組藝術家團隊構思實用與美感兼備的藝術座椅。其實這些新設計不但可以吸引街坊注意,走入公共空間,更可以改造到原本的座椅變得更美觀、舒服,帶出「同起共坐」的精神,凝聚社群。
十八區特色座椅詳情:http://www.seatstogethe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