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產品」都偽裝成「服務」— 真實世界的我們還剩下什麼?
Harry Chan (原文請至: 連結)
(圖片來源: Flickr / Dick Thomas Johnson)
大家好,我叫Harry,是一個新產品
我是我父母製造的產品。當初,我就像其他所有新生兒一樣,被父母養育長大,讓這個名叫「Harry」的產品看起來像人、聽起來像人。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讓我能夠找到一個進入社會的方式,像是出工廠一樣,成為一個能夠正常使用的「及格產品」。
2006年7月,我跟每個在社會上的人一樣,接受各式各樣的教育訓練,接著被送進一個需要工作的地方—也就是辦公室(是真的辦公室)。在這裡,我們有一間伺服器室,它製造的噪音比波音747還吵。當有任何地方出狀況的時候,我們必須去找IT的負責人(也有人叫他們MIS,網管)、拍拍他的肩說:「嗨,我們的專案管理平台好像當掉了,我沒辦法存取我的指令。」接著,我被告知要等個15分鐘。不用多久,系統就被修好了、恢復正常,就像變魔術一樣!真是太神奇了!
回想起我的第一份工作,某天的午休時間,我看見一位資深的網管同事,Tom,在安裝Oracle的資料庫,當他小心翼翼地把DVD從磁碟機裡面取出、送入另一片DVD時,這種實實在在的動作,讓我心裡感到既踏實又溫暖……
一覺醒來,整個世界都變了…?
奇怪?為什麼我看不到任何DVD的盒子?安裝Office的光碟片跟包裝盒呢?到哪裡去了?
辦公室怎麼變那麼安靜?嗡嗡作響的伺服器聲呢?IT同事們怎麼都消失了?
猛然看了看電腦螢幕上的日期,
現在是…2016年7月27號。
原來我在等軟體下載的時候不小心睡著了。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用MIS去建構IT系統了,我只要在網路上點幾下,程式就會自動幫我把一切串接起來。老實說,我還蠻懷念以前什麼都還沒有虛擬化的時光。
是什麼原因讓你的老同事失業了?
會有今天這樣的結果,絕大部分的原因是我們把什麼都外包了。資料幾乎都移到雲端伺服器,我們不用再自己去管理這些東西,資料處理像是大批發一樣、轉變成集中管理,「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基本上能夠讓你隨時隨地取得你想要的資料,而且還有更多新的應用。現在,有人取代你從前那些網管同事的工作,負責系統維護、軟體更新,可憐的Tom。
當「產品」通通都變成「服務」,到底帶來了哪些改變?
身為一個上班族,我提供「支援」,像是接電話、回覆客戶問題…等等,我有一支熱線電話,能隨時因應接踵而來的需求,我所做的一切,不外乎就是一種服務 。當我回到家時,我的太太告訴我,她今天為我們家提供了掃地清潔的服務;而我的孩子,放學之後要去做社區服務。
我,Harry,已經不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項服務。
我不確定這個世界已經變成了什麼樣子。從前,我父母從事建築裝潢材料的販售,有一些精緻的陶瓷品讓我印象深刻。但是現在,這些產品都已經從工作、生活中消失了。我已經不再打開任何產品的包裝盒、看看我剛從商店買了些什麼。所有東西每月都會固定配送到我家,這是我購買的一種服務。
整個產業都改變了,在「產品即服務」儼然成為一種流行趨勢下,越來越多的手機app都採行訂閱制,要每月付費才能使用。也有越來越多的軟體會稱自己為服務,而不再是產品。
對我們來說,有三點非常值得關注的改變正在發生,而你應該要有所警覺: 1.對使用者來說:它顛覆了購買產品的概念,現在的使用者認為自己花錢買的是服務,所以在心態上對產品會存在更高的依賴性跟黏著性,相對若是表現不佳的產品,消費者的容忍度將越來越低,將呈現極端的使用者習慣。
2.對中小企業來說:由於SaaS使應用的門檻降低,中小企業也能夠輕易地獲得完整的軟體服務,不用負擔高昂的開發與維護成本。整個IT部門都外包也成為另一波趨勢,連硬體、人力的成本都可以大幅縮減。
3.對產品開發者來說:當產品成為一種服務,意味著我們漸漸喪失主導權。我們不再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去決定軟體被下載到哪裡、被誰管理、被怎麼樣地配置。這個產品的命運操縱在他人之手。聽起來,現在的開發商好像輕鬆許多,只要把產品做出來,客戶會自己下載安裝、自己學著怎麼使用。但是,請意識到這樣下去的後果,只要客戶端有任何一點改變,開發者都必須要有隨時應變的心理準備。
當IT人員被「線上支援」取代—每個軟體都開始有了自己的支援平台,不再是由一個「真人」來處理大大小小的客服問題。這時,軟體開發者會面臨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要用什麼標準去評量服務水準(Service-Level Agreement)?這些標準符合你的需求嗎?假如它們無法反應真實的使用者體驗呢?
丟掉華麗的包裝跟行銷辭藻,我們該相信什麼?
老實說,我覺得這些看似革命性的科技演進,大部分都是行銷炒作的結果。因為在技術本質上,根本就沒有什麼進步,只是換了一個比較潮的包裝,像是把產品叫做:
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例如Salesforce;
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例如Heroku;
提供基礎架構的雲端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例如Amazon的AWS。
許許多多的產品,現在都改名叫做「服務」。
雲端也是類似的概念,我不同意它是一個改變科技產業的「革命性發展」,因為它的名氣基本上是被大企業跟媒體炒作出來的,雲端其實只是虛擬化的另外一個說法罷了,VMware(虛擬主機)跟其他許多類似的開源技術都已經存在好久了。到頭來,「雲端」除了製造話題性、增加一點普羅大眾的IT知識以外,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顯著的影響嗎?答案是,沒有。
如今,「產品」跟「服務」之間的界線已經越來越模糊,我們以前會買DVD(一個實體的「產品」)來看,現在則是用Netflix(影音串流「服務」),只差在一個是買斷、一個是月租,探究根本,我們都只是想要在禮拜五晚上享受一場美好的電影,不是嗎?(全文完)
【關於作者】
Harry Chan,HyperCconnezion創辦人,於香港出生並於澳洲接受教育。於IT產業的創業經驗近5年半,也曾經於澳洲業界和政府單位從事IT管理職務約6年。長期關注雲端、網路、IT管理、企業應用等領域。
【關於HyperConnezion】
HyperConnezion是一個提供雲端解決方案和IT管理服務的公司,致力於成為各家企業的最佳IT夥伴。無論是個人、新創、中小企業乃至於大型企業,HyperConnezion均能提供客戶量身打造的IT顧問建議與服務。目前HyperConnezion在雪梨、香港、台北均設有據點。更多消息請上:
FB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yperconnezion/
官方網站:https://hyperconnezion.com/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HyperConnezion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hyperconnezion
LinkedIn :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hyperconnezion
(圖片來源: Flickr / Dick Thomas Johnson)
大家好,我叫Harry,是一個新產品
我是我父母製造的產品。當初,我就像其他所有新生兒一樣,被父母養育長大,讓這個名叫「Harry」的產品看起來像人、聽起來像人。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讓我能夠找到一個進入社會的方式,像是出工廠一樣,成為一個能夠正常使用的「及格產品」。
2006年7月,我跟每個在社會上的人一樣,接受各式各樣的教育訓練,接著被送進一個需要工作的地方—也就是辦公室(是真的辦公室)。在這裡,我們有一間伺服器室,它製造的噪音比波音747還吵。當有任何地方出狀況的時候,我們必須去找IT的負責人(也有人叫他們MIS,網管)、拍拍他的肩說:「嗨,我們的專案管理平台好像當掉了,我沒辦法存取我的指令。」接著,我被告知要等個15分鐘。不用多久,系統就被修好了、恢復正常,就像變魔術一樣!真是太神奇了!
回想起我的第一份工作,某天的午休時間,我看見一位資深的網管同事,Tom,在安裝Oracle的資料庫,當他小心翼翼地把DVD從磁碟機裡面取出、送入另一片DVD時,這種實實在在的動作,讓我心裡感到既踏實又溫暖……
一覺醒來,整個世界都變了…?
奇怪?為什麼我看不到任何DVD的盒子?安裝Office的光碟片跟包裝盒呢?到哪裡去了?
辦公室怎麼變那麼安靜?嗡嗡作響的伺服器聲呢?IT同事們怎麼都消失了?
猛然看了看電腦螢幕上的日期,
現在是…2016年7月27號。
原來我在等軟體下載的時候不小心睡著了。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用MIS去建構IT系統了,我只要在網路上點幾下,程式就會自動幫我把一切串接起來。老實說,我還蠻懷念以前什麼都還沒有虛擬化的時光。
是什麼原因讓你的老同事失業了?
會有今天這樣的結果,絕大部分的原因是我們把什麼都外包了。資料幾乎都移到雲端伺服器,我們不用再自己去管理這些東西,資料處理像是大批發一樣、轉變成集中管理,「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基本上能夠讓你隨時隨地取得你想要的資料,而且還有更多新的應用。現在,有人取代你從前那些網管同事的工作,負責系統維護、軟體更新,可憐的Tom。
當「產品」通通都變成「服務」,到底帶來了哪些改變?
身為一個上班族,我提供「支援」,像是接電話、回覆客戶問題…等等,我有一支熱線電話,能隨時因應接踵而來的需求,我所做的一切,不外乎就是一種服務 。當我回到家時,我的太太告訴我,她今天為我們家提供了掃地清潔的服務;而我的孩子,放學之後要去做社區服務。
我,Harry,已經不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項服務。
我不確定這個世界已經變成了什麼樣子。從前,我父母從事建築裝潢材料的販售,有一些精緻的陶瓷品讓我印象深刻。但是現在,這些產品都已經從工作、生活中消失了。我已經不再打開任何產品的包裝盒、看看我剛從商店買了些什麼。所有東西每月都會固定配送到我家,這是我購買的一種服務。
整個產業都改變了,在「產品即服務」儼然成為一種流行趨勢下,越來越多的手機app都採行訂閱制,要每月付費才能使用。也有越來越多的軟體會稱自己為服務,而不再是產品。
對我們來說,有三點非常值得關注的改變正在發生,而你應該要有所警覺: 1.對使用者來說:它顛覆了購買產品的概念,現在的使用者認為自己花錢買的是服務,所以在心態上對產品會存在更高的依賴性跟黏著性,相對若是表現不佳的產品,消費者的容忍度將越來越低,將呈現極端的使用者習慣。
2.對中小企業來說:由於SaaS使應用的門檻降低,中小企業也能夠輕易地獲得完整的軟體服務,不用負擔高昂的開發與維護成本。整個IT部門都外包也成為另一波趨勢,連硬體、人力的成本都可以大幅縮減。
3.對產品開發者來說:當產品成為一種服務,意味著我們漸漸喪失主導權。我們不再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去決定軟體被下載到哪裡、被誰管理、被怎麼樣地配置。這個產品的命運操縱在他人之手。聽起來,現在的開發商好像輕鬆許多,只要把產品做出來,客戶會自己下載安裝、自己學著怎麼使用。但是,請意識到這樣下去的後果,只要客戶端有任何一點改變,開發者都必須要有隨時應變的心理準備。
當IT人員被「線上支援」取代—每個軟體都開始有了自己的支援平台,不再是由一個「真人」來處理大大小小的客服問題。這時,軟體開發者會面臨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要用什麼標準去評量服務水準(Service-Level Agreement)?這些標準符合你的需求嗎?假如它們無法反應真實的使用者體驗呢?
丟掉華麗的包裝跟行銷辭藻,我們該相信什麼?
老實說,我覺得這些看似革命性的科技演進,大部分都是行銷炒作的結果。因為在技術本質上,根本就沒有什麼進步,只是換了一個比較潮的包裝,像是把產品叫做:
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例如Salesforce;
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例如Heroku;
提供基礎架構的雲端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例如Amazon的AWS。
許許多多的產品,現在都改名叫做「服務」。
雲端也是類似的概念,我不同意它是一個改變科技產業的「革命性發展」,因為它的名氣基本上是被大企業跟媒體炒作出來的,雲端其實只是虛擬化的另外一個說法罷了,VMware(虛擬主機)跟其他許多類似的開源技術都已經存在好久了。到頭來,「雲端」除了製造話題性、增加一點普羅大眾的IT知識以外,有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顯著的影響嗎?答案是,沒有。
如今,「產品」跟「服務」之間的界線已經越來越模糊,我們以前會買DVD(一個實體的「產品」)來看,現在則是用Netflix(影音串流「服務」),只差在一個是買斷、一個是月租,探究根本,我們都只是想要在禮拜五晚上享受一場美好的電影,不是嗎?(全文完)
【關於作者】
Harry Chan,HyperCconnezion創辦人,於香港出生並於澳洲接受教育。於IT產業的創業經驗近5年半,也曾經於澳洲業界和政府單位從事IT管理職務約6年。長期關注雲端、網路、IT管理、企業應用等領域。
【關於HyperConnezion】
HyperConnezion是一個提供雲端解決方案和IT管理服務的公司,致力於成為各家企業的最佳IT夥伴。無論是個人、新創、中小企業乃至於大型企業,HyperConnezion均能提供客戶量身打造的IT顧問建議與服務。目前HyperConnezion在雪梨、香港、台北均設有據點。更多消息請上:
FB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yperconnezion/
官方網站:https://hyperconnezion.com/
Twitter : https://twitter.com/HyperConnezion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hyperconnezion
LinkedIn :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hyperconnez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