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馬達被換上換一事

李斯特城在52分鐘憑著華迪截斷費蘭尼乏力的回傳,再扭過迪基亞射入空門,為球隊追成1:1。馬達在64分鐘後備入替受傷的連加特,雖然擔任右翼,但很多時候會移入中路協助組織攻勢。其後球隊在83分鐘由伊巴謙莫域接應華倫西亞的傳中球,力壓摩根頂入,為曼聯再度領先。雲尼亞里在90分鐘以高大中鋒烏路亞入替候夫,務求以高空轟炸追成平手,而摩連奴卻在93分鐘以米希達利恩換出馬達,並向馬達解釋當中原因。



賽後,馬達被換上換的事件引起廣泛討論,很多球迷對馬達的遭遇深表同情,而摩連奴接受訪問時就解釋,由於當時李斯特城正在採取高空攻勢,為了作出相應對策,才選擇換走陣中矮細的球員來提升高度。奇怪的是,以178cm的米希達利恩入替170cm的馬達,是否真的可以提高高空優勢?再加上當時陣中尚有費蘭尼、艾歷拜利,伊巴等「頂得之人」。如是者,究竟是戰術所需?還是拖延時間?球迷自作判斷。

既然選擇了摩連奴,就唯有接受

由曼聯高層聘請摩連奴的一刻開始,就代表會方在接下來的3季將以贏得獎盃為首要目標。要達到目的,就必須滿足領隊要求:透過巨額轉會費來快速打造球隊脊骨(伊巴謙莫域、米希達利恩,普巴,艾歷拜利),精簡陣容(透過外借小將或出售不合乎心水的球員,令球隊只維持23-24人大軍,在每個位置上保持競爭性),還有給予摩連奴最大的自由度(收購心儀球員、全權掌控球隊戰術和排陣)。至於踢法是否悅目、球員會否被消耗過度、球迷是否滿意球隊的轉變,SORRY,這些因素並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機關算盡,善於捕捉心理和透過不同方式來激發球員潛能的摩連奴,其實是一位性格分明,合則來,不合則去的領隊。

再者,馬達的踢法本來就不是摩連奴那杯茶,就算在轉會窗關閉前被賣走也非意外,加上連加特在季初狀態火熱,米希達利恩還未正式表現自己,故此,無論是右翼或進攻中場,馬達都不是領隊的首選。

另外,在較早前摩連奴回應傳媒有關馬達在隊中的位置時,其答案亦可圈可點:「馬達在隊中擁有位置。」請注意,擁有位置只代表在隊中佔有一席,但不代表正選,不保證比賽時間的多少。正如筆者在前文<馬達怎麼辦?>中已經提出過摩連奴對馬達的態度是戰術所需多於技術考慮,可以預期馬達在今季很大機會以後備身份亮相。

其實,作為領隊,為求保住勝局,也需要審時度勢採用適時戰術;而球員卻為上陣時間苦惱,這就是領隊和球員之間的最大分別。

摩連奴,還是這樣子,只怪馬達的運氣不佳。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