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電影《香港製造》點評: 社會寓言的預言書?

《香港製造》是由陳果導演於1997年以50萬超低成本拍攝的獨立電影,時隔20年,適逄香港回歸廿載,此片於廿年後4K高清化,讓新一代年輕觀眾,包括小編在內,有機會欣賞這部曾榮獲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的好戲。 觀畢整部電影後,小編不得不佩服陳果導演,二十年前的電影甚具時代觸覺和社會性,四位問題少年作主軸的故事表面是情愛故事,實際暗藏不少社會暗喻和嘲諷,放諸今日香港,仍然寫實,反映現今香港實況。




《香港製造》故事簡介:

本片講述的是20年前四位問題少年在香港回歸大時代下的青春故事。

阿珊(譚嘉荃 飾)是一個中學生,她受到情傷後選擇留下兩封遺書跳樓自殺;中秋 (李燦森 飾) 因為家庭破裂而淪為街頭流氓;阿萍 (嚴栩慈 飾)是一個患上不治之症的少女,她的父親欠中秋大佬榮少一股債但卻留下妻兒不知去向,中秋為了自己鍾情的阿萍,答應為榮少當殺手籌集她手術所需的資金。最後中秋行動失敗,也遇襲受傷,傷癒出院後卻發現阿萍已病重過世,同時間他收留有智障的阿龍 (李棟泉 飾),也被榮少利用偷運白粉失敗後被殺死。這時失落的中秋決定不再壓抑,要對社會作出控訴


電影以李燦森飾演的中秋作故事主線,中秋因讀書不成淪為收數流氓,因緣際會收了智障的阿龍做馬仔,而在收數過程中秋一見鍾情了債主的女兒阿萍(嚴栩慈 飾),在接近兩小時的片長裡,主要是透過中秋的視點說故事,故事驟眼看似是平凡的情愛故事,但實際電影裡的角色均為社會上的縮影,以一班現今社會人士眼中的廢青作故事設入點,借社會底層的視點作出對香港未來的不安(1997年7月1日香港將回歸中國管治帶來太多不穩定因素)


故事主人翁中秋正正是現今年輕人的寫照,中三輟學的中秋正正是填鴨式教育製度下的犧牲品,讀書不成便沒有了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放諸今日回歸了的香港社會,教育製度仍是標榜萬般皆下品,唯成績好才會有好將來的價值觀。電影中的中秋對人生欠缺規劃,渾渾噩噩,隨波逐流,走上歧途,最後更走上自殺不歸路。悲慘的結局正正是社會不給予低下階層向上流動的機會,而廿年過後,走上知識型經濟的社會,教育制度沒改革之餘,百物騰貴,生活質素不升反趺,結婚生仔仍是買樓無望,處處受到社會擠壓、無處發泄,只能無奈接受,正如故事主人翁中秋一樣。 香港年輕人最近自殺新聞屢見不鮮,正好反映回歸的香港社會仍是一成不變,也許經濟好轉了,但年輕人仍然極度不安,因未來對於他們仍是灰色的。





屠中秋、阿龍、阿屏這些角色或邊青、或弱智、或身患絕症,他們在過程中也許曾經找到快樂的時候,但到最後每個都得不到好下場,在灰色的氛圍中死亡。香港人無法改變回歸祖國的命運,就算萬般不願,也只能無奈接受。香港回歸適逄廿載,大時代下的小人物,諸如我們面對社會不公義和欺壓,我們會選擇如故事主人翁中秋般以自殺逃避的方式還是努力拼命維護日漸侵蝕的社會價值呢?這正正是香港人值得反思的。



未來永遠是不確定和充滿未知數,這正正是未來吊癮的地方,《香港製造》一部在回歸前夕的作品,充分反映97年前時代的社會面貌,而廿年後重啟播放,即時使放在今天首次上映,仍會是「最佳電影」,因廿年後電影中的故事仍帶給觀眾振撼和反思,時代即管變遷,故事的諷刺性仍有一種「引證」社會實況的作用。




MattGor講戲 Rating: 4粒半星
小弟影評專頁: www.facebook.com/mattgormovie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