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簿旅友》點評:放下成見才是建立文明社會的開始



《綠簿旅友》是一個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著墨的不止是一藍領白人Tony與一黑人鋼琴家Don Shirley兩者之間的平實、生動又自然的互動相處,而是借兩人於一趟旅程中關係發展的起、承、轉和合,甚至是兩人之間的矛盾、衝突與和合來刻劃文明社會人應有的態度。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在乎於種族與階級的差異,也不應以先入為主的成見去審視和評價一個人,亦不用以虛偽的偽裝去取悅討好任何人。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是坦誠相待,放下成見才是建立文明社會的開始。

《綠》一片在外國幾乎獲得一片倒好評,在電影評論學會、聖塔芭芭拉國際電影節、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等多個國際獎項及電影節中亦大放異彩,原因主要是導演把兩人有笑有淚、帶點火花又有點幽默的互動相處、磨擦和衝突拍得生動有趣又感人得入心入肺。


一趟旅程不止帶來了一場跨越種族和身份階層、得來不易的友誼,短短幾個月的旅途中Tony不但受Don的音樂才華、優雅的舉止及深藏的孤獨與無奈打動感動而惺惺相惜,也改變了Tony對黑人先入為主的偏見,正正是兩人微小漸進的溝通、理解與善意打破兩人之間存在的隔膜與誤解。

1960年代正值美國民權運動興起,但種族歧視卻無處不在,鋼琴家黑人Don Shirley在白人社會只是表演娛賓的棋子,擁有富裕收入與身份地位卻仍因黑人種族身份而受白眼和不公待遇,連基本用餐和如廁的人權也受壓榨。

《綠》一片不止是描述黑白兩人得來不易的深厚友誼,而是借兩人的經歷來探討社會恆久的種族歧視的社會議題,當標籤化和不合理的規定成為社會常規時,你有沒有勇氣去做破壞常規的出頭鳥?

文明社會的誕生與建立非一蹴而就,而是透過你有沒有勇氣去放下被成見蒙蔽的雙眼,花時間溝通和理解一個人的內心?

隨聲附和、標籤與排斥很容易,但包容與接納卻需要時間與勇氣,《綠》一片情節也許俗套,但導演Peter Farrelly的心意卻很溫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需一視同仁、簡單的善意溝通便能才作出重大改變,看完電影,你便會明白到一分了解與善意、放下成見便是建立文明社會的好開始了。

MattGor 講戲 Rating: 4粒星
(放下成見才是建立文明社會的開始)

鳴謝Intercontinental Film Distributors(HK)Ltd.邀請筆者觀看優先場,電影將於2019年1月10日正式公映。

更多劇評、影評及電影資訊盡在facebook專頁:MattGor 講戲
www.facebook.com/mattgormovie

你們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動力:)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