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賽車

下星期五就是Formula E香港站,先不要說電動車,任何正式的賽車其實也未曾在本地舉行過,在中環海濱看賽車應該是非常有新鮮感的一件事。既然是賽車,第一件事當然就是車本身;讓我們先看看

Formula E跟F1最大不同的7個地方。
車架/車體
意大利廠牌Dallara由第一季Formula E開始為所有參賽車隊製作標準的鋁碳纖車架,抗撞程度跟F1賽車一樣;每個車隊都獲分配4部賽車。車身則由法國Spark生產;這家公司是隨Formula E的開辦而成立 的。

馬達
在第一季賽事中,賽車劃一由麥拿倫McLaren提供馬達;在15-16賽季,賽會開放了這個限制,容許各車隊在Spark車體的基礎上發展自家動力系統。除了DS Virgin和NextEV車隊採用雙馬達設計,其他車 隊都是單馬達,不過在兩邊車輪裝上馬達分配扭矩控制差速的設計,還是被禁止的。

變壓器
燃油汽車也有變壓器,但只會用在電器上;相比起來,電動車的變壓器還要負責行駛部分,比前者重要得多,重量上也真的重得多,因為它需要輸出高達1000V的電壓。在Formula E之中,這是每個車隊可以完全採用自家設計的部分,這關乎了重量、大小以至跟車體佈局的配搭。

波箱
跟燃油汽車一樣,電動車也需要波箱去協助最大效率輸出地馬力和扭力,只是後者由引擎變成了馬達。第一季全部車隊都使用同一個5速波箱,但其後幾個車隊把它改成了4速、3速、2速;採用雙馬達的 車隊甚至只需使用恆速波箱。

電池
由於關乎補給的公平,所有車隊都規定要用同一款28kwh電池,於排位賽輸出200kw(約270匹馬力),而於較長的正式賽事則輸出170kw(約225匹馬力)。今季比第一季的限制高出20kw,這是行程跟速度的取 捨,更考車隊的功力,叫「電池策略」(還有網上投票而獲得額外100kw的FanBoost)。賽車中途沒電,則直接進維修站替換另外一部。不過賽會已經訂下了第5季不用換電池駛完整個比賽的目標,所以說科技真的是日新月異。

車胎
米芝蓮特別為Formula E設計了專用的車胎,跟F1最大分別是其18吋闊度比F1的13吋闊了5吋;而且加上了螺紋,同時適合在乾濕地行駛。這增加了咬地程度,並避免了車隊攜帶額外濕地車胎所浪費的能 源,貫轍比賽的環境概念。這些車胎還嵌入了RFID晶片,實現智能管理。

嘈音
方程式賽車現場總是充斥著汽車味,賽車經過時,更是震耳欲隆;編輯曾經試駕過以電單車引擎改裝的原型賽車,之後耳鳴了一星期。聽到電動方程式,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很靜。但現實原來也沒有那 麼神奇,一般汽車的噪音為70分貝,巴士為90分貝,而電動方程式則落在中間,80分貝。所以不要以為現場會是一片寂靜;但當然比接近140分貝的一級方程式靜很多。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衝上雲霄不是夢
時尚黑金聯乘
Olympus PEN E-PL8
寂寞的街機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4%B8%8D%E4%B8%80%E6%A8%A3%E7%9A%84%E8%B3%BD%E8%BB%8A-6207)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