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時間的浪漫故事
眼前的建築,由150年前開始逐漸建構起來,有一點不變的是一份樸實無華。滄海桑田,是因為曾經的浮喧無以為繼;這裡一直也漂浮著一如今天的清淨空氣,除了偶爾經過的火車聲,淡靜得好像中間沒有起伏。在這個地方,你大概不會聯想到任何音樂;不是感性得說自然的聲音好比音樂,而是這種中性的清晰的寧靜,根本不需要音樂襯托。漏斗不是該這樣靜靜地流著嗎?時間在這裡,好像可以走得更準確點…
從山谷河畔到世界
浪琴最初建立廠房的地方,在伯恩州(Bern)蘇士河(River Suze)的右岸,附近窄長的草原(Les Longines);「Longines」這個名字,就是來自這個瑞士俚語。現時浪琴廠房和今次到訪的博物館都在這裡,名叫聖艾米爾(Saint-Imier)的山谷小鎮。這次我由巴塞爾(Basel)乘旅遊車來到,看到山上的火車站,想著乘火車穿越山林到來,應該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浪琴創辦人Auguste Agassiz在1832年創立的,是一家名為Comptoir Raiguel Jeue & Cie的鐘錶貿易公司,承接鐘表訂單,工匠在自己家中製作零件,他負責組裝,在頭35年間獲得了不錯的成績,當年的銷售已經遠至大西洋另一方的美國。直到1867年他的外甥Ernest Francillon承繼了公司,並一改一向的營運模式轉向工業化,集合了所有的鐘錶製作工序於Les Longines廠房中,引入機械工序,提高生產量,並成式命名品牌為「Longines」。
實實在在的歷史故事
浪琴博物館建於1992年,數年前改建後,分開飛行、運動、探險、傳統等幾個主題展覽區;不過一開始必須經過一個有如圖書館的房間,裡面收藏了浪琴表在1867至1969年間一個世紀的生產紀錄,合共超過800冊,把1,500萬枚陀錶和腕錶每枚賣到哪裡去全都手寫下來。在現代化的工業生產和電腦化的年代,這些數字也許算不上甚麼,但它們確確實實地經歷了時間洗禮,讓我有種Steampunk一般的想象。現時每天也有人向廠方查詢古董浪琴表的出產年份,不知道這些資料是否已經入了電腦?
在鐘錶界,要擁有博物館,前提不是有地可建,更重要是真的有歷史故事可說。對於一個鐘錶名字,所有故事理所當然從機芯衍生出來;浪琴也許沒有可以炫耀的超複雜機芯,但多年來實在地作為專業計時工具,所有推出過的機芯一次陳列出來,這一面機芯牆還是讓人驚嘆。由1867年第一個自家機芯開始,從陀錶到腕錶,由手動到自動上鍊以至石英機芯,都可以透過放大鏡選看,並附上每個設計的故事。
特別一提,Longines的商標跟其他品牌一樣,都經過許多的演變;但裡面那個漏斗和一雙翼,除了中間17年不見了,其餘時間都一直出現直到今天。這個商標自1880年已經註冊,並一直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名冊第一位的名字。
優雅地運動
幹練的Ernest Francillon在1878年為浪琴發展出一枚20H精密計時機芯,數年後被美國馬場採用,自此開啟了運動計時之路;品牌從1912年作為瑞士聯邦運動會官方時計開始,跟馬術、網球、體操、滑雪等優雅運動掛勾;自1952年奧斯陸冬季奧運起至今14次成為官方夥伴。一談到運動,時間就好像變成了另一回事,跟我們平日的理解大異其趣;由斷線式計時系統(wire-cutting system)到「Photogines」菲林定格影像計時,除了是Longines的技術發展,更看到人類逐漸能更細微地掌握時間的過程,非常有趣。
眾多運動項目當中,有一項為浪琴確立了一個很明確的風格:飛行錶。1919年他們為國際飛行聯會(International Aeromautics Federation)認證了多個世界飛行紀錄後,在飛行界已經獲得了機師們──當年稱作飛行家──的信任;這很重要,因為在完全沒有導航的那個時候,在天空比在大海更易而且更快迷失方向。1927年,美國飛行員Charles Lindbergh戴著一枚能為他快速定位的浪琴錶,從紐約橫跨大西洋至巴黎,完成了一次33小時半的持續飛行;浪琴表除了為飛行員和冒險家所追捧,更成為了家傳戶曉的名字。
博物館中還有一角我特別喜歡的,那裡展示了品牌多年來的廣告作品,包括了印刷品和電視廣告片,而且不止歐美懷舊廣告,也有香港人的回憶;「浪琴一族」,70、80後讀者應該有印象吧?
TEXT & PHOTO / MOK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超級撒亞人3孫悟空的龜波氣功
當智能遇上時尚
冬天出潛水錶是何玩法?
從此不用再Out Of Office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6%9C%89%E9%97%9C%E6%99%82%E9%96%93%E7%9A%84%E6%B5%AA%E6%BC%AB%E6%95%85%E4%BA%8B-6407)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從山谷河畔到世界
浪琴最初建立廠房的地方,在伯恩州(Bern)蘇士河(River Suze)的右岸,附近窄長的草原(Les Longines);「Longines」這個名字,就是來自這個瑞士俚語。現時浪琴廠房和今次到訪的博物館都在這裡,名叫聖艾米爾(Saint-Imier)的山谷小鎮。這次我由巴塞爾(Basel)乘旅遊車來到,看到山上的火車站,想著乘火車穿越山林到來,應該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浪琴創辦人Auguste Agassiz在1832年創立的,是一家名為Comptoir Raiguel Jeue & Cie的鐘錶貿易公司,承接鐘表訂單,工匠在自己家中製作零件,他負責組裝,在頭35年間獲得了不錯的成績,當年的銷售已經遠至大西洋另一方的美國。直到1867年他的外甥Ernest Francillon承繼了公司,並一改一向的營運模式轉向工業化,集合了所有的鐘錶製作工序於Les Longines廠房中,引入機械工序,提高生產量,並成式命名品牌為「Longines」。
實實在在的歷史故事
浪琴博物館建於1992年,數年前改建後,分開飛行、運動、探險、傳統等幾個主題展覽區;不過一開始必須經過一個有如圖書館的房間,裡面收藏了浪琴表在1867至1969年間一個世紀的生產紀錄,合共超過800冊,把1,500萬枚陀錶和腕錶每枚賣到哪裡去全都手寫下來。在現代化的工業生產和電腦化的年代,這些數字也許算不上甚麼,但它們確確實實地經歷了時間洗禮,讓我有種Steampunk一般的想象。現時每天也有人向廠方查詢古董浪琴表的出產年份,不知道這些資料是否已經入了電腦?
在鐘錶界,要擁有博物館,前提不是有地可建,更重要是真的有歷史故事可說。對於一個鐘錶名字,所有故事理所當然從機芯衍生出來;浪琴也許沒有可以炫耀的超複雜機芯,但多年來實在地作為專業計時工具,所有推出過的機芯一次陳列出來,這一面機芯牆還是讓人驚嘆。由1867年第一個自家機芯開始,從陀錶到腕錶,由手動到自動上鍊以至石英機芯,都可以透過放大鏡選看,並附上每個設計的故事。
特別一提,Longines的商標跟其他品牌一樣,都經過許多的演變;但裡面那個漏斗和一雙翼,除了中間17年不見了,其餘時間都一直出現直到今天。這個商標自1880年已經註冊,並一直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名冊第一位的名字。
優雅地運動
幹練的Ernest Francillon在1878年為浪琴發展出一枚20H精密計時機芯,數年後被美國馬場採用,自此開啟了運動計時之路;品牌從1912年作為瑞士聯邦運動會官方時計開始,跟馬術、網球、體操、滑雪等優雅運動掛勾;自1952年奧斯陸冬季奧運起至今14次成為官方夥伴。一談到運動,時間就好像變成了另一回事,跟我們平日的理解大異其趣;由斷線式計時系統(wire-cutting system)到「Photogines」菲林定格影像計時,除了是Longines的技術發展,更看到人類逐漸能更細微地掌握時間的過程,非常有趣。
眾多運動項目當中,有一項為浪琴確立了一個很明確的風格:飛行錶。1919年他們為國際飛行聯會(International Aeromautics Federation)認證了多個世界飛行紀錄後,在飛行界已經獲得了機師們──當年稱作飛行家──的信任;這很重要,因為在完全沒有導航的那個時候,在天空比在大海更易而且更快迷失方向。1927年,美國飛行員Charles Lindbergh戴著一枚能為他快速定位的浪琴錶,從紐約橫跨大西洋至巴黎,完成了一次33小時半的持續飛行;浪琴表除了為飛行員和冒險家所追捧,更成為了家傳戶曉的名字。
博物館中還有一角我特別喜歡的,那裡展示了品牌多年來的廣告作品,包括了印刷品和電視廣告片,而且不止歐美懷舊廣告,也有香港人的回憶;「浪琴一族」,70、80後讀者應該有印象吧?
TEXT & PHOTO / MOK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超級撒亞人3孫悟空的龜波氣功
當智能遇上時尚
冬天出潛水錶是何玩法?
從此不用再Out Of Office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6%9C%89%E9%97%9C%E6%99%82%E9%96%93%E7%9A%84%E6%B5%AA%E6%BC%AB%E6%95%85%E4%BA%8B-6407)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