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里活出品必屬佳品?超級英雄電影收得之謎
一個月大約有30齣電影首輪上映,其中三份之二是荷里活的出品。對於荷里活電影,大家都只會視作為一項娛樂,消磨時間之恩物,但作為一項「娛樂」,也可以稱霸全球那麼多年,當中的成功究竟有甚麼秘辛,你不想知我也會盡我所能,以廿幾年前讀電影時的零碎記憶,更加上40年看戲經驗,去慢慢跟你解拆。
《Iron Man》(2008)
不僅是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的第一齣電影,更是確立了整個MCU電影系列的調子,所指的是色調,當時使用的菲林及攝影機跟現在的十分不同,拍出來全片色調偏灰藍,為了統一,日後在MCU系列的電影,都需要tone成這個不太美的顏色。
《Captain America: Winter Soldier》(2014)
開始嘗試脫離一貫超級英雄電影格局,融合其他電影類型,這次是把美國隊長放進間諜世界之中,滲入《Jason Bourne》系列的亡命天涯劇情,再有《無間道》式原來上司係內鬼等典型特工元素,而片中美國隊長有死忠國家到開始產生懷疑,也是帶出日後《復仇者》的故事。
《Ant-Man》(2015)
之前,MCU系列都較認真,沒有十分鐘一個gag的輕鬆佈局,直至《蟻俠》的出現。此片的故事設定就是浮誇,生物死物都可以放大縮小,連編劇都暴走,不論主角及其身邊的綠葉,對白都加入大量笑位,但大受歡迎,也為系列日後的其他電影定位。
《Thor Ragnarok》(2017)
又不是每齣MCU電影都好評如潮,其實《雷神2》算是失敗之作,但第三集換上新晉紐西蘭導演、較為熟悉的作品只有《低俗殭屍玩出征》的Taika Waititi,結果拍出了截然不同的味道,甚有80年代《飛俠歌頓》feel,把整個《雷神》系列轉調,如果因Chris Hemsworth合約結束而沒有第四集,我會覺得很可惜。
Chapter 3:
延續上回,在《復仇者聯盟3之無限之戰》於美國本土票房三星期達$548.1M之時,仲有冇任何東西阻止繼續製作超級英雄電影?
上回講到,超級英雄電影早就有,並不是Marvel Studios專美,只是這家製片公司就是做得比其他人好,不論是跟其他片廠合作、或是自己獨力完成,也甚少遇上口碑及票房滑鐵盧。所以,除非你真的好很不喜歡商業到爆的娛樂片,否則一定最少看過一兩三齣。篇幅有限,以下所寫,集中在Marvel Studios創作出來、各片主角各有互動的「漫威電影宇宙」系列(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暫不提其餘的「漫威合拍片」,即是早前Marval Comics窮到如賣仔賣女把旗下最受歡迎的上千個漫畫角色的電影製作版權,賣給其他片廠衍生出來的作品。
上次也寫過,漫畫書的誕生及起飛,是戰後美國草根大眾的熱門娛樂,Marvel把這娛樂為本的方針,由一頁一頁的漫畫書,延續至電影製作之上,特別在由現任CEO Kevin Feige揸大旗之後,拍的都是不折不扣的商業大片,拍來賺錢,充滿計算的娛樂元素就是無可避免,而Marvel Studios在荷里活又是比較異類,因為是出版漫畫起家,所以拍漫畫英雄電影是唯一搵錢之技倆,而要留意的是,在MCU中的超級英雄,除了Hulk,都是在漫畫世界中過晒氣,大部分是沒甚叫座力,來年沒有獨立漫畫,這些英雄,直至轉了另一個媒介才鹹魚翻生,Iron Man、雷神、蟻俠等由一個個籮底橙變成搶手貨,主要就是片廠將各英雄的個別電影一齣扣一齣,打包成在同一時空之下(即是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去綑綁式銷售,是Marvel Studios最明智的一著。
所以,今天你看到《復仇者3》的成功,本來就不單是《復仇者》系列三集以來的累積,而是MCU內暫時所有19齣(暫定全數有22齣電影)的一個大jackpot。所以,電影一開始,就直接緊接上年《雷神3》的結局,而不是《復仇者2》。但這招「鐵索連舟」實為兩刃刀,中間偶一失手,就可能出現曹操的火燒連環船大敗仗,幸而這情況尚未出現,《Iron Man 3》及《Thor 2》等問題仍可修正過來,而Marvel Studios對出品的高度集權,一切都要有Kevin為首的四人創作小組審批,也是為荷里活創作人垢病,但正因如此的監控,才可成功創造出MCU這個龐然巨物。
然後你又會話:電影怎可以當電視劇般的去追去煲?其實電影由問世以來的個多世紀,不論在製作上抑或在市場營運模式,都經歷了不少變化,以不同電影組合成一個共同宇宙,算是Marvel Studios由漫畫借鑑過來,亦算是做得成功,反觀後來者如DC英雄宇宙、環球暗黑宇宙、King Kong怪獸宇宙、Stephen King靈幻宇宙等,統統未成氣候甚至完全失敗,所以都不得不佩服Kevin初初提出這個構想的膽量,以及之後點樣一步一步去執行這個連當時他的老闆,即Marvel Entertainment前CEO Avi Arad都認為沒可能會成功的宏大計劃。
現在,反而大家要觀察的,不是下年《復仇者4》的結局中邊個生邊個死邊個死完再生邊個生完再死,而是完成這22齣電影之後,Kevin Feige會如何帶領Marvel Studios去行下一步,眼見製作費愈來愈高、演員合約到期、熱潮冷卻、甚至荷里活神枱人物如Steven Spielberg、James Cameron、Jodie Foster都已經大打開口牌,說超級英雄電影時代是時候結束,所以MCU沒可能無限擴張,
另一問題是雖然Marvel Comics手上有七千幾個人物角色,但夠分量拍成電影的其實七七八八,未來(19年之後)將會開拍的都是現有電影的續集或第三集,或係已出現的角色stand alone spinoff,而觀眾又有沒有耐性去再等另一個高潮,都是需要細心研究的課題。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若,你也愛金魚 10款一見鍾情的魚之紋身
唔識飲又想揀靚酒? 葡萄酒奥斯卡出App幫你揀
咁大督屎你見過未? 巨形糞便展有無興趣?
可能係世上最型的潛水面具 未來主義的概念設計d-mask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8%8D%B7%E9%87%8C%E6%B4%BB%E5%87%BA%E5%93%81%E5%BF%85%E5%B1%AC%E4%BD%B3%E5%93%81%EF%BC%9F-9790)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Iron Man》(2008)
不僅是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的第一齣電影,更是確立了整個MCU電影系列的調子,所指的是色調,當時使用的菲林及攝影機跟現在的十分不同,拍出來全片色調偏灰藍,為了統一,日後在MCU系列的電影,都需要tone成這個不太美的顏色。
《Captain America: Winter Soldier》(2014)
開始嘗試脫離一貫超級英雄電影格局,融合其他電影類型,這次是把美國隊長放進間諜世界之中,滲入《Jason Bourne》系列的亡命天涯劇情,再有《無間道》式原來上司係內鬼等典型特工元素,而片中美國隊長有死忠國家到開始產生懷疑,也是帶出日後《復仇者》的故事。
《Ant-Man》(2015)
之前,MCU系列都較認真,沒有十分鐘一個gag的輕鬆佈局,直至《蟻俠》的出現。此片的故事設定就是浮誇,生物死物都可以放大縮小,連編劇都暴走,不論主角及其身邊的綠葉,對白都加入大量笑位,但大受歡迎,也為系列日後的其他電影定位。
《Thor Ragnarok》(2017)
又不是每齣MCU電影都好評如潮,其實《雷神2》算是失敗之作,但第三集換上新晉紐西蘭導演、較為熟悉的作品只有《低俗殭屍玩出征》的Taika Waititi,結果拍出了截然不同的味道,甚有80年代《飛俠歌頓》feel,把整個《雷神》系列轉調,如果因Chris Hemsworth合約結束而沒有第四集,我會覺得很可惜。
Chapter 3:
延續上回,在《復仇者聯盟3之無限之戰》於美國本土票房三星期達$548.1M之時,仲有冇任何東西阻止繼續製作超級英雄電影?
上回講到,超級英雄電影早就有,並不是Marvel Studios專美,只是這家製片公司就是做得比其他人好,不論是跟其他片廠合作、或是自己獨力完成,也甚少遇上口碑及票房滑鐵盧。所以,除非你真的好很不喜歡商業到爆的娛樂片,否則一定最少看過一兩三齣。篇幅有限,以下所寫,集中在Marvel Studios創作出來、各片主角各有互動的「漫威電影宇宙」系列(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暫不提其餘的「漫威合拍片」,即是早前Marval Comics窮到如賣仔賣女把旗下最受歡迎的上千個漫畫角色的電影製作版權,賣給其他片廠衍生出來的作品。
上次也寫過,漫畫書的誕生及起飛,是戰後美國草根大眾的熱門娛樂,Marvel把這娛樂為本的方針,由一頁一頁的漫畫書,延續至電影製作之上,特別在由現任CEO Kevin Feige揸大旗之後,拍的都是不折不扣的商業大片,拍來賺錢,充滿計算的娛樂元素就是無可避免,而Marvel Studios在荷里活又是比較異類,因為是出版漫畫起家,所以拍漫畫英雄電影是唯一搵錢之技倆,而要留意的是,在MCU中的超級英雄,除了Hulk,都是在漫畫世界中過晒氣,大部分是沒甚叫座力,來年沒有獨立漫畫,這些英雄,直至轉了另一個媒介才鹹魚翻生,Iron Man、雷神、蟻俠等由一個個籮底橙變成搶手貨,主要就是片廠將各英雄的個別電影一齣扣一齣,打包成在同一時空之下(即是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去綑綁式銷售,是Marvel Studios最明智的一著。
所以,今天你看到《復仇者3》的成功,本來就不單是《復仇者》系列三集以來的累積,而是MCU內暫時所有19齣(暫定全數有22齣電影)的一個大jackpot。所以,電影一開始,就直接緊接上年《雷神3》的結局,而不是《復仇者2》。但這招「鐵索連舟」實為兩刃刀,中間偶一失手,就可能出現曹操的火燒連環船大敗仗,幸而這情況尚未出現,《Iron Man 3》及《Thor 2》等問題仍可修正過來,而Marvel Studios對出品的高度集權,一切都要有Kevin為首的四人創作小組審批,也是為荷里活創作人垢病,但正因如此的監控,才可成功創造出MCU這個龐然巨物。
然後你又會話:電影怎可以當電視劇般的去追去煲?其實電影由問世以來的個多世紀,不論在製作上抑或在市場營運模式,都經歷了不少變化,以不同電影組合成一個共同宇宙,算是Marvel Studios由漫畫借鑑過來,亦算是做得成功,反觀後來者如DC英雄宇宙、環球暗黑宇宙、King Kong怪獸宇宙、Stephen King靈幻宇宙等,統統未成氣候甚至完全失敗,所以都不得不佩服Kevin初初提出這個構想的膽量,以及之後點樣一步一步去執行這個連當時他的老闆,即Marvel Entertainment前CEO Avi Arad都認為沒可能會成功的宏大計劃。
現在,反而大家要觀察的,不是下年《復仇者4》的結局中邊個生邊個死邊個死完再生邊個生完再死,而是完成這22齣電影之後,Kevin Feige會如何帶領Marvel Studios去行下一步,眼見製作費愈來愈高、演員合約到期、熱潮冷卻、甚至荷里活神枱人物如Steven Spielberg、James Cameron、Jodie Foster都已經大打開口牌,說超級英雄電影時代是時候結束,所以MCU沒可能無限擴張,
另一問題是雖然Marvel Comics手上有七千幾個人物角色,但夠分量拍成電影的其實七七八八,未來(19年之後)將會開拍的都是現有電影的續集或第三集,或係已出現的角色stand alone spinoff,而觀眾又有沒有耐性去再等另一個高潮,都是需要細心研究的課題。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若,你也愛金魚 10款一見鍾情的魚之紋身
唔識飲又想揀靚酒? 葡萄酒奥斯卡出App幫你揀
咁大督屎你見過未? 巨形糞便展有無興趣?
可能係世上最型的潛水面具 未來主義的概念設計d-mask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8%8D%B7%E9%87%8C%E6%B4%BB%E5%87%BA%E5%93%81%E5%BF%85%E5%B1%AC%E4%BD%B3%E5%93%81%EF%BC%9F-9790)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