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奇Mimi Tang談時裝,追憶時裝似水年華
雖說時裝潮流總有其循環的軌跡,可是當中的高低起跌,卻未必人人皆可有此緣份去經歷之。由籌備這期「從女性角度看男裝」專題伊始,心中盤算能夠有資格訴說近卅年本港時裝史的話,委實不多,曾任Kering集團亞太區行政總裁的Mimi Tang(鄧婉穎),在時尚圈無人不曉,即使2014年離開這個名利場,她的一言一語,依然擲地有聲。
講本地近代時裝史,或許依循Mimi的出身開始說著,才夠立體。70年代她初出茅廬,在DFS工作15年之久,那個正是香港在城市發展、經濟民生等多方面全面發展及高速增長的時代。「15年免稅店工作生涯,我主力做merchandiser,經常接觸名牌,但當時的target consumer係travel business,而且悉數是日本人。他們對時裝品味未必十分重視,不過購買能力極高,日積月累下我對市場及商品的需求,已經有足夠經驗。1985年我正式加盟Joyce,很記得文華東方酒店的專店,洗手間外的鋪位正是Joyce Men,負責的品牌如Giorgio Armani、Emporio Armani、Missoni、Dries van Noten都是我一手湊大。對我來說,那段時候雖然店鋪都是以女性為主導,我接觸的顧客群都是名門望族,但是男裝發展跟女裝都是平分春色。」80年代的本港時裝界,可以說不是一般平民百姓的玩意,即使那時米蘭及巴黎已經有男裝周的出現,但對比今天的時裝品牌,Mimi說:「那時的男裝沒有現在的設計那麼花巧、誇張,都是以西裝為主,同時很少年輕設計師擔綱,以及男裝與女裝的設計款式非常鮮明,你一眼就可以看得出。」
「當年你能夠飛到外地看時裝騷,已經是身份的象徵。這個身份不是告訴別人你多富有,而是肯定了你在時裝業界的地位,好像時裝媒體、買手、百貨公司CEO才有資格出席,這並不是輕易的事。」不過,這種睇騷文化在03年之後中國正式崛起才見改變,同時也改變了今時今日的時裝業生態。
Donna Karan 那動人時光
1996年,Mimi加盟HPL-21擔任行政副總裁,雖說在這公司只有短短三年,而且主力做美國的品牌,包括DKNY、Donna Karan、CK、Calvin Klein、Armani Exchange等,但印象最深刻的仍是那些年的Donna Karan。「今日尖沙咀廣東道Gucci的鋪位,當年曾是DKNY首間旗艦店,開張當日75呎的舞龍,店內又有DKNY Café,連倫敦那間都無,好巴閉!DKNY這四個英文字,喺90年代充滿紐約mood,系列包羅萬有,有時裝又有童裝。」不過,她還是對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的專店情有獨鍾,是她認為到目前為止最特別、最標誌性的設計裝潢。「那時Donna Karan的男裝深受明星歡迎,任達華結婚時都穿這個品牌,其成功之道是由Armani的soft mood,fine tune時尚味道,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是Donna Karan出品。當然品牌現在已歷經數次賣盤,沒有再推男裝系列,但20多年前的他,我相信許多人還會記得。」
Combine Show 深究時裝是甚麼
因此,男裝對Mimi並不陌生,它的市場定位愈來愈高,甚至比得上女裝,但對於近年將男女裝整合的combine show,她還是抱猶豫態度。「不是說combine show好不好,反而疑問是究竟我是去睇男裝或女裝?台上的模特兒是男人還是女人?當然你要draw attention,拿著頭顱出來,沒錯是很有創意,但是這跟時裝又有甚麼關係呢?或許我是old soul,不是見得太多wild東西,夠loud便行,一個『新』字已可推翻一切。」她認為,將男裝周或女裝周分開進行,是有其存在價值,並非只是滿足睇騷的人。「Fashion week是行內一個專業行動,為時裝界帶來來季的潮流:為設計師發揮他的創作舞台,以前分開進行,是因為品牌無可能一季設計所有系列,根本都未ready好,又如何present呢?我不知道將來可否這樣做,也許『新網絡時代』真的扭轉了很多對舊事物的看法。」
「以前我做merchandiser,跟品牌買貨至少都有講解設計概念、剪裁技巧等,品牌本身對自家設計都想向外educate,反而現在根本不用了,很多在社交媒體有幾10萬followers的所謂KOL,他們可以兼任買手,直接跟品牌買貨,而他們亦照單全收,似乎現今大部份品牌都放棄了wholesale,只有Chanel、Hermes、Louis Vuitton仍然堅持。」時裝業界由小眾走入大眾,由高貴變成通俗,Mimi慨歎現實是使人唏噓,你不接受,也得被逼接受,相反還要去學習。
Tom Ford 仍然是最愛你
問Mimi最喜歡哪位時裝設計師?她想了又想,很婉言地說道:「現在很多設計師我都不太認識,其實我最喜歡還是Tom Ford,或許是一種情意結,其實他的設計也很wild,但簡單得來有品味,有品味得來又有延續性及品質,不用打bow,穿wing collar tuxedo suit已經很有魅力。我經常說,男士著西裝,就像北京填鴨,『一鴨三食』,第一個look西裝配牛仔褲;又或者上身配襯Missoni cardigan(當年你穿Missoni就是real man),最後當然是total look啦,所以說tailoring亦是一個forever fashion,怎麼可能會被淘汰?」人靠衣裝,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要成為real gentleman,又怎能不下點苦功,豈能一步登天?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是男是女今天已不再要緊 整合騷前世今生
RUSSIAN MADE 真.俄品
POST-SOVIET AESTHETIC 後蘇聯美學 叛逆街頭風的起源
FROM LENIN TO PUTIN 強人是你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8%88%87%E5%82%B3%E5%A5%87mimi-tang%E8%AB%87%E6%99%82%E8%A3%9D-10051)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講本地近代時裝史,或許依循Mimi的出身開始說著,才夠立體。70年代她初出茅廬,在DFS工作15年之久,那個正是香港在城市發展、經濟民生等多方面全面發展及高速增長的時代。「15年免稅店工作生涯,我主力做merchandiser,經常接觸名牌,但當時的target consumer係travel business,而且悉數是日本人。他們對時裝品味未必十分重視,不過購買能力極高,日積月累下我對市場及商品的需求,已經有足夠經驗。1985年我正式加盟Joyce,很記得文華東方酒店的專店,洗手間外的鋪位正是Joyce Men,負責的品牌如Giorgio Armani、Emporio Armani、Missoni、Dries van Noten都是我一手湊大。對我來說,那段時候雖然店鋪都是以女性為主導,我接觸的顧客群都是名門望族,但是男裝發展跟女裝都是平分春色。」80年代的本港時裝界,可以說不是一般平民百姓的玩意,即使那時米蘭及巴黎已經有男裝周的出現,但對比今天的時裝品牌,Mimi說:「那時的男裝沒有現在的設計那麼花巧、誇張,都是以西裝為主,同時很少年輕設計師擔綱,以及男裝與女裝的設計款式非常鮮明,你一眼就可以看得出。」
「當年你能夠飛到外地看時裝騷,已經是身份的象徵。這個身份不是告訴別人你多富有,而是肯定了你在時裝業界的地位,好像時裝媒體、買手、百貨公司CEO才有資格出席,這並不是輕易的事。」不過,這種睇騷文化在03年之後中國正式崛起才見改變,同時也改變了今時今日的時裝業生態。
Donna Karan 那動人時光
1996年,Mimi加盟HPL-21擔任行政副總裁,雖說在這公司只有短短三年,而且主力做美國的品牌,包括DKNY、Donna Karan、CK、Calvin Klein、Armani Exchange等,但印象最深刻的仍是那些年的Donna Karan。「今日尖沙咀廣東道Gucci的鋪位,當年曾是DKNY首間旗艦店,開張當日75呎的舞龍,店內又有DKNY Café,連倫敦那間都無,好巴閉!DKNY這四個英文字,喺90年代充滿紐約mood,系列包羅萬有,有時裝又有童裝。」不過,她還是對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的專店情有獨鍾,是她認為到目前為止最特別、最標誌性的設計裝潢。「那時Donna Karan的男裝深受明星歡迎,任達華結婚時都穿這個品牌,其成功之道是由Armani的soft mood,fine tune時尚味道,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是Donna Karan出品。當然品牌現在已歷經數次賣盤,沒有再推男裝系列,但20多年前的他,我相信許多人還會記得。」
Combine Show 深究時裝是甚麼
因此,男裝對Mimi並不陌生,它的市場定位愈來愈高,甚至比得上女裝,但對於近年將男女裝整合的combine show,她還是抱猶豫態度。「不是說combine show好不好,反而疑問是究竟我是去睇男裝或女裝?台上的模特兒是男人還是女人?當然你要draw attention,拿著頭顱出來,沒錯是很有創意,但是這跟時裝又有甚麼關係呢?或許我是old soul,不是見得太多wild東西,夠loud便行,一個『新』字已可推翻一切。」她認為,將男裝周或女裝周分開進行,是有其存在價值,並非只是滿足睇騷的人。「Fashion week是行內一個專業行動,為時裝界帶來來季的潮流:為設計師發揮他的創作舞台,以前分開進行,是因為品牌無可能一季設計所有系列,根本都未ready好,又如何present呢?我不知道將來可否這樣做,也許『新網絡時代』真的扭轉了很多對舊事物的看法。」
「以前我做merchandiser,跟品牌買貨至少都有講解設計概念、剪裁技巧等,品牌本身對自家設計都想向外educate,反而現在根本不用了,很多在社交媒體有幾10萬followers的所謂KOL,他們可以兼任買手,直接跟品牌買貨,而他們亦照單全收,似乎現今大部份品牌都放棄了wholesale,只有Chanel、Hermes、Louis Vuitton仍然堅持。」時裝業界由小眾走入大眾,由高貴變成通俗,Mimi慨歎現實是使人唏噓,你不接受,也得被逼接受,相反還要去學習。
Tom Ford 仍然是最愛你
問Mimi最喜歡哪位時裝設計師?她想了又想,很婉言地說道:「現在很多設計師我都不太認識,其實我最喜歡還是Tom Ford,或許是一種情意結,其實他的設計也很wild,但簡單得來有品味,有品味得來又有延續性及品質,不用打bow,穿wing collar tuxedo suit已經很有魅力。我經常說,男士著西裝,就像北京填鴨,『一鴨三食』,第一個look西裝配牛仔褲;又或者上身配襯Missoni cardigan(當年你穿Missoni就是real man),最後當然是total look啦,所以說tailoring亦是一個forever fashion,怎麼可能會被淘汰?」人靠衣裝,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要成為real gentleman,又怎能不下點苦功,豈能一步登天?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是男是女今天已不再要緊 整合騷前世今生
RUSSIAN MADE 真.俄品
POST-SOVIET AESTHETIC 後蘇聯美學 叛逆街頭風的起源
FROM LENIN TO PUTIN 強人是你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8%88%87%E5%82%B3%E5%A5%87mimi-tang%E8%AB%87%E6%99%82%E8%A3%9D-10051)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