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賽果以外的事情,你有關心過今屆奧斯卡嗎?
一個月大約有30齣電影首輪上映,其中三份之二是荷里活的出品。對於荷里活電影,大家都只會視作為一項娛樂,消磨時間之恩物,但作為一項「娛樂」,也可以稱霸全球那麼多年,當中的成功究竟有甚麼秘辛,你不想知我也會盡我所能,以廿幾年前讀電影時的零碎記憶,更加上40年看戲經驗,去慢慢跟你解拆。今集命題:除了賽果之外,你有關心過今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嗎?《Vertigo》1958
電影剛推出時毀譽參半,後被影評人認為是希治閣的最佳電影。2012年甚至被英國電影學會選為全美有史以來最佳影片,取代《Citizen Kane》的地位。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
在IMDB.com的史上最佳250部電影影迷評論中, 一直以來都和 《Godfather》爭奪第一名,也是至今最多影迷參與評分的電影,但就偏偏無緣問鼎奧斯卡獎。
《Moonlight》2016
將膚色、貧窮、家庭、同志、毒品、黑幫等社會問題砌入一片,是參照了近年評審喜惡而拍攝的奪獎示範影片。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2017
我再三想過,全片沒有一個人做過任何一件合法事,兇手固然找不到,戲中做過「衰嘢」的主角們就逍遙法外,點俾大獎你?
Chapter 6: 除了賽果之外,你有關心過今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嗎?
奧斯卡新改革
下屆奧斯卡,將會有一個新的獎項誕生,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Popular Film。此舉又令本來已遭炮轟評審不公的奧斯卡,再惹來一番爭議。因為一直以來,票房大片與最佳影片、最佳男主女主之類重要獎項無緣,頂多拿個技術類獎項,比如特效、化妝。除了《鐵達尼號》及《魔戒3》可以囊括11尊小金人,包括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
其實,奧斯卡也在不斷與時俱進,好像《獅子王》、《反斗奇兵》,甚至宮崎駿的動畫作品,質素之高可媲美真人影片,惟卻因為是動畫而被摒於最佳影片之門外,於是,在2001年大會新增了「最佳動畫片獎」,另外又放寬了電影格式,容許以數碼拍攝的電影參加,所以奧斯卡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是慢少少而已。到目前為止,如何選出新獎項得主,目前沒有官方解釋。不過,近年來可以看到奧斯卡開始多了關注那些高票房高人氣而影評一般的影片,具體做法是從2009年開始把入圍影片數量從五齣增加到最多的十齣。
有人說這獎項會為金碧輝煌的奧斯卡多了一層「俗氣」,因為一直以「學院派」、「白人精英領導」的奧斯卡評審,將會變得更商業化,要把獎項給予大眾娛樂片,那個代表電影藝術最高榮譽的「最佳」一詞就此褪色。
其實美國的電影頒獎禮又不只奧斯卡一個,也不是每個頒獎禮只頒發獎項予高藝術成就的影片,如由MTV頻道舉辦的「MTV Movie & TV Awards」,就是著重影片的娛樂性出發,除了最佳影片、最佳演員(不分男女)等傳統大獎外,更有最佳英雄、最佳壞蛋、最驚慄場面等大獎,坦白說,認受性也是荷里活業界認同,而為何大家都希望奧斯卡改革加入娛樂電影?只因為奧斯卡有無可取代的地位。
「最佳」的爭議
舉辦了90屆的奧斯卡,在世界電影界的地位超然。但近年的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員的都備受爭議,那真的代表每年獲獎的都是最佳嗎?在理論上應該是,但現實中,小金人最終落在誰手裡,當中包含著多種因素。過去一屆的爭議就不用提,一個經典例子:1959年,音樂片《Gigi》囊括了九個獎項,而緊張大師希治閣的《Vertigo》卻空手而歸,後者在多年來多個民意調查中,都被評為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影片之一。還有在IMDB.com(國際電影數據庫),當中有根據影迷投票結果確定的排行榜,1994年的《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歷來最佳影片,但這部影片當年卻無緣問鼎奧斯卡獎。由此可見,奧斯卡獎的評委、影評人士和觀眾眼裡的「最佳」很可能相差甚遠。
那麼,哪些因素會左右奧斯卡獎評選結果呢?
左翼的控訴
評委當然就是關鍵,現在的奧斯卡評審委員,也即是美國電影學院會員資格,必須先經過所在分會兩名以上會員提名或學院邀請產生。學院不公布其所屬會員的名單,但一般媒體對獲邀請的知名導演演員均有報導。具體獎項的提名只能由相關分會的成員提出,如演員會員只能提名最佳演員的獎項。在提名後的投票時,則所有會員均可以對所有獎項投票。而目前的奧斯卡評委中,89%是白人,73%是男性。之前白人男性所佔比例更高。當然,這並不是說這些評委會故意偏袒,或投票時有偏見。但至少很多人認為這部分解釋了為甚麼2015年及2016年的最佳演員類獎項提名清一色是白人。然而,這判決遭大愛包容的美國左翼團體勁鬧,之後兩年即急急轉軚,2017年頒了最佳電影給講及黑人男同志成長故事的《Moonlight》,2018年的最佳電影是所有主角都是來自弱勢社群,鼓吹跨界別大愛的《The Shape of Water》。外界眼中,這決定,都是自我調整政治正確,多於影片技術與藝術的分析。即是,奧斯卡評審有刻意偏袒弱勢社群電影之嫌。
來個大膽假設,增加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Popular Film一獎,是奧斯卡評審們想堅持90年來的學院派精英傳統,但又「買左膠怕」而產生出來的「最佳政治正確影片」。那就未必是頒給當年最高票房的一齣純粹娛樂片,而是會選出一些有點票房(其實在美國有真正公映便可)而泛道德價值的影片。舉個近例,如果大眾都反偏見反歧視,支持小眾平權,高舉女權的話,這個新獎項就應由《The Shape of Water》奪得,縱然此片有不少向一舊片「致敬」的巧合地方,而最佳影片的寶座,就可以給予白人活捉黑人以奪其身體的《Get Out》,又或者全片沒有一個人做過任何一件合法事的《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再簡單一句,就是所謂大眾(尤其左翼團體)咪再插手搞亂奧斯卡。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奧比斯「盲俠行」最後召集 立即相約良朋,步步救盲無得彈!
當童話公主都揸槍 「Noir Princesses」原來更迷人
《月光光心慌慌》又係真人真事咩 面具殺手仲要係12歲小朋友?
0到9紋那一個? 數字紋身原來可以千變萬化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9%82%A3%E4%BA%9B%E8%B3%BD%E6%9E%9C%E4%BB%A5%E5%A4%96%E7%9A%84%E4%BA%8B%E6%83%85-10264)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電影剛推出時毀譽參半,後被影評人認為是希治閣的最佳電影。2012年甚至被英國電影學會選為全美有史以來最佳影片,取代《Citizen Kane》的地位。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
在IMDB.com的史上最佳250部電影影迷評論中, 一直以來都和 《Godfather》爭奪第一名,也是至今最多影迷參與評分的電影,但就偏偏無緣問鼎奧斯卡獎。
《Moonlight》2016
將膚色、貧窮、家庭、同志、毒品、黑幫等社會問題砌入一片,是參照了近年評審喜惡而拍攝的奪獎示範影片。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2017
我再三想過,全片沒有一個人做過任何一件合法事,兇手固然找不到,戲中做過「衰嘢」的主角們就逍遙法外,點俾大獎你?
Chapter 6: 除了賽果之外,你有關心過今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嗎?
奧斯卡新改革
下屆奧斯卡,將會有一個新的獎項誕生,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Popular Film。此舉又令本來已遭炮轟評審不公的奧斯卡,再惹來一番爭議。因為一直以來,票房大片與最佳影片、最佳男主女主之類重要獎項無緣,頂多拿個技術類獎項,比如特效、化妝。除了《鐵達尼號》及《魔戒3》可以囊括11尊小金人,包括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
其實,奧斯卡也在不斷與時俱進,好像《獅子王》、《反斗奇兵》,甚至宮崎駿的動畫作品,質素之高可媲美真人影片,惟卻因為是動畫而被摒於最佳影片之門外,於是,在2001年大會新增了「最佳動畫片獎」,另外又放寬了電影格式,容許以數碼拍攝的電影參加,所以奧斯卡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是慢少少而已。到目前為止,如何選出新獎項得主,目前沒有官方解釋。不過,近年來可以看到奧斯卡開始多了關注那些高票房高人氣而影評一般的影片,具體做法是從2009年開始把入圍影片數量從五齣增加到最多的十齣。
有人說這獎項會為金碧輝煌的奧斯卡多了一層「俗氣」,因為一直以「學院派」、「白人精英領導」的奧斯卡評審,將會變得更商業化,要把獎項給予大眾娛樂片,那個代表電影藝術最高榮譽的「最佳」一詞就此褪色。
其實美國的電影頒獎禮又不只奧斯卡一個,也不是每個頒獎禮只頒發獎項予高藝術成就的影片,如由MTV頻道舉辦的「MTV Movie & TV Awards」,就是著重影片的娛樂性出發,除了最佳影片、最佳演員(不分男女)等傳統大獎外,更有最佳英雄、最佳壞蛋、最驚慄場面等大獎,坦白說,認受性也是荷里活業界認同,而為何大家都希望奧斯卡改革加入娛樂電影?只因為奧斯卡有無可取代的地位。
「最佳」的爭議
舉辦了90屆的奧斯卡,在世界電影界的地位超然。但近年的最佳影片、最佳男女演員的都備受爭議,那真的代表每年獲獎的都是最佳嗎?在理論上應該是,但現實中,小金人最終落在誰手裡,當中包含著多種因素。過去一屆的爭議就不用提,一個經典例子:1959年,音樂片《Gigi》囊括了九個獎項,而緊張大師希治閣的《Vertigo》卻空手而歸,後者在多年來多個民意調查中,都被評為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影片之一。還有在IMDB.com(國際電影數據庫),當中有根據影迷投票結果確定的排行榜,1994年的《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歷來最佳影片,但這部影片當年卻無緣問鼎奧斯卡獎。由此可見,奧斯卡獎的評委、影評人士和觀眾眼裡的「最佳」很可能相差甚遠。
那麼,哪些因素會左右奧斯卡獎評選結果呢?
左翼的控訴
評委當然就是關鍵,現在的奧斯卡評審委員,也即是美國電影學院會員資格,必須先經過所在分會兩名以上會員提名或學院邀請產生。學院不公布其所屬會員的名單,但一般媒體對獲邀請的知名導演演員均有報導。具體獎項的提名只能由相關分會的成員提出,如演員會員只能提名最佳演員的獎項。在提名後的投票時,則所有會員均可以對所有獎項投票。而目前的奧斯卡評委中,89%是白人,73%是男性。之前白人男性所佔比例更高。當然,這並不是說這些評委會故意偏袒,或投票時有偏見。但至少很多人認為這部分解釋了為甚麼2015年及2016年的最佳演員類獎項提名清一色是白人。然而,這判決遭大愛包容的美國左翼團體勁鬧,之後兩年即急急轉軚,2017年頒了最佳電影給講及黑人男同志成長故事的《Moonlight》,2018年的最佳電影是所有主角都是來自弱勢社群,鼓吹跨界別大愛的《The Shape of Water》。外界眼中,這決定,都是自我調整政治正確,多於影片技術與藝術的分析。即是,奧斯卡評審有刻意偏袒弱勢社群電影之嫌。
來個大膽假設,增加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Popular Film一獎,是奧斯卡評審們想堅持90年來的學院派精英傳統,但又「買左膠怕」而產生出來的「最佳政治正確影片」。那就未必是頒給當年最高票房的一齣純粹娛樂片,而是會選出一些有點票房(其實在美國有真正公映便可)而泛道德價值的影片。舉個近例,如果大眾都反偏見反歧視,支持小眾平權,高舉女權的話,這個新獎項就應由《The Shape of Water》奪得,縱然此片有不少向一舊片「致敬」的巧合地方,而最佳影片的寶座,就可以給予白人活捉黑人以奪其身體的《Get Out》,又或者全片沒有一個人做過任何一件合法事的《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再簡單一句,就是所謂大眾(尤其左翼團體)咪再插手搞亂奧斯卡。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奧比斯「盲俠行」最後召集 立即相約良朋,步步救盲無得彈!
當童話公主都揸槍 「Noir Princesses」原來更迷人
《月光光心慌慌》又係真人真事咩 面具殺手仲要係12歲小朋友?
0到9紋那一個? 數字紋身原來可以千變萬化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9%82%A3%E4%BA%9B%E8%B3%BD%E6%9E%9C%E4%BB%A5%E5%A4%96%E7%9A%84%E4%BA%8B%E6%83%85-10264)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