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LYWOOD : THE IMPORTANCE,電影仍是會下金蛋

愛迪生在百多年前發明了攝影機,百多年後,電影在拍攝上、放映上、發行上卻在一切在變,唯一不變的,是電影仍然是荷里活、加州,甚至美國的重要經濟支柱,也是地球上無數人的心靈支柱。沒有了電影,根本是沒可能。

票房仍可接受

每年全球電影業總產值約為900億美元,其中美國電影產值約為380億美元,美國電影每年的產量約為全球產量的十分之一,但是不少影片可以發行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每年獲取全球電影票房的65%。以美國為主體的北美電影市場票房達到109億美元,僅比2012年同期增長了1%,而海外總票房達到了250億美金,相較於2012的同期增長率6.7%。

從1984到2002年,美國電影的觀影人次一直在穩步上升,從12億增加到了16.4億,全國人口平均觀影次數也從每年4.8次增加到5.2次。但是,隨著新媒體技術的興起,到影院觀影的人次從2013年開始,便呈現明顯下滑趨勢,近年只有12億人次,觀眾的平均觀影次數也降為3.9次/年。但美國電影票房近年來基本呈現穩定狀態,維持在100億美元左右,平均售出13.58億張電影票,分別是主題公園和體育比賽門票數量的3.78倍和10.37倍。

由生產變發行

從前,美國電影的總產量和公映數量都比較穩定,每年生產電影700多部,其中進入院線公映的超過600部。在美國本土,票房排名前25位的影片基本上都是美國自產,製作方主要是美國電影協會(MPAA,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六大成員(Big 6,對,由8大變6大):迪士尼、華納兄弟、派拉蒙、Sony、20世紀霍士和環球影業。近年來六大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呈下降趨勢,從2007年的139部下降到近年的約90部。這些大片的業務變為發行,也就是說,現在片廠不但製作自己影片,也發行其他小公司製作的影片。因此,Big 6依然佔據着美國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

影視貿易順差

美國電影產業在繼續穩定增長的同時,也帶動了國內稅收、居民收入的增長。據美國電影協會公佈的數據,去年美國約有210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和影視有關的產業,產生了1430億美元的勞動收入。影視行業的貿易順差超過了電信、管理、諮詢、法律、醫學、計算機和保險服務等領域。影視行業進出口貿易順差為119億美元,出口進口比率懸殊至7:1。可以說,美國電影仍然是撐起國民經濟支柱重要產業。

電影不死戲院死?

未來電影的發展趨勢,由於Netflix、Hulu、Amazon等這些針對家庭市場的興起,使電影觀眾勢轉移至家庭,然而在電視與電影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的情況下。未來的電影將可能直接走向家庭,而不一定會在戲院上映,付費下載就可以。或者只有特效為主的大型商業電影,才會在戲院上映,面對電視業第二次的黃金時代,我們還是能夠在電影院看到電影,只是可能沒有現在的數量。而戲院商也不會坐以待斃,繼3D、4DX電影普及(甚至泛濫後)後,有公司發明了可以360度全景拍攝的技術,又有一家影院屏幕製作商推出了一種新屏幕,除了正對觀眾的大屏幕之外兩側還有副屏幕,還有利用AI技術的電影效果,這些新發明,目的都是為了給觀眾創造一個全新的觀影感受。又在有了這些新硬件,就預示著電影有著更多可行的表現手法,荷里活的創作人又是時候動腦筋,看看如何運用,但不管怎樣,只要是真正的好故事,才是讓人繼續停留在光影之間的最好原因。

 
你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奧斯卡前哨戰倒數一星期 金球獎今年有咩睇?
HOLLYWOOD : THE PEOPLE 以人為本的工業
NAKASENDO WALKER 中山道自在行
為《水行俠》寫下完美句點 型格又甜美的Skylar Grey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hollywood-importance-10629)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