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琴酒的前世今生,捲土重來的Gin Craze

繼70, 80年代的白蘭地熱潮,到90, 00年代的威士忌熱潮,再到近年琴酒興起,現時更有本地琴酒抬頭,打開了香港烈酒史的新一頁,而你對琴酒又有認識嗎?

MEN'S UNO HK

本非為喝酒而發明?

琴酒(Gin)又名氈酒或金酒,亦因其主要成分杜松子(Juniper Berry)被稱為杜松子酒。由於很多琴酒上都寫著London Dry Gin,誤令很多人以為琴酒的發端是英國,但琴酒其實源自荷蘭,本來只為醫用利尿劑使用,由杜松子浸泡麥芽蒸餾酒而成,取名為Genever。
如果想試試歷史的味道,Bols有推出復刻的Genever,我無法得知有多相似,但相信我,味道並不討喜。
(圖片來源: Google)


 
英國Gin Madness的開始

1585年,英國協助荷蘭對抗西班牙,首次令英軍認識到琴酒,之後的三十年戰爭琴酒被軍隊們大量飲用,並將Genever更名為Gin。及後荷王發動革命成為英王,率領英荷兩國對抗法國並下令抵制法國進口的葡萄酒及白蘭地,同時放寬英國的琴酒生產門檻,最終令琴酒比水更便宜,英國人大量酗酒。
一幅描繪了當時Gin Madness的畫作,
Gin Lane By William Hogarth, 1751
(圖片來源: Google)

 

琴酒進軍世界的最後一塊拼圖—Tonic

Tonic即為湯力水,也有人稱為通寧水,其中的奎寧成份能對抗瘧疾,但因其味道過於苦澀,人們便將其混合琴酒飲用,有些人更會加入青檸及糖飲用,藉著大航海時代,這種喝法迅速火紅起來,琴酒瘋狂對外輸出,成為了六大烈酒之一。

 

現代琴酒與威士忌之緣

現代琴酒多為英式的不甜琴酒(London Dry Gin),除了杜松子,亦常見加入各式香料,水果,堅果等進行蒸餾。由於琴酒香氣獨特,十分受調酒師歡迎,使得琴酒與調酒文化一同興起;同時全球對威士忌的需求提高,令一些廠商在製作威士忌時,會順道蒸餾琴酒及伏特加出售,務求快速帶來現金流,令資金更流動,所以風格多變的琴酒,自然比伏特加更受廠商歡迎(更具吸金力)。
一些由威士忌廠商推出的琴酒,由左至右為:Tobermory的Tobermory Gin,Bruichladdich的The Botanist 及 台灣Kavalan的Kavalan Gin。
(圖片來源: Google)


 
而且琴酒製作相對容易,製作時間只需數天並大多不作木桶陳年,所以成本相對較低,亦吸引了不少家庭式作坊加入,把各式各樣的材料融入到琴酒當中,當中亦不乏成功由家庭式生產發展成蒸餾廠的例子。

 
不過由於開始製造琴酒的廠商急劇增加,可能很快出現淘汰潮,啤酒便是一個典型例子,香港亦曾出現精釀啤酒潮流,不過由於競爭激化,現時有些廠商已被淘汰或易手。現時香港製造的精釀琴酒品牌不多,市場已漸見飽和,希望各香港廠商能經營下去,為香港酒迷帶來更多佳作。
根據國際慣例,能被稱為香港琴酒,在香港蒸餾是必須的,左至右為兩款真正香港蒸餾琴酒:N.I.P 無名氏及Two Moons。
(圖片來源: Google)



Writer’s Profile:
謝斐閣@Barlove

前廣告文案,現為Barlove—「致力搜羅世界各地最稀奇古怪酒品的平台」之高級跑腿,成功由癮型酒妓轉職成為從業者一名。

 
BARLOVE

全亞洲最稀奇古怪酒品平台

www.bar-love.com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6%B7%BA%E8%AB%87%E7%90%B4%E9%85%92%E7%9A%84%E5%89%8D%E4%B8%96%E4%BB%8A%E7%94%9F-14905)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