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出國際
70年代,李小龍在香港、台灣、東南亞,掀起功夫片的旋風,他過世後有好幾年,港台的功夫電影,連裡頭的打鬥動作風格,都東施效顰地學著李小龍。至於在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則是首次讓外國人見識並接受「中國功夫」,同時創造出一種新的動作電影類型。
ANSON TANG
TEXT / ANSON TANG PHOTO / 網絡圖片
快狠準的新武術
嚴格來說,李小龍沒有「打入」荷里活,而是他的思想、他對「武」的哲學,滲透進西方世界,這其實跟他個人的風格、個性,以及他在美國居住多年並開設武館的經驗,有很大的關係。從中國武術來說,李小龍其實不是一個正統派,而是一個顛覆者,他自己創設的「截拳道」是極度實用,徹底跟傳統中國武術哲學背道而馳的。這種簡單、有效、直接的新武術,就是當年說服西方觀眾的原因之一。如羅禮士(Chuck Norris)、尚格雲頓(Jean Claude Van-Damme)、史提芬史葛(Steven Seagal)等靈活型打星,也是李小龍在荷里活的一些「影子」。
從前香港傳經武俠電影中的動作,在外國人眼中比較像舞蹈,他們要的是力量,要有勁、有爆發力的感覺,所以史泰龍、阿諾等動作明星,都是肌肉型的,但李小龍在電影中,除了帶給他們功夫外,也給人們看到,原來功夫也可以這麼快、這麼勁、這麼的力量澎湃。從今天的角度看來,李小龍電影的武術動作真是十分單純的:簡單的側踢、直拳、鉤拳,構成他大部分的動作,李小龍的特色,就在於他把多年武術訓練的功力,變化為這樣的簡單有效率。
崇拜個人英雄主義
還有,70年代仍是一個崇拜個人英雄的時期,李小龍擁有的個人魅力,英雄感十分重。美國更是一個英雄主義的國家,即是當你比別人強,別人就會死心塌地佩服你,相反,就會徹底地看不起你。而李小龍對自己的功夫,展露出無限自信,他在電影中展露出的傲氣,塑造出強烈的英雄感。當時他作為華埠中第一個教授外國人中國武術的武術家,經常要面對中外武術界的質疑與挑戰。李小龍的因應方式就是不斷的接受踢館,用實力讓你臣服!這是十足的美式作風,也是他能夠讓美國人接受的重要原因。
為弱勢抱不平
上世紀60年代,正正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最興盛的階段,同為少數族裔,李小龍的橫空出世,讓美國黑人在白人主導的社會裡,特別是白人至上的娛樂產業中,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在李小龍的電影裡,但凡反派對弱小有欺壓,侮辱,都會受到李小龍功夫的制裁,這種投射在後來黑人藝術創作中得到延續,也影響往後數代人,好像殿堂hip-hop組合Wu-Tang Clan,命名靈感源於功夫片常常提及的武當,他們的首張專輯名為《36 Chambers》,也是由劉家輝名作《少林三十六房》中的英文名借過來。
動畫也小龍化
在李小龍熱及武打影片風潮影響下,日本漫畫在80年代也掀起了一陣功夫漫畫熱。好像《筋肉人》spinoff《闘将!!拉麵男》,就開始以港式功夫電影的風格作為故事骨幹。還有如《鐵拳小子》、《龍珠》、《魁!!男塾》、《亂馬1/2》等,也同樣以功夫為題材。而云云功夫漫畫中的,最李小龍的,當然就是《北斗之拳》的主角拳四郎,除了出招時攻擊敵人時會發出「啊噠啊噠」的尖叫聲外,有時也會使用到雙截棍,讓李小龍的形象呼之欲出。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8%A1%9D%E5%87%BA%E5%9C%8B%E9%9A%9B-14754)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ANSON TANG
TEXT / ANSON TANG PHOTO / 網絡圖片
快狠準的新武術
嚴格來說,李小龍沒有「打入」荷里活,而是他的思想、他對「武」的哲學,滲透進西方世界,這其實跟他個人的風格、個性,以及他在美國居住多年並開設武館的經驗,有很大的關係。從中國武術來說,李小龍其實不是一個正統派,而是一個顛覆者,他自己創設的「截拳道」是極度實用,徹底跟傳統中國武術哲學背道而馳的。這種簡單、有效、直接的新武術,就是當年說服西方觀眾的原因之一。如羅禮士(Chuck Norris)、尚格雲頓(Jean Claude Van-Damme)、史提芬史葛(Steven Seagal)等靈活型打星,也是李小龍在荷里活的一些「影子」。
從前香港傳經武俠電影中的動作,在外國人眼中比較像舞蹈,他們要的是力量,要有勁、有爆發力的感覺,所以史泰龍、阿諾等動作明星,都是肌肉型的,但李小龍在電影中,除了帶給他們功夫外,也給人們看到,原來功夫也可以這麼快、這麼勁、這麼的力量澎湃。從今天的角度看來,李小龍電影的武術動作真是十分單純的:簡單的側踢、直拳、鉤拳,構成他大部分的動作,李小龍的特色,就在於他把多年武術訓練的功力,變化為這樣的簡單有效率。
崇拜個人英雄主義
還有,70年代仍是一個崇拜個人英雄的時期,李小龍擁有的個人魅力,英雄感十分重。美國更是一個英雄主義的國家,即是當你比別人強,別人就會死心塌地佩服你,相反,就會徹底地看不起你。而李小龍對自己的功夫,展露出無限自信,他在電影中展露出的傲氣,塑造出強烈的英雄感。當時他作為華埠中第一個教授外國人中國武術的武術家,經常要面對中外武術界的質疑與挑戰。李小龍的因應方式就是不斷的接受踢館,用實力讓你臣服!這是十足的美式作風,也是他能夠讓美國人接受的重要原因。
為弱勢抱不平
上世紀60年代,正正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最興盛的階段,同為少數族裔,李小龍的橫空出世,讓美國黑人在白人主導的社會裡,特別是白人至上的娛樂產業中,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在李小龍的電影裡,但凡反派對弱小有欺壓,侮辱,都會受到李小龍功夫的制裁,這種投射在後來黑人藝術創作中得到延續,也影響往後數代人,好像殿堂hip-hop組合Wu-Tang Clan,命名靈感源於功夫片常常提及的武當,他們的首張專輯名為《36 Chambers》,也是由劉家輝名作《少林三十六房》中的英文名借過來。
動畫也小龍化
在李小龍熱及武打影片風潮影響下,日本漫畫在80年代也掀起了一陣功夫漫畫熱。好像《筋肉人》spinoff《闘将!!拉麵男》,就開始以港式功夫電影的風格作為故事骨幹。還有如《鐵拳小子》、《龍珠》、《魁!!男塾》、《亂馬1/2》等,也同樣以功夫為題材。而云云功夫漫畫中的,最李小龍的,當然就是《北斗之拳》的主角拳四郎,除了出招時攻擊敵人時會發出「啊噠啊噠」的尖叫聲外,有時也會使用到雙截棍,讓李小龍的形象呼之欲出。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hk.mensuno.asia/node/%E8%A1%9D%E5%87%BA%E5%9C%8B%E9%9A%9B-14754)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