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導演周美玲|以電影推動同志運動
在台灣尚未有大型同志遊行、以及大眾仍對性小眾存在誤解之時,社會早已有一群人以不同形式推動同志平權。當中台灣女導演周美玲便以電影向大家呈現性小眾多種面貌。於電影圈耕耘近20年,周美玲創作出多部同志電影,不論題材或形式均一再突破。
「電影應該自由、活潑、開心」
曾任記者、並拍攝多部傳統文化及同志紀錄片的周美玲,於2004年首次執導長片《艷光四射歌舞團》,為台灣首部取材自變裝皇后的電影。周美玲謙稱,拍攝《艷》時「還很生澀,不算拍得很好」。電影最終於第41屆金馬獎囊括三獎,但令周美玲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在頒獎禮後台的情境:「李安導演看到我們的男演員全都穿禮服、蓬蓬裙,就很開心的笑起來,說『只有台灣會容許這樣的情況發生』。他覺得很有趣。」時隔近20年,周美玲至今憶起頒獎禮的片段,仍覺得那是個新鮮、愉快的經驗。「我覺得電影就應該那麼自由、活潑,很開心才好。」周美玲如是說。
隨後十多年,周美玲相繼拍攝《刺青》及《漂浪青春》,以及「六城彩虹計劃」北京篇《替身》、成都篇《偽婚男女》、新加坡篇《帥T空姐》等網劇及電影,當中亦不乏喜劇。縱觀香港近年上映的性小眾電影,如《叔叔》、《翠絲》、《安非他命》等,氣氛似乎都偏向沉重,令筆者有「同志電影都很嚴肅」之感。對此,周美玲指出:「如果大眾給予同志生存空間,他們的生活還是會有很多開心的部份。我們也會呈現(同志)比較青春的一面,也有喜劇的橋段。」只是同志於現實中,的確會面對較多歧視:「這些現象也難免在電影中暴露出來。他們或許也需要經過掙扎,這些掙扎是電影裡動人、同時較沉重的部分。但只要結局能安慰到大家就好。」周美玲補充道。
訪問期間,周美玲不時提及拍攝時開心、有趣的事情:《刺青》選角的新鮮感、《漂浪青春》演員的好表現⋯即使沉重如驚悚懸疑的《愛.殺》,她亦能侃侃如也地分享拍攝大尺度場面時的趣事,積極正面的態度就如她所言:「開心才好」。
活潑過後的沉澱
享受拍攝過程同時,周美玲亦重視電影的呈現手法,以及背後欲傳達的訊息。繼「台灣同志三部曲」後,周美玲開始著手製作呈現亞洲六個地方同志不同面貌的「六城彩虹計劃」。當中台北篇的《愛.殺》摒棄主流同志電影唯美的愛情故事題材,加入懸疑元素。由於台灣相對開放,可以拍限制級的同志電影,因此她便決定做尺度較開放、相對較大膽的作品。周美玲坦言,此次製作為頗大的自我挑戰:「這部電影是在挖掘(觀眾)比較暗黑的內心。」
電影中特別加入愛作女性打扮的男同志角色孟燁。一直以為自己是同志的他,竟愛上未婚妻的tomboy前女友,可謂對角色、甚至對觀眾於性別及愛情觀念的衝擊。「人在成長過程中不是早已清楚自己的性取向嗎?」這是筆者看畢電影後所提出的最大疑問。「這是角色的疑惑,也是很多人不敢提出的疑惑:我好不容易確認自己是同性戀,現在又喜歡中性打扮的異性,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周美玲正希望透過電影解答觀眾內心的疑問。「《愛.殺》就是希望大家誠實面對自我,把這些既定的標籤拿掉,回歸人原生的動物本性。若你能接受這點,就能寬容接受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而不會用標籤去要求他們要怎樣。」愛情及性別均不應設有界限,「誰說同性戀就應該怎樣,沒有。」
同志電影能走得很遠
電影情節或許並非完全建基於現實,但當中表達的感情卻無比真摯:「作為一個電影工作者,能做的就是透過影像的方式,將故事流傳下來。」周美玲認為,每個地方的同志,均有他們值得被書寫的生命故事,不應永遠被壓抑。
2019年5月,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實施同婚法律地區,周美玲認為這對同志朋友或電影製作者而言,均是很大的鼓勵:「(法案)通過距今已近兩年,台灣社會變得更開放、包容。我非常感恩這種善良、互相尊重的力量能繼續散發出去。」社會風氣雖然漸趨開放,但仍有不少性小眾對於公開自己的性取向有所顧慮。周美玲希望能透過電影鼓勵性小眾人士,並讓大眾進一步了解同志:「我們做同志電影、影展並非逼迫同性戀者出櫃,只是希望社會不會成為壓破大家的惡勢力。也希望電影令大眾了解到,同志不是壞人或可怕的惡魔,我們跟平常人沒兩樣。」
最後,周美玲鼓勵性小眾不需懷疑自己。即使面對家人、職場的反對,只要對得起自己就好。「誠實的面對自己並做到自我實現,是作為人一個很重要的價值。」或許,同志平權之路仍很漫長。若追求真我的過程感到氣餒,相信電影總能給大家力量,繼續勇敢前行。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s://mensuno.hk/life/%e5%8f%b0%e7%81%a3%e5%a5%b3%e5%b0%8e%e6%bc%94%e5%91%a8%e7%be%8e%e7%8e%b2%ef%bd%9c%e4%bb%a5%e9%9b%bb%e5%bd%b1%e6%8e%a8%e5%8b%95%e5%90%8c%e5%bf%97%e9%81%8b%e5%8b%95)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電影應該自由、活潑、開心」
曾任記者、並拍攝多部傳統文化及同志紀錄片的周美玲,於2004年首次執導長片《艷光四射歌舞團》,為台灣首部取材自變裝皇后的電影。周美玲謙稱,拍攝《艷》時「還很生澀,不算拍得很好」。電影最終於第41屆金馬獎囊括三獎,但令周美玲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在頒獎禮後台的情境:「李安導演看到我們的男演員全都穿禮服、蓬蓬裙,就很開心的笑起來,說『只有台灣會容許這樣的情況發生』。他覺得很有趣。」時隔近20年,周美玲至今憶起頒獎禮的片段,仍覺得那是個新鮮、愉快的經驗。「我覺得電影就應該那麼自由、活潑,很開心才好。」周美玲如是說。
隨後十多年,周美玲相繼拍攝《刺青》及《漂浪青春》,以及「六城彩虹計劃」北京篇《替身》、成都篇《偽婚男女》、新加坡篇《帥T空姐》等網劇及電影,當中亦不乏喜劇。縱觀香港近年上映的性小眾電影,如《叔叔》、《翠絲》、《安非他命》等,氣氛似乎都偏向沉重,令筆者有「同志電影都很嚴肅」之感。對此,周美玲指出:「如果大眾給予同志生存空間,他們的生活還是會有很多開心的部份。我們也會呈現(同志)比較青春的一面,也有喜劇的橋段。」只是同志於現實中,的確會面對較多歧視:「這些現象也難免在電影中暴露出來。他們或許也需要經過掙扎,這些掙扎是電影裡動人、同時較沉重的部分。但只要結局能安慰到大家就好。」周美玲補充道。
訪問期間,周美玲不時提及拍攝時開心、有趣的事情:《刺青》選角的新鮮感、《漂浪青春》演員的好表現⋯即使沉重如驚悚懸疑的《愛.殺》,她亦能侃侃如也地分享拍攝大尺度場面時的趣事,積極正面的態度就如她所言:「開心才好」。
活潑過後的沉澱
享受拍攝過程同時,周美玲亦重視電影的呈現手法,以及背後欲傳達的訊息。繼「台灣同志三部曲」後,周美玲開始著手製作呈現亞洲六個地方同志不同面貌的「六城彩虹計劃」。當中台北篇的《愛.殺》摒棄主流同志電影唯美的愛情故事題材,加入懸疑元素。由於台灣相對開放,可以拍限制級的同志電影,因此她便決定做尺度較開放、相對較大膽的作品。周美玲坦言,此次製作為頗大的自我挑戰:「這部電影是在挖掘(觀眾)比較暗黑的內心。」
電影中特別加入愛作女性打扮的男同志角色孟燁。一直以為自己是同志的他,竟愛上未婚妻的tomboy前女友,可謂對角色、甚至對觀眾於性別及愛情觀念的衝擊。「人在成長過程中不是早已清楚自己的性取向嗎?」這是筆者看畢電影後所提出的最大疑問。「這是角色的疑惑,也是很多人不敢提出的疑惑:我好不容易確認自己是同性戀,現在又喜歡中性打扮的異性,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周美玲正希望透過電影解答觀眾內心的疑問。「《愛.殺》就是希望大家誠實面對自我,把這些既定的標籤拿掉,回歸人原生的動物本性。若你能接受這點,就能寬容接受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而不會用標籤去要求他們要怎樣。」愛情及性別均不應設有界限,「誰說同性戀就應該怎樣,沒有。」
同志電影能走得很遠
電影情節或許並非完全建基於現實,但當中表達的感情卻無比真摯:「作為一個電影工作者,能做的就是透過影像的方式,將故事流傳下來。」周美玲認為,每個地方的同志,均有他們值得被書寫的生命故事,不應永遠被壓抑。
2019年5月,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實施同婚法律地區,周美玲認為這對同志朋友或電影製作者而言,均是很大的鼓勵:「(法案)通過距今已近兩年,台灣社會變得更開放、包容。我非常感恩這種善良、互相尊重的力量能繼續散發出去。」社會風氣雖然漸趨開放,但仍有不少性小眾對於公開自己的性取向有所顧慮。周美玲希望能透過電影鼓勵性小眾人士,並讓大眾進一步了解同志:「我們做同志電影、影展並非逼迫同性戀者出櫃,只是希望社會不會成為壓破大家的惡勢力。也希望電影令大眾了解到,同志不是壞人或可怕的惡魔,我們跟平常人沒兩樣。」
最後,周美玲鼓勵性小眾不需懷疑自己。即使面對家人、職場的反對,只要對得起自己就好。「誠實的面對自己並做到自我實現,是作為人一個很重要的價值。」或許,同志平權之路仍很漫長。若追求真我的過程感到氣餒,相信電影總能給大家力量,繼續勇敢前行。
資料來源:men's uno (https://mensuno.hk/life/%e5%8f%b0%e7%81%a3%e5%a5%b3%e5%b0%8e%e6%bc%94%e5%91%a8%e7%be%8e%e7%8e%b2%ef%bd%9c%e4%bb%a5%e9%9b%bb%e5%bd%b1%e6%8e%a8%e5%8b%95%e5%90%8c%e5%bf%97%e9%81%8b%e5%8b%95)
本文由《men's uno》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