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不離3父女》 — 阿米爾罕再一次為我們帶來動力、希望與啟發!

阿米爾罕的電影,從不讓人失望。從《地球上的星星》(2007),到《作死不離三兄弟》(2009),再到今天的《打死不離3父女》,阿米爾罕的作品每每觸動人心,能使觀眾獲得向上的動力與勇氣。
.
一切就從父親一個未了的夢開始。把自己的宏願加諸於孩子身上,是不少父母的弊病,彷彿讓孩子繼承自己的夙願,是孩子必須接受的命途。旁人看在眼裏,父親的行為必然自私,甚至可憐得可笑。放諸香港,這更是那種時有聽聞、鬧得沸沸揚揚的熱門話題。電影中兩個女孩被剝奪應有的童年,接受艱苦的訓練,誓要打造成為國爭光的奪金機器,那怕淪為周遭人的笑柄,那怕在成長路上受盡白眼與嘲諷。
.
在我們詬病其嚴父之時,電影卻藉着一個身披嫁衣的十四歲少女作出反襯,由她吶喊出印度婦女的卑微與屈辱!在盲婚啞嫁依然普遍的印度,女性的一生大概早已被注定:嫁上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開始終日親操井臼、相父教子的生活,這就是作為印度婦女的主流之路。而今,父親着力培育兩位女兒摔跤的天分,為她們另覓出路,創造更大的成就,此舉在某些人眼中,可是打破社會牢籠、掙脫枷鎖的革命風姿!鍛煉也許苛刻,也許殘酷,但相比起埋沒天份,終日按家伏業,兩位女孩未嘗不是幸運的一個。電影並非要我們認同父母主宰子女命運的權利,這從來是一件涇渭難分的事情,它想要高舉的可是女權主義:男女理應平等,女性也具有無窮的可能性,巾幗絕對不輸鬚眉。
.
此外,電影透過父親失落了的理想、終日惦記着的遺憾,訴說着對國家的失望、對在位者的批判,更甚的是對國家的愛。立志在運動場上耀武揚威,從來不是為了一己名利,父親背負着的,乃至及後兩位女兒肩負的,可是整個印度的榮辱。然而,摔跤運動從不受國家重視,運動員背後欠缺強大的後盾支援,金牌只有拱手相讓的份兒。越是愛之深,越是責之切,主角對國家的痛恨,不過源於愛。
.
電影中,嚴父與國家教練之間的矛盾除了引人發笑外,也有着深刻的意義。金牌之所以閃爍生輝,全因需要我們傾盡所有、殫精畢力才可獲得,當中容不下一絲僥倖,也並非願意妥協的人可以奢盼。國家教練對自己的運動員一無所知,從未了解過女主角,更遑論信任她,一直只對她灌輸「得到銅牌就好」的觀念,結果可想而知。父親卻了解女兒的一切優與劣,對她深信不移,更重要的是告訴她,除了金牌,不作他選。他們的眼中只有冠軍,一切的犧牲早已不是犧牲,金牌就是屬於這樣的人。相信這能為教育工作者帶來一點啟發。
.
電影涉及的命題眾多,小至個人如何面對成敗得失、家庭關係,大至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對社會價值觀的批判...... 當中含義絕非三言兩語能道盡。
.
喜歡像這樣有意思的作品,謝謝阿米爾罕再一次為我們帶來動力、希望與啟發。

【更多影評請到>> https://www.facebook.com/movieholicgirlshk/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