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總算落定的感覺是一種踏實 – 我夢見謎情日記 (vol.101, s3ep39)


回憶不見得都是親身經歷。
【電影】

這是一部英國劇情片,描述退休老男人在倫敦開老相機店,他和前妻仍有來往,一起關心、照護他們大肚子的女兒。還算平靜的生活步調被一封法律通知信打亂,信中陳述某件遺物的所有權,逼得老男人必須回想他自以為已經整理好的青春往事,但他越想越疑惑,越疑惑越焦慮,於是,老男人決定鼓起勇氣找她問清楚,那位當年令他心碎的初戀情人。

'The Sense of an Ending'改編自英國小說家Julian Barnes的同名作品,Jim Broadbent領銜主演。電影交錯描述男主角的老年和青年時期,說故事的節奏像在唱慢板老歌,並且很常出現忘詞,是一部雋永、需要觀眾以感情經驗發揮想像力的電影。


【雨木隨筆】

量體重
故事主角Tony Webster描述他不愉快的往事,他的描述失真,這種失真並非說謊,讓我想了很久很久該怎麼描述我看見的Tony Webster,有點像量體重。聽起來實在太瘋馬牛不相干,我得先說一則成長故事。

在我小時候、學生時代,甚至包含當兵那段時光,前前後後量過無數次體重,幾乎都是同一種機械式的磅秤,附帶伸縮桿一併量身高,那時候的觀念告訴我,體重不能自己量,低頭去看指針不僅身體會動到,視角也會偏斜,自己量體重頂多知道大概,準確體重還是得由別人幫忙看。或許這也算某種欲知眼下興衰兆,須問旁觀冷眼人。

故事主角Tony Webster說他的往事說得失真,他沒有故意欺騙任何人,只是自己回憶自己往事就像自行量體重,有盲點,他的往事又關於感情,而且不太愉快,他認為對方隱瞞太多,何止欠他「交代」,恐怕欠他整間文具店。要他描述自己的往事,可想而知那回憶盲點更大了。因此,任何人憶當年都會像Tony一樣頂多憶個大概,不容易鉅細靡遺。

塵埃落定
'How often do we tell our own life story? How often do we adjust, embellish, make sly cuts? And the longer life goes on, the fewer are those around to challenge our account, to remind us that our life is not our life, merely the story we have told about our life. Told to others, but mainly to ourselves.'

'The Sense of an Ending'結尾出現這段話,我才明白原來我誤解主角Tony Webster,那誤解甚至讓我有點不高興,該是戲劇效果,倒也無傷大雅。我真希望可以翻譯給讀者閱讀,可是原著作者Julian Barnes的文筆流暢,有形式又不失思想,我還是別亂來,原文留給讀者品味。

那段是很重要的線索,如果整個故事成謎,那段話就是「答案」。起先我以為故事主角Tony Webster回憶有盲點,他的描述也的確表示他不知道原因,況且太陽底下的情事長得都差不多,對方在想什麼若對方不說,我們再怎麼猜也始終有個猜字,不是嗎?

有了最後那段自白,我有99.99%的把握Tony Webster知道所有細節,他只是選擇一種片面的、他可以接受的說法繼續過日子,自圓其說無關事實,這樣他比較好過。此外,歲月裡有些浮氣無所謂年紀,都說,人大部分的時間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更準確的說,人往往來不及反應自己已經做的事,如果做了喜劇也就皆大歡喜,萬一悲劇還是得想點辦法讓自己過得去。Tony Webster覺得人家欠他很多,同時他也欠人家很多,還也還不完的相欠乾脆他過他的人生,人家過人家的,劃界別再欠下去了,話說回來,只要有機會回想起動過真心的往事,自己的人生早就不是只有自己,很難劃清什麼界線。

既然結尾才出現上面那段話,我也說那是加了引號的答案。感情沒有終點,動了真心的感情更是如此,關係裡所有漂浮不定、不得而知的細微粒子,哪怕關係已經結束也依然存在,想起某年某月某人還是會有點洋蔥感,而Tony Webster歷經那一切能說出那段心得,對我來說就是解釋了片名也是小說名'the Sense of an Ending',儘管人面桃花,能做的都做了,不能做的也試了,他得到某種塵埃總算落定的感覺,也是一種踏實。

***

活著就會遇到事,每個人都有他的難,不管遇到什麼難,有機會能夠感到塵埃落定,如果是你,我很替你高興,那是值得高興的。


原文發表於[雨木觀後感],歡迎。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