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先生】真假大帝——重新認識今季的LeBron James(中)
引子
若要選一位今季風雲人物,無疑是LeBron James。然而,一旦撕破了NBA添油加醋的神話、拆穿了「印象派」球迷的大話,請下神壇的LeBron James,還剩下多少傳奇呢?
事先表明:射先生既非勇士球迷,亦非騎士球迷。本文旨在以「理性」的觀點,給予LeBron James公正的評價,並藉此來一次「感性」的反思。
來,讓我們一起推翻「假大帝」,還原LeBron James的真身,重新認識今季的LeBron James。
真假大帝(中)——球迷的印象
系列上篇(連結備於文末)探討了聯盟出於商業考慮而對LeBron James過度吹捧,「洗腦」攻勢之下,有關LeBron James的輿論都變得真真假假,難以分辨。分辨「真假大帝」,分析球迷對於LeBron James的刻板印象是否屬實,即為本篇之旨。
先來聚焦今季。
1. 場場打滿48分鐘
球迷眼中,由於LeBron James今季欠缺幫手,必須親自扛起全隊,因此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場場打滿48分鐘」。這種說法顯然有誇張成份,不需深究。但幾乎成為刻板印象的「LeBron James今季上陣時間特別長」一說,又是否屬實呢?
事實並非如此。
先論常規賽,LeBron James上季場均上陣37.8分鐘,當時Kyrie Irving仍在陣中;今季Irving離隊他投,James的上陣時間不升反跌,跌至36.9分鐘。雖然跌幅並不明顯,但今季James的上陣時間也沒有如球迷形容般比較長。再論季後賽,James從上季的41.3分鐘輕微增加至41.8分鐘,即平均每場多打30秒而已。儘管有所上升,但升幅更加不明顯,只能說兩季季後賽上陣時間相約,不能說今季特別長。
事實上,2011年效力熱火的James,雖有MVP級別的Dwyane Wade在陣,但仍在季後賽場均上陣44分鐘之久。問題是,連當年都沒有人覺得他上陣時間特別長,而今季James上陣時間遠不及當年,就使「LeBron James今季上陣時間特別長」一說更見奇怪。推敲至此可以確定,「LeBron James今季上陣時間特別長」是一種錯覺,我們只是看見Irving離隊他投,看見James心力交瘁,就認定他今季上陣時間特別長,人云亦云,便誤以為真。
那麼,難道說James上陣時間很短嗎?難道說James不累嗎?當然不是,對於一個33歲的老將而言,在季後賽場均上陣41.8分鐘仍然是非常厲害(33歲的Kobe Bryant才上陣39.7分鐘,而終極生化人Michael Jordan在33歲的時候也不過上陣42.3分鐘,比James多一點點而已)——我們之所以覺得James累了,問題不在於今季上陣時間太長,而是隨着年齡增長,他的上陣時間卻沒有明顯減少(26歲的Tim Duncan也能打到42.5分鐘,但33歲的時候才上陣37.3分鐘而已,比33歲的James每場少打4分鐘!),相反,James在場上所肩負的實際工作和精神壓力反而增加許多。
結論是,以James的標準而言,今季上陣時間並沒有特別長——當然James的標準比常人高,但更重要的是「James的上陣時間與年齡不成比例」,以及「沒有加班不代表沒有過勞」。
2. 孤立無援的季後賽
(不小心寫成了騎士敗因總結,但射先生作為環保份子,不欲浪費,所以就懶得修改了,抱歉。)
球迷總愛說,今季James在騎士是一神帶眾坑,陣中「一堆雜魚」,導致James獨力難支。事實是否如此?
在常規賽的時候,騎士陣中除了James和Love兩巨頭之外,共有3人場均得分超過10分,超過8分的更有7人之多。奪下聯盟最佳戰績的火箭,同屬兩巨頭陣容,卻只有5名綠葉球員場均得分超過8分,遠比騎士的7人為少,場均得分總和也是相約。騎士第二陣容的五人(J. Clarkson、R. Hood、K. Korver、J. Green、L. Nance Jr),都足以在許多球隊出任正選,騎士幾乎可以說有兩套正選陣容。因此,LeBron James身邊並不乏綠葉球員。
事實上,問題不在於沒有好球員,而在於沒有用好球員。
上半季在爵士場均攻下近17分的Rodney Hood,來到騎士之後,上陣時間只是輕微減少,場均得分卻銳減至10.8分。即便說是新來乍到、水土未服,但其三分命中率仍有不俗的35%(和LeBron James差不多),加上早在爵士證明了具備及格的跑位能力,足以充當外線伏兵。而左手進攻的Hood的持球進攻也有一定水平,足以分擔進攻點的角色。可惜的是,到了季後賽,Hood的上陣時間、得分、三分命中率都跌至谷底,淪為散兵游勇。或許是季後賽經驗不足,或許是太遲加盟未能完全融入球隊,但假若真要檢討,教練組責無旁貸。
談到教練組的不作為,不得不提Kyle Korver。2015年度全明星球員,曾經的大鷹五虎之一,公認為當代最強的跑位射手之一,Korver執行戰術跑位的時候,不但可以幫助他獲得理想的出手機會,更容易造成錯位、打散防守,從而為隊友創造進攻空間。36歲的老將未受重大傷患影響,最近一次受傷也已於四月中完全恢復,年齡帶給他更多是經驗,而非負擔。近三季共50場季後賽中,Korver維持平均40%以上的三分命中率,無疑理應成為騎士的首席射手。
然而,從大鷹轉投騎士之後,Korver卻逐漸不受重用。不但上陣時間大幅減少(今季總決賽更跌至場均僅僅16分鐘),而騎士也極少為Korver設計跑位戰術,導致Korver得以上陣的時候,亦淪為弱邊定點射手,加上騎士今季進攻常常當機,Korver鮮少獲得理想的出手空間。
有說Korver上陣機會大減,是因為手感低迷(總決賽四戰合共11射1中),但其實正正因為上陣時間太少,更無恰當戰術配合,才造成Korver手感低迷;有說是因為Korver防守太差,然而32歲正選得分後衛J.R. Smith防守更差(孤立J.R.和Love兩大漏洞去防守擋拆,是今季勇士最常用的進攻戰術,屢試不爽),整體命中率僅得可憐的31%(包括兩分!),但J.R. Smith卻能獲得32分鐘的上陣時間,兩倍於Korver……矛頭直指教練組,無可避免。
除此之外,Larry Nance Jr在攻防兩端的活力和積極性,遠勝於不復當年的Tristan Thompson,上陣時間比後者少5分鐘,卻能搶下更多籃板,尤其總決賽四戰的進攻籃板總數,Nance幾乎是Thompson的兩倍之多(15:8),卻仍未獲得更多上陣機會;在急需緩和James持球壓力的情況下,Jose Calderon卻被完全排除在輪換陣容以外,投閒置散;甚至表現不俗的George Hill也打得綁手綁腳,失去戰術的配合,「溜馬五虎司令官」難以發揮最大的貢獻;即便說騎士輸在聯盟墊底的防守,教練組亦難辭其咎。而最明顯不過的是,在兵敗如山倒的局面下,騎士從未嘗試變陣,教練組的冥頑不靈和毫無作為,由此足見。
且不說火箭將勇士逼至七戰絕境,連馬刺和塘鵝都在勇士手上取下一勝。騎士固然不如往昔,也無法與勇士相提並論,但至少與馬刺相比,也絕非弱旅(陣中既不無可用之兵,更有號稱當今第一人的LeBron James領軍),卻唯獨騎士一隊遭勇士掃地出門,輸得如此難看。LeBron James並非孤立無援,並非一神帶眾坑——四戰全敗、未嘗一勝,要負最大責任的不是球員,而是教練。
(射先生本想要再討論一下過往球迷間對於LeBron James的刻板印象,但一不小心已經寫了好多,也反正本系列說是要討論今季的LeBron James,不離題也是好的。待得結束本系列之後,緣份到了,自然會再寫一篇。)
上篇之旨,在於摘下染色眼鏡;本篇之旨,在於檢驗球迷對LeBron James的刻板印象。
希望讀者看完本篇之後,不要說:「James今季上陣時間特別長,場場打滿48分鐘!」試着說:「James的上陣時間與年齡不成比例!而且沒有加班不代表沒有過勞!」也不要說:「LeBron has no help! 騎士一堆雜魚!」試過說:「騎士的陣容很不錯!害LeBron輸那麼慘的人是Tyronn Lue!」
下篇,也是本系列最後一篇,射先生將會翻箱倒櫃,尋找LeBron James今季的遺產。
——————————
小記:
上篇發表之後,不少人都以為射先生是「詹黑」,不尊重LeBron James云云。看完本篇有沒有感覺,射先生怎麼非但不是「詹黑」,還有點像「詹粉」呢?
其中一位網友留言說:「這一篇,應該會是系列的其中一篇吧。我覺得這一篇,是在檢驗聯盟、傳媒、商家的宣傳手法,多於檢驗占士。」——選你正解。而大家激烈的言辭,又恰恰印證了射先生在文中所傳達的訊息:一旦戴上染色眼鏡,先入為主,也就無法好好了解事實真相。
假如您看懂了這段小記,歡迎您重新再看一次上篇,想必與當初會有不一樣的領會。
上篇連結:真假大帝(上)——「造王」的聯盟
——————————
射先生,12年熱情小球迷。
射先生厭倦了中文球迷之間的偏激失實和口誅筆伐,希望鼓勵以多一點「理性」看球;
射先生熱愛文藝,相信「感性」,也深信籃球員用力揮灑的血汗,遠遠大於一門娛樂。
「理性與感性」,即為射先生專欄之旨。(歡迎訂閱!)
若要選一位今季風雲人物,無疑是LeBron James。然而,一旦撕破了NBA添油加醋的神話、拆穿了「印象派」球迷的大話,請下神壇的LeBron James,還剩下多少傳奇呢?
事先表明:射先生既非勇士球迷,亦非騎士球迷。本文旨在以「理性」的觀點,給予LeBron James公正的評價,並藉此來一次「感性」的反思。
來,讓我們一起推翻「假大帝」,還原LeBron James的真身,重新認識今季的LeBron James。
真假大帝(中)——球迷的印象
系列上篇(連結備於文末)探討了聯盟出於商業考慮而對LeBron James過度吹捧,「洗腦」攻勢之下,有關LeBron James的輿論都變得真真假假,難以分辨。分辨「真假大帝」,分析球迷對於LeBron James的刻板印象是否屬實,即為本篇之旨。
先來聚焦今季。
1. 場場打滿48分鐘
球迷眼中,由於LeBron James今季欠缺幫手,必須親自扛起全隊,因此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場場打滿48分鐘」。這種說法顯然有誇張成份,不需深究。但幾乎成為刻板印象的「LeBron James今季上陣時間特別長」一說,又是否屬實呢?
事實並非如此。
先論常規賽,LeBron James上季場均上陣37.8分鐘,當時Kyrie Irving仍在陣中;今季Irving離隊他投,James的上陣時間不升反跌,跌至36.9分鐘。雖然跌幅並不明顯,但今季James的上陣時間也沒有如球迷形容般比較長。再論季後賽,James從上季的41.3分鐘輕微增加至41.8分鐘,即平均每場多打30秒而已。儘管有所上升,但升幅更加不明顯,只能說兩季季後賽上陣時間相約,不能說今季特別長。
事實上,2011年效力熱火的James,雖有MVP級別的Dwyane Wade在陣,但仍在季後賽場均上陣44分鐘之久。問題是,連當年都沒有人覺得他上陣時間特別長,而今季James上陣時間遠不及當年,就使「LeBron James今季上陣時間特別長」一說更見奇怪。推敲至此可以確定,「LeBron James今季上陣時間特別長」是一種錯覺,我們只是看見Irving離隊他投,看見James心力交瘁,就認定他今季上陣時間特別長,人云亦云,便誤以為真。
那麼,難道說James上陣時間很短嗎?難道說James不累嗎?當然不是,對於一個33歲的老將而言,在季後賽場均上陣41.8分鐘仍然是非常厲害(33歲的Kobe Bryant才上陣39.7分鐘,而終極生化人Michael Jordan在33歲的時候也不過上陣42.3分鐘,比James多一點點而已)——我們之所以覺得James累了,問題不在於今季上陣時間太長,而是隨着年齡增長,他的上陣時間卻沒有明顯減少(26歲的Tim Duncan也能打到42.5分鐘,但33歲的時候才上陣37.3分鐘而已,比33歲的James每場少打4分鐘!),相反,James在場上所肩負的實際工作和精神壓力反而增加許多。
結論是,以James的標準而言,今季上陣時間並沒有特別長——當然James的標準比常人高,但更重要的是「James的上陣時間與年齡不成比例」,以及「沒有加班不代表沒有過勞」。
2. 孤立無援的季後賽
(不小心寫成了騎士敗因總結,但射先生作為環保份子,不欲浪費,所以就懶得修改了,抱歉。)
球迷總愛說,今季James在騎士是一神帶眾坑,陣中「一堆雜魚」,導致James獨力難支。事實是否如此?
在常規賽的時候,騎士陣中除了James和Love兩巨頭之外,共有3人場均得分超過10分,超過8分的更有7人之多。奪下聯盟最佳戰績的火箭,同屬兩巨頭陣容,卻只有5名綠葉球員場均得分超過8分,遠比騎士的7人為少,場均得分總和也是相約。騎士第二陣容的五人(J. Clarkson、R. Hood、K. Korver、J. Green、L. Nance Jr),都足以在許多球隊出任正選,騎士幾乎可以說有兩套正選陣容。因此,LeBron James身邊並不乏綠葉球員。
事實上,問題不在於沒有好球員,而在於沒有用好球員。
上半季在爵士場均攻下近17分的Rodney Hood,來到騎士之後,上陣時間只是輕微減少,場均得分卻銳減至10.8分。即便說是新來乍到、水土未服,但其三分命中率仍有不俗的35%(和LeBron James差不多),加上早在爵士證明了具備及格的跑位能力,足以充當外線伏兵。而左手進攻的Hood的持球進攻也有一定水平,足以分擔進攻點的角色。可惜的是,到了季後賽,Hood的上陣時間、得分、三分命中率都跌至谷底,淪為散兵游勇。或許是季後賽經驗不足,或許是太遲加盟未能完全融入球隊,但假若真要檢討,教練組責無旁貸。
談到教練組的不作為,不得不提Kyle Korver。2015年度全明星球員,曾經的大鷹五虎之一,公認為當代最強的跑位射手之一,Korver執行戰術跑位的時候,不但可以幫助他獲得理想的出手機會,更容易造成錯位、打散防守,從而為隊友創造進攻空間。36歲的老將未受重大傷患影響,最近一次受傷也已於四月中完全恢復,年齡帶給他更多是經驗,而非負擔。近三季共50場季後賽中,Korver維持平均40%以上的三分命中率,無疑理應成為騎士的首席射手。
然而,從大鷹轉投騎士之後,Korver卻逐漸不受重用。不但上陣時間大幅減少(今季總決賽更跌至場均僅僅16分鐘),而騎士也極少為Korver設計跑位戰術,導致Korver得以上陣的時候,亦淪為弱邊定點射手,加上騎士今季進攻常常當機,Korver鮮少獲得理想的出手空間。
有說Korver上陣機會大減,是因為手感低迷(總決賽四戰合共11射1中),但其實正正因為上陣時間太少,更無恰當戰術配合,才造成Korver手感低迷;有說是因為Korver防守太差,然而32歲正選得分後衛J.R. Smith防守更差(孤立J.R.和Love兩大漏洞去防守擋拆,是今季勇士最常用的進攻戰術,屢試不爽),整體命中率僅得可憐的31%(包括兩分!),但J.R. Smith卻能獲得32分鐘的上陣時間,兩倍於Korver……矛頭直指教練組,無可避免。
除此之外,Larry Nance Jr在攻防兩端的活力和積極性,遠勝於不復當年的Tristan Thompson,上陣時間比後者少5分鐘,卻能搶下更多籃板,尤其總決賽四戰的進攻籃板總數,Nance幾乎是Thompson的兩倍之多(15:8),卻仍未獲得更多上陣機會;在急需緩和James持球壓力的情況下,Jose Calderon卻被完全排除在輪換陣容以外,投閒置散;甚至表現不俗的George Hill也打得綁手綁腳,失去戰術的配合,「溜馬五虎司令官」難以發揮最大的貢獻;即便說騎士輸在聯盟墊底的防守,教練組亦難辭其咎。而最明顯不過的是,在兵敗如山倒的局面下,騎士從未嘗試變陣,教練組的冥頑不靈和毫無作為,由此足見。
且不說火箭將勇士逼至七戰絕境,連馬刺和塘鵝都在勇士手上取下一勝。騎士固然不如往昔,也無法與勇士相提並論,但至少與馬刺相比,也絕非弱旅(陣中既不無可用之兵,更有號稱當今第一人的LeBron James領軍),卻唯獨騎士一隊遭勇士掃地出門,輸得如此難看。LeBron James並非孤立無援,並非一神帶眾坑——四戰全敗、未嘗一勝,要負最大責任的不是球員,而是教練。
(射先生本想要再討論一下過往球迷間對於LeBron James的刻板印象,但一不小心已經寫了好多,也反正本系列說是要討論今季的LeBron James,不離題也是好的。待得結束本系列之後,緣份到了,自然會再寫一篇。)
上篇之旨,在於摘下染色眼鏡;本篇之旨,在於檢驗球迷對LeBron James的刻板印象。
希望讀者看完本篇之後,不要說:「James今季上陣時間特別長,場場打滿48分鐘!」試着說:「James的上陣時間與年齡不成比例!而且沒有加班不代表沒有過勞!」也不要說:「LeBron has no help! 騎士一堆雜魚!」試過說:「騎士的陣容很不錯!害LeBron輸那麼慘的人是Tyronn Lue!」
下篇,也是本系列最後一篇,射先生將會翻箱倒櫃,尋找LeBron James今季的遺產。
——————————
小記:
上篇發表之後,不少人都以為射先生是「詹黑」,不尊重LeBron James云云。看完本篇有沒有感覺,射先生怎麼非但不是「詹黑」,還有點像「詹粉」呢?
其中一位網友留言說:「這一篇,應該會是系列的其中一篇吧。我覺得這一篇,是在檢驗聯盟、傳媒、商家的宣傳手法,多於檢驗占士。」——選你正解。而大家激烈的言辭,又恰恰印證了射先生在文中所傳達的訊息:一旦戴上染色眼鏡,先入為主,也就無法好好了解事實真相。
假如您看懂了這段小記,歡迎您重新再看一次上篇,想必與當初會有不一樣的領會。
上篇連結:真假大帝(上)——「造王」的聯盟
——————————
射先生,12年熱情小球迷。
射先生厭倦了中文球迷之間的偏激失實和口誅筆伐,希望鼓勵以多一點「理性」看球;
射先生熱愛文藝,相信「感性」,也深信籃球員用力揮灑的血汗,遠遠大於一門娛樂。
「理性與感性」,即為射先生專欄之旨。(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