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這樣的一個獨(遊)女(子)【上】
看到有人寫獨自旅遊的原因,於是也分享一下,像我這樣的一個獨(遊)女(子)是怎樣煉成的。
不少人覺得一個女生去旅行好勇敢,一向神經粗過大脾,也的確幸運,從未為旅途上的事徬徨。第一次獨自上路,是買了張去杭州的單程機票,尋找心中的江南,回家已是一個月後。至今一個人去過內地、澳洲、杜拜、台灣,touch wood皆順利平安。
唔係因為我好勇,而係唔識死。需要勇氣的不是一個人上路這件事,而是在路上,你要孤獨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儘管會買錯機票,爺就是那種背著背包,掛著相機,在陌生城巿亂逛的女(漢)子。(但永遠記得,一個人在路上,要照顧好自己,不讓愛你的人擔心,才有下次出門的機會。)
也愛有伴同遊的熱鬧,但大多時候都獨自出發。大概喜歡的,是那種孤身浪蕩的自由。
曾被調侃,「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獨自出遊,只對自己負責,想點就點,想做便just do it!隨心而行,會碰上更多未知的風景。
試過在杭州最大的廣場,一時興起混進一群大媽中間跟著跳舞;在上海隨便跳上一輛公車,不小心坐到了巿郊,最後坐了二十個地鐵站才回到旅舍;玩夠了,要轉轉風景去黃山,到火車站買票便可起行;在Hobart本來要去看除夕煙花,旅舍大夥兒要開新年派對,去不去?Why not?
將其他人放進你的計劃,總得互相遷就,不管多要好。尤其踏出社會工作後,大夥兒夾時間吃飯比mark老闆schedule開會還要難,遑論旅行?
全香港90%的人,每年都得精打細算如何「請三日放N日」善用寶貴的年假,要陪的人、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出遊的節奏都不同。這邊廂有人喜歡軍訓式的效率,call time 0700 然後像大學HKO般check point接check point;那邊廂有人千里迢迢穿越半個地球,就為了找個舒服的公園午睡。
未必每個好友都適合把臂同遊,至於路上的新朋友,也許會有重疊的軌跡,但不可能一起走完全程。不管舊友新識,每個人本來就不同啊。
孤身上路就省下這個煩惱,反正大家都是自由個體,想做啥做啥,對得住自己就好。
獨自出遊,是為了找回平行時空裏,最喜歡的「自己」。
很多時候,旅伴會組成有如結界的comfort zone,一個人,才會放開懷抱,接觸新事物跟陌生人。反正在旅行,便活得隨性些罷。放下在原來城巿的小心翼翼,放下本身的文化、生活習慣、人際相處模式的框框,你才有機會跟心底裏,真正喜歡的那個「自己」say 個hi,仔細端詳她/他長什麼模樣。
在台南抬著單車走過隧道,不小心發掘了自己當苦力的潛質;住男女混合宿舍,面不改容掛出有花邊的萬國旗,感嘆原來早練成防核彈的面皮;在Tasmania穿高跟鞋跳舞,在香港爺啥時候穿過高跟鞋?!咦原來都呃得下人扮淑女喎。一丁友帶病上黃山,心想原來體能還不錯然後小小地沾沾(自喜);可惜下山後一病不起,在旅舍睡了兩天開始想家,原來沒想像中堅強。
Plato大叔說,Know thyself. (Know yourself) 大佬,講就易。但旅途上的許許多多個「原來」,會組成最真實的自己。
「孤獨的旅行能讓人有更多的機會單獨面對自己,向内心的更深處出發。總有一天,你會在不經意之間,遇見那個你最想成爲的自己。那個你,卸下了在都市叢林里背負的重重鎧甲,活力蓬勃,宛若新生。」郭子鷹,《最好的時光在路上》
孤身上路是跟自己相處的修煉,誠實地瞧瞧自己,然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盡人事啦,哈哈)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