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點五步:充滿本土情懷的運動紀錄片!
《點五步》有港版《KANO》之稱,曾經在2016年的3月國際電影節放映。在未公開上映前,反應超乎預料,門票瞬間售罄,令人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而《點五步》的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作為香港人的你也未必知道原來沙田沙燕橋這名字是來自八十年代的一隊棒球隊,說著校長怎樣以棒球這項運動改變學生的態度和人生,這部《點五步》的青春和熱血絕對沒有令人失望。
生於基層的阿龍(林耀聲飾)和細威(胡子彤飾)於屋邨長大,讀書成績普通,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就讀於沙田的一間Band 5大學。當時的盧校長(廖啟智飾)獲得一批基金並決定成立一支棒球隊,讓運動改變他們的一生。他們二人情同手足,但性格卻南轅北轍。阿龍的性格內斂,常在細威的後面,衰點説像個「跟班」一樣。而細威的性格好勝,愛逞英雄,雖然球技了得,但囂張的性格引起隊員的不滿。有一次,校長特意叫阿龍頂替細威投手的位置,二人的關係也正式缺裂,各走各路。
一開始阿龍非常痛恨校長令他失去了一位好朋友,但漸漸發現細威在校隊的離開令他學習到團體合作和體育精神,慢慢地棒球也成為沙燕隊每個人心目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從描寫阿龍和細威二人出身於基層家庭,從接觸棒球,成為好隊友好兄弟,後來分歧,各走各路,也見証著青少年的成長可以有很多的變化,而基層家庭未必是沒有出息,以阿龍為例,他一直欠缺改變人生的機會。這部電影對於一很多基層家庭來說都很有意義,不一定是出於上流社會或中產家庭才有發光發熱的機會。只要努力,也會有出頭之日。對教育學者,也是一個機會去審視過去的政策有否忽略到基層家庭,這部電影演活了基層家庭生活現實的困難。
在棒球這一項在香港冷門的運動,電影也運用了簡單的圖像讓人更容易理解棒球的規則。比賽的鏡頭和各人的神情都讓每位觀眾都投入電影內的比賽之中,青春的熱血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KANO》和《點五步》同樣都是以棒球運動為主,難免會把兩部電影相作比較,《KANO》是大製作,畫面的規則絕對不能相提並論,但就劇情而言,《KANO》的節奏較緊湊,比賽的鏡頭也較多,觀眾看得緊張激動,令整部電影的情節變得緊湊。相反,《點五步》的分佈在比賽和基層青年的成長大概為五十五十,雖然沒有《KANO》的情節般這麼緊湊,但較有香港本土情懷,在獅子山、屋邨的天井等等的取材更深入地帶出香港七、八十年代基層家庭的生活狀況,加上劇情中講沙燕隊怎樣由一盤散沙到學習團結精神,更集中在阿龍和細威的兄弟情,雖然把故事情節放慢了點,但是這也令整部電影更實體化。從阿龍的讀白當中,也反映著基層青年的自卑和悲觀,漸漸棒球成為生命中的支柱,使他的人生改變,甚至希望和夢想,望一天能衝出屋邨。很認同故事中的一句:「原來找到一樣東西証明自己的存在是這麼真實」,尤其對基層青年來說,運動就是他們依靠的東西。而校長的一句:「我冇叫你哋要赢,但有叫你哋唔好放棄!」這也是體現到體育精神,也是做人的態度,甚有意義的這番話值得留在我們的心中。演員訪問中提及到每個棒球手都希望成為主角,但首先由最外開始,沒機會接球,慢慢地只要堅持,不離開這運動,有朝一日都可以越走越前,成為投手,就跟年青人追夢一樣,實現夢想需要的是堅持。
除了新演員外,導演陳志發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200萬元資助開拍《點五步》,可以說是第一部的電影,當然還有很多改進的地方,例如最後刻意把故事連到雨傘運動一幕,顯然情節過度得不夠自然,有點牽強,另外就是阿龍最後投球的那一刻使用特別的技術以棒球的視角拍攝投球那一幕,個人覺得有點突兀,反而用最簡單的側拍鏡頭會來得更加舒服。不過就第一次執導的電影來說,加上幾乎全新人的青春演技,能夠抓緊節奏令觀眾目不轉睛地注視螢幕,已經是相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