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NASA無名英雌:世界要的不是一群只會批評外表的膚淺之人
記得以前上過一堂課叫《Gender, Ethnicity, Class, and the Media》,當中提及到就算現在歧視問題比以前已經改善了很多,但我們提倡種族平等在現今的電影、電視上仍然會把黑人間接地影射成次一等的民族,大多數飾演壞人,而白人就演英雄的角色,就算在美國電影《Iron Man》也是如此。這堂課好像對將來工作沒有什麼得著,但是我學會留意這些細微之處,也反映現今社會對種族的刻板印象。
《NASA無名英雌》的故事發生在1961年時代,三位黑人女士Katherine、Dorothy和Mary在太空總署工作受盡歧視,就算天資聰穎,礙於自己的膚色無法在太空總署有一番作為。但他們自強不息,靠著自己的努力,獲得別人的認同,成為了NASA偉大貢獻的黑人女士。故事以Katherine為主線,在太空總署中她有幸加入火箭「友誼7號」的太空研究,可是第一天起就不受到同事的尊重,想去個廁所也要走到半英里外的「Colored Female Toilet」,在辦公室中水壺也要分個「For White」和「For Colored」。但在當時的1961年代,美國真的有劃分有色人和白人的地方,如在圖書館、巴士座位上;我們一直都聽過以前的種族歧視嚴重,但卻一直不知情況如何,當時的種族歧視真是做得「光明正大」,而黑人硬著頭皮這的日子實在不容易。三人的故事圍繞著種族平等的議題,穿插交待。想起每次一說到這些議題就會變得很沈重,但這部電影卻以一個輕鬆手法陳述,令人產生同情心和代入感。Dorothy因為女性身份,被拒絕得到主管的職位;Mary因為想成為工程師,但就讀工程師課程的學校只接收白人學生,因此她要到法庭上訴。她們無法決定自己的膚色,當作是天生的缺憾,在樂天的心境下,有人會選擇「認命」,但三位卻不打算一輩子抬不起頭做人。然而,他們也努力地用行動證明自己的決心和能力。Katherine就算一直都不被重視,但依然默默耕耘。重要的改變就在於有次她的上司正準備破口大罵,Katherine忍不住一次過把她所有的屈辱都渲洩出來,那時候這位白人上司才知道黑人女士的Katherine在一路以來在社會、工作上所受到的屈辱。那天過後,上司把「Colored」的木牌拆掉,太空總署不再分Colored Toilet或是White Toilet。而他們對黑人的見解也慢慢改變,不再單憑外表、膚色,而是著重於能力。
最後經過她們的努力和奮鬥,三人在NASA也有傑出的成就-Katherine成為了太空研究的第一位女性、Dorothy當上受人尊重的IBM主管、Mary完成了學位,成為NASA第一位黑人的女工程師。當我們是Majority,我們難以理解Minority一直所受到的不平等對待。像Katherine上司一樣,一直都不知道洗手間有Colored和White的區分,這部電影引用事件去表達黑人長期受到的不平等,也顯出我們對Minority的忽略。然而在電影中提及多次:「是誰訂下這些規矩的?」這是對社會的疑問,是誰把這些刻板印象加在有色人種身上?令我們未審先判去談論一個人的好與壞?不只是種族情節,還有更多是三人作為女士所遇到歧視的遭遇,帶出男女平等的訊息。這個故事要我們拋開所有刻板印象,不論是膚色、性別,只要奮鬥、努力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若要這世界一直進步,我們要的是言能之士,而不是一群只會批評外表的膚淺之人。
種族、男女平等比起以前已經大有改善,但問題依然四散在世界每個角落,我們還是要繼續向種族共融邁進。《Hidden Figures》這個名字改得夠貼切,NASA擁有偉大成績背後還有她們三人,甚至更多Hidden Figures默默的奮鬥,才可以讓世界向前踏進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