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月亮喜歡藍:哪個才是真正的你?
成為了本年度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月亮喜歡藍》(Moonlight),在週末九點早場引來一群觀眾入場觀看,「因為得獎,所以想看看有多好」的概念,為了這部Moonlight特意到電影院。故事內容倒是不錯,可是這部電影真的值得拿奧斯卡最佳電影的獎項嗎?
故事內容先作介紹然後評論吧。這部電影主要圍繞著Chiron的一生,分為三章,說出他的三個成長的時期。童年時,被別人叫做Little的Chiron,媽媽染有毒癮,從小被人欺凌,幸好遇到兩位恩人Juan和Teresa,成為他的避難所。Chiron在中學時代面對自己的性取向感到疑惑,也沒有跟女生相處過,偶然的一次跟好友Kevin發生了關係;少年時代的Chiron跟以前一樣,受盡欺負但依然啞忍,有次他意識到自己要還擊才可以讓別人終結這一切的欺凌,可是事情搞大了並被判到兒童感化所。在第三節的他,搬到另一個城市重新生活,已經是個雄魁魁的硬漢子,不再像以前般的軟弱。重遇Kevin,他的一句:「在強裝堅強的外表,哪個才是真正的你? 」一語道破了Chiron藏在最深處那個脆弱的自己。
這部電影給我更多的是「一個人的成長來自他們的經歷」,由Chiron的經歷就可以看到。從兒童院出來後,他變成另一個人,一個不好欺負、一個別人看到他都有點怕的外表。直到他遇見Kevin,兒時的好友,敞開心扉聊天後,Chiron把他脆弱的一面展出,Chiron就像我們每一個,就算有強硬的外表還是有脆弱的一面,只是外表掩蓋著這一切、一切。以前創傷是揮不不去的記憶,只可以努力地忘記,把傷痛留在腦海的角落。
Blue代表藍色,在情緒上也指憂鬱-「Feeling Blue」,而主角正就是擔任憂鬱的角色,面對自己的人生感到悲傷,沒有夢想的,那份悶悶不樂的格調跟「藍」(Blue)這一字也十分相襯 ,這是值得一讚的。其中片中有發人深省的句子,如「只有你才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沒有人能控制你的決定」,不論套在人生的愛情、友情、工作上也是很有意義。而飾演Chiron三位的演員也成功地把含蓄、難以啟齒的感覺用演技表現出來,交代那份對人生迷茫,倒是讓人充滿著想像的空間。
種族歧視?
正當都因為是一部黑人為主角的電影,大家以為是吹捧著反映出種族問題,其實一點種族問題也沒有,極其量說是黑人總渴望成為白人的片段,又或者告訴觀眾黑人的生活環境一向偏差,所以較容易誤入歧途等等。
同性戀問題?
性取向的疑惑是埋藏Chiron心的最深處,但在電影內也沒有真正交代Chiron和Kevin之間的關係。若只以自慰一幕作為轉捩點,暗地承認了Chiron的性取向的,似乎有點說不過去吧。我想起《丹麥女孩》的Lily,如果對自己的性取向有疑惑,不就是去嘗試,看看自己在身、心理上會否抗拒嗎?在這個情況,看來放大了Kevin幫他自慰的一幕,也沒有提及Chiron有沒有嘗試跟女生交往試試。在我而言,Chiron只給Kevin碰過,也自以為然認為自己是喜歡男的吧?不談接吻和自慰一幕,Kevin和Chiron在沙灘聊天令我闡釋Kevin能夠理解Chiron心中的想法,故此Kevin是Chiron心中一個很重要的人,也是唯一的知心朋友。
得知導演巴利贊堅斯是王家偉的粉絲,拍攝手法也有點相似吧,雖是奧斯卡最佳電影,但有很多情節卻沒有好好深入了解,例如曾參演《NASA無名英雌》的Janelle Monáe和Mahershala Ali都在《月亮喜歡藍》擔任配角,在童年時對Chiron十分重要的人,但只輕描淡寫,只出現一小節,確實有點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