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情謎梵高:梵高和藝術家們的擇善固執。

在藝術不被重視的香港,文藝感偏重如《情謎梵高》這類電影大多數都沒有成功分派到很多戲院場次和地區,這次《情謎梵高》的歡迎程度和院線的配合是意想不到的。


《情謎梵高》追溯到梵高死的一年後, 以第三者角度出發。藉著由一位幫梵高送信的郵差Postman堅持兒子Armand把梵高的信親手交到梵高弟弟Theo手上開始,Postman總是想不通梵高的死因,希望兒子透過送信可以查明真相。送信過中發現梵高弟弟Theo因病過世,於是到處打聽,包括村民、賣顏料的唐吉老爹、旅店接待員和為梵高診治醫生Dr Gachet等。從每個人的口中都有不同的説法,無疑他們也加入了自己的看法,逐步發掘梵高死因,同時也發現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眼中都有著很大的差異。


對於《情謎梵高》,要是你是為電影影評而來,抱歉這兒未能給你完美的影評了。第一,自問自己未夠資格去批評別人的作品,只是為了記低自己當下的感想、喜歡和不喜歡的部分;第二,我認為《情謎梵高》不應以電影角度來作為評論,反而應該以藝術角度來看看每個細節。為了完成這部作品,耗時了6年、125位藝術家製作65,000幅油畫。故事的劇情都是以每秒12幅的作品,湊合而成。片頭寫著這是藝術家們為梵高的致意,我想這部《情謎梵高》絕對不失禮,尤其是看看該電影的製作花絮,你就明白藝術家們所付出的不只是心機和時間,還有對藝術的熱情。以一個欣賞藝術的角度進場,保證不會令你失望。


“I want to touch people with my art. I want them to say ‘he feels deeply, he feels tenderly’.”

「我想用我的藝術觸動人,我希望他們說:『他感受殊深,他感受多細膩』。」

― Vincent van Gogh

梵高教我們對任何微小的事物都抱著欣賞的態度,感受世界任何事物細膩的一面。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