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的世界排名怎樣計算?

香港的球圈近年來(尤其是2009年東亞運後)越來越重視國際足協世界排名(FIFA/Coca-Cola World Ranking),在不同的發展計劃中都以提升排名為主要目標,例如鳳凰計劃就以代表隊於5至10年內躋身至世界排名前100名及亞洲排名前10名為成功指標;甚至港隊在打國際友誼賽時,都十分重視賽果對排名的影響。到底足球的世界排名是甚麼的一回事?又是怎樣計算的呢?


國際足協世界排名在1993年成立,在每個月公佈世界各國家足球代表隊的排名。自2010年7月起,國際足協採用新的排名積分制度。排名是透過由國際足協自訂之系統積分算出來的,各國國家隊最近四年內的比賽成績,由世界盃決賽周到一般國際A級友誼賽,都會被加入考量。而每場比賽得分的方程式如下:
分數=100×(得分×賽事指數×對手指數×洲際指數)

得分就是比賽結果的分數。與一般聯賽一樣,勝出得三分、戰和得一分、落敗零分;如果賽事以互射十二碼分出勝負,勝出的則得到兩分、而落敗的則得到一分。

賽事指數則是反映賽事的性質,越重要的賽事就越高分。世界盃決賽周的指數最高,有四分。其次為洲際國家盃、各洲冠軍盃賽(如亞洲盃決賽周),有三分。這些賽事的外圍賽的指數則有2.5分;而一般的國際友誼賽就是一分。(所以在世界盃上擊敗同一個對手,可以說是比在友誼賽上勝出划算的。)


而對手指數就反映對手的實力,同樣以國際排名為標準。指數的計算方法為:
對手指數=(200-對手世界排名)÷100

當對手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球隊時,對手指數為2.00。如果對手的指數低於0.5時,對手指數作0.5算。如果弱隊碰上世界排名高的球隊時爆冷打和甚至獲勝,對他們的世界排名絕對是大喜訊。(這層看看香港隊每次戰平烏茲別克後的排名變化就知道了。)

洲際指數就是反映不同洲份的足球水平。按照2010年世界盃以後的洲際指數,歐洲和南美的指數最高有1.00;中北美洲緊隨其後,有0.88;亞洲及非洲同樣是0.86;而大洋洲的指數則是0.85。如果該場比賽是洲際比賽(如香港對阿根廷),洲際指數則為兩洲指數的平均值。

在方程式以外,比賽進行的時間亦會影響其計算比重。世界排名計算過去四年的比賽,計算比重為最近十二個月的比賽為100%;過去十二到二十四個月的則減半;過去二十四到三十六個月的比賽只佔三成;而過去三十六到四十八個月的比重就有20%。


國際排名要提升,多踢國際賽並且獲勝就是最好的辦法;常常輸球的話,排名倒退就是自然的事情。至於場外球迷行為的影響,例如台灣足協的行政組長史渤海說的甚麼舉黃傘、展示標語會「害台灣的排名退後啦」,筆者倒沒有聽過這回事情。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世界排名  國際足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