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鋒,最後都會被改造成兩閘?
網媒「香港01」有一個名為「港足日與夜」的專題採訪,訪問球員、教練等本地足球圈的人士,以了解本地足球的生態和發展。然而最近一篇關於流浪射手(左閘)許宏鋒的訪問,就引起了筆者的注意:許宏鋒在專訪中表示,為了自己足球事業的長遠發展,包括爭奪港隊席位的機會,他願意在季中配合球隊防線的轉變,由前線中鋒的位置改打左閘。其實這種「愈踢愈後」的命運,並不只是許宏鋒的專利,近年香港亦有不少前鋒出身的年輕球員,因為對抗性不足和未能競爭的緣故,在成長中期被改造,擔任左右二閘,甚至是中堅的位置。
首個被改造的例子,就是目前擔任香港飛馬隊長的郭建邦。作為南華青年軍的成員,郭建邦在出道的時候擔任正前鋒;但在打上一隊之後,身高較為輸蝕的他則較多時候轉任兩翼,以發揮他的速度和對抗性。在2009年的亞協盃和東亞運,金判坤主要都安排他在左翼的位置負責側擊工作,並且交出了可人的表現;但假若球隊需要增強攻擊力的時候,金判坤則會將他移至左閘以加強邊路進攻能力。及至2011年之後,隨著潘耀焯的老化和黃展鴻狀態下滑,郭建邦就開始接替他們在南華與港隊的左閘位置。雖然速度、對抗性和側擊能力不俗,但中途出家之下,郭建邦的位置感和防守技術不足則一直為人詬病,在本地聯賽尚有能力應付,但在國際賽的舞台則一直令人擔憂。
如果郭建邦是改造成兩閘的典型例子,那麼「戰神」曾至孝就應該是改造為中堅的典型個案。與葉鴻輝同期出道的曾至孝,是足總籌辦的香港09 (後稱香港C隊)其中一名青訓產品,當初司職前鋒;及至效力華家堡和東方的時候上陣機會不多,於是開始兼任中場。2010年轉投愉園之後,曾至孝開始擔任中後場不同的位置,包括防守中場、左閘和中堅;直至外借至大中和港菁的兩年,才正式轉任中堅,並因為身形上的優勢而開始打出表現。金判坤亦曾經讚賞他身型好、腳下功夫不俗、出腳攔截愈見冷靜,表現愈來愈成熟。不過返回屬會傑志之後,曾至孝受制於陣中的多名外援中堅,出場機會有限;直到今年轉會重返東方後,仍常是板凳上的「潛力新星」,職業生涯的發展前景並不樂觀。
相對於其他轉型的球員,鄭璟昊轉打右閘可說是找到自己的一片天。與郭建邦同樣是南華青訓出身,擔任前鋒和左翼的鄭璟昊一直未有上位的機會,即使後來轉會至天水圍飛馬、傑志,甚至是流浪等球會,他亦難以取得穩定的正選席位。直到效力元朗的時候,獲教練陳浩然改造成右閘,鄭璟昊才憑著他後上助攻的能力和速度而冒起,並在2015年開始入選港隊。鄭璟昊在今年轉會強隊東方,不過他正選右閘的位置卻並不穩固,因為另一位同樣被改造成右閘的球員,以更穩定的表現將其取而代之...
今年轉會東方後擔任左右二閘的「主席」曾錦濤,出道效力香港08的時候也是擔任正前鋒,但在2007年轉會華家堡開始,他就被教練李健和改造成邊路球員,轉投傑志之後就穩定地以右閘的身份登場。2009年東亞運的決賽,由於正選右閘劉念溢受傷缺陣,右閘的位置就由曾錦濤所替代。然而東亞運的表現卻沒有為他帶來更好的發展,球隊的中場主將盧均宜為了配合新教練甘巴爾的踢法,轉任右閘來強化球隊後場的控球能力,因而曾錦濤的上陣機會就更少。直到今年,曾錦濤為了有更多的上陣機會,選擇轉投東方。轉會之後他愈見進步,不但能夠壓倒鄭璟昊擔任右閘的常任正選,客串左閘的時候亦交出應有的表現,迎戰南華的時候凍結艾華更是他的代表作。他在今季的表現亦吸引了金判坤的眼光,將他選入香港B隊的陣容中,成為港隊右閘的替補人選之一。
在多個前鋒轉任後防的案例中,其實主因只有兩個:第一是球隊的戰術需求,教練希望以一個具備速度的球員擔任兩閘,以加強邊線的助攻能力;另一個就是教練為了球員生涯的發展,而勸導球員改打邊路甚至兩閘。若原因是前者,筆者還覺得情有可原;但如果是後者的話,筆者確實不能理解:通常這些前鋒都是因為身形單薄和對抗性不足,於前線缺乏優勢而轉任其他位置,曾錦濤、許宏鋒都是例子。然而這些球員本身的進攻和射手觸覺並不差,與其要他們改打後防,從頭開始訓練位置感,為何不讓他們鍛煉自己的對抗性,與其他的外援前鋒競爭呢?
回想早幾年,陳肇麒初出道時也可以熬出頭來,與亞古沙、迪天奴等中鋒爭一席位,為甚麼新世代的年輕球員,卻要為了自己的出場機會和發展,聽從教練的指示而被改造?有些教練常常抱怨港隊由歸化球員壟斷,但部份港隊的位置苦無接班人,他們又有否想過這個景況,是自己或同業那種「本地球員唔夠外援爭,就要踢邊/踢後啲」的邏輯一手造成?
(最後寄語許宏鋒,作為一個香港球迷,小弟確實不願看見本地其中一名最有潛力的前鋒基於這樣的理由,而選擇轉任後防。如果要為自己尋找生存空間的話,努力鍛煉自己來挑戰外援,甚至外流尋覓機會,都會是更好的選擇。)
(圖片來源: HKFA及香港01)
首個被改造的例子,就是目前擔任香港飛馬隊長的郭建邦。作為南華青年軍的成員,郭建邦在出道的時候擔任正前鋒;但在打上一隊之後,身高較為輸蝕的他則較多時候轉任兩翼,以發揮他的速度和對抗性。在2009年的亞協盃和東亞運,金判坤主要都安排他在左翼的位置負責側擊工作,並且交出了可人的表現;但假若球隊需要增強攻擊力的時候,金判坤則會將他移至左閘以加強邊路進攻能力。及至2011年之後,隨著潘耀焯的老化和黃展鴻狀態下滑,郭建邦就開始接替他們在南華與港隊的左閘位置。雖然速度、對抗性和側擊能力不俗,但中途出家之下,郭建邦的位置感和防守技術不足則一直為人詬病,在本地聯賽尚有能力應付,但在國際賽的舞台則一直令人擔憂。
如果郭建邦是改造成兩閘的典型例子,那麼「戰神」曾至孝就應該是改造為中堅的典型個案。與葉鴻輝同期出道的曾至孝,是足總籌辦的香港09 (後稱香港C隊)其中一名青訓產品,當初司職前鋒;及至效力華家堡和東方的時候上陣機會不多,於是開始兼任中場。2010年轉投愉園之後,曾至孝開始擔任中後場不同的位置,包括防守中場、左閘和中堅;直至外借至大中和港菁的兩年,才正式轉任中堅,並因為身形上的優勢而開始打出表現。金判坤亦曾經讚賞他身型好、腳下功夫不俗、出腳攔截愈見冷靜,表現愈來愈成熟。不過返回屬會傑志之後,曾至孝受制於陣中的多名外援中堅,出場機會有限;直到今年轉會重返東方後,仍常是板凳上的「潛力新星」,職業生涯的發展前景並不樂觀。
相對於其他轉型的球員,鄭璟昊轉打右閘可說是找到自己的一片天。與郭建邦同樣是南華青訓出身,擔任前鋒和左翼的鄭璟昊一直未有上位的機會,即使後來轉會至天水圍飛馬、傑志,甚至是流浪等球會,他亦難以取得穩定的正選席位。直到效力元朗的時候,獲教練陳浩然改造成右閘,鄭璟昊才憑著他後上助攻的能力和速度而冒起,並在2015年開始入選港隊。鄭璟昊在今年轉會強隊東方,不過他正選右閘的位置卻並不穩固,因為另一位同樣被改造成右閘的球員,以更穩定的表現將其取而代之...
今年轉會東方後擔任左右二閘的「主席」曾錦濤,出道效力香港08的時候也是擔任正前鋒,但在2007年轉會華家堡開始,他就被教練李健和改造成邊路球員,轉投傑志之後就穩定地以右閘的身份登場。2009年東亞運的決賽,由於正選右閘劉念溢受傷缺陣,右閘的位置就由曾錦濤所替代。然而東亞運的表現卻沒有為他帶來更好的發展,球隊的中場主將盧均宜為了配合新教練甘巴爾的踢法,轉任右閘來強化球隊後場的控球能力,因而曾錦濤的上陣機會就更少。直到今年,曾錦濤為了有更多的上陣機會,選擇轉投東方。轉會之後他愈見進步,不但能夠壓倒鄭璟昊擔任右閘的常任正選,客串左閘的時候亦交出應有的表現,迎戰南華的時候凍結艾華更是他的代表作。他在今季的表現亦吸引了金判坤的眼光,將他選入香港B隊的陣容中,成為港隊右閘的替補人選之一。
在多個前鋒轉任後防的案例中,其實主因只有兩個:第一是球隊的戰術需求,教練希望以一個具備速度的球員擔任兩閘,以加強邊線的助攻能力;另一個就是教練為了球員生涯的發展,而勸導球員改打邊路甚至兩閘。若原因是前者,筆者還覺得情有可原;但如果是後者的話,筆者確實不能理解:通常這些前鋒都是因為身形單薄和對抗性不足,於前線缺乏優勢而轉任其他位置,曾錦濤、許宏鋒都是例子。然而這些球員本身的進攻和射手觸覺並不差,與其要他們改打後防,從頭開始訓練位置感,為何不讓他們鍛煉自己的對抗性,與其他的外援前鋒競爭呢?
回想早幾年,陳肇麒初出道時也可以熬出頭來,與亞古沙、迪天奴等中鋒爭一席位,為甚麼新世代的年輕球員,卻要為了自己的出場機會和發展,聽從教練的指示而被改造?有些教練常常抱怨港隊由歸化球員壟斷,但部份港隊的位置苦無接班人,他們又有否想過這個景況,是自己或同業那種「本地球員唔夠外援爭,就要踢邊/踢後啲」的邏輯一手造成?
(最後寄語許宏鋒,作為一個香港球迷,小弟確實不願看見本地其中一名最有潛力的前鋒基於這樣的理由,而選擇轉任後防。如果要為自己尋找生存空間的話,努力鍛煉自己來挑戰外援,甚至外流尋覓機會,都會是更好的選擇。)
(圖片來源: HKFA及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