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是進步的不二法門



想像一下,如果一個考生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小考成績,他要如何在聯考(或是指考、會考)中勝出?






(暫不討論以考試評量學習是否洽當)


即使平時有用功努力的學生,還是需要測驗、評量來不斷檢視自己的成績,才能知道念書的效果如何?有哪些部份需要加強?是粗心大意還是背誦不足?是需要延長念書時間,還是需要休息一下?


唯有接受客觀的反饋,人才有可能進步。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運動員與減重者。


對這兩個族群來說,記錄自己的身體是極端重要的。唯有測量並記錄,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的弱點,才能持續改良飲食/訓練方法,才能在現有的基礎上持續進步。


慢跑成癮者,時時紀錄3k、5k、10k成績,可以讓你更了解甚麼樣的飲食、訓練模式、休息時間安排,才能讓體能越來越好。



重訓的族群,紀錄基本動作(硬舉、握推、深蹲)的最佳成績,是確保進步的關鍵。如果有人抱怨練不壯,問問他們的深蹲最佳成績吧!有很高的機會他們從不知道自己能蹲多重。





圖片來源: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Fawad_Ahmad_Afghan_National_powerlifting.jpg


(註:世界級的健力選手有些出奇的小隻,卻能舉起驚人的重量。不過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重訓成績大致上與肌肉量是呈正相關的。)


減重的朋友,每一至兩周測量一次腰圍、體重。對著浴室鏡子用相機紀錄正面與側面的體態,前後做比較,是簡單不花錢又客觀的好方法。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30974608@N02/14857007664


講個故事好了。


史考特自己曾進行過8周的飲食試驗,時間進入到第二個月時,卻因為體態一點都沒改變而喪氣不已。


還好史考特決定撐完八周時間,再來拍照、抽血、量腰圍。


結束的那天,用軟體將前後照片放在一起,我才發現原來體態有了驚人變化!


自己的身體每天都在看,很難發現一點一滴累積的改變,讓我誤以為減重成效不彰。沒有仔細的記錄,史考特大概永遠不會知道怎麼吃才有效。

測量並記錄自己的身體是進步的唯一方法,就是那麼簡單。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