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吃肉會致癌嗎:紅肉與大腸癌
有鑑於史考特接受常常好食專訪時提到,我對於紅肉致癌的立場不甚認同,且不鼓勵積極限制紅肉攝取,引起了一番討論,覺得有必要把背後的源由說清楚。
以下是我提出的立論基礎:
紅肉與大腸直腸癌
台灣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全球居冠,同時也是本土第三大癌症死因。身為台灣人,對大腸直腸癌(以下簡稱大腸癌)多多關注,也是應該的。
紅肉引發大腸癌的說法由來已久,但是其衍生的爭議也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這樣基本的健康常識,還有甚麼好爭論的呢?
如果各位讀者在營養學裡打滾一段時間,應該會發現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低脂預防心血管疾病?少量多餐是正途?蛋白質會傷腎?這些都是看似正確,實際上爭議很大的題目。
我在此直接摘錄幾段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紅肉所發佈的問答集,以下談論的紅肉包括未經加工醃製的豬肉、牛肉、羊肉等,但不包括培根、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覺得,這些WHO的專家講話拐彎抹角,真不痛快?XD
這是因為,以目前最好的科學證據,我們尚不清楚紅肉是否能導致大腸癌。而就算因果連結被證實了,其效力也遠弱於許多已知的致癌物質。
不同意嗎?請繼續看下去。
(註1:原文提到,這是因為有許多混擾因子如抽煙、喝酒、其他飲食生活形態無法被排除。)
紅肉的觀察性研究
營養學研究裡最常被「濫用」的研究法:觀察性研究,相信各位讀者都很熟悉了。
找一大群人來寫問卷,調查清楚他們的飲食習慣,過10年再來看看誰健康,誰生病。由此就能將飲食習慣與疾病做連結,科學家再來猜測哪一個飲食型態是潛在兇手。
(對於觀察性研究的種種弱點與限制,我在吃肉會致癌嗎?一文中有詳盡分析,各位讀者歡迎點進文章連結複習)
那麼,截至目前為止的觀察性研究告訴我們什麼事情呢?史考特引用美國人Alexander與Cushing發表在2011年「肥胖回顧」期刊上的文章論點:
簡而言之,以這些證據力薄弱且意見分歧的研究中得出「紅肉導致大腸癌」的結論,是不恰當的。
(註2:劑量關係是指暴露與疾病風險間的關係,例如抽煙抽越多,罹患肺癌的機率跟著上升。紅肉與大腸癌的劑量關係在眾多研究中相當不一致。)
紅肉的臨床試驗:Women's Heath Initiative
由於昂貴而不切實際,人類應該永遠不會有針對紅肉做的臨床試驗。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最昂貴的營養學臨床試驗,旨在研究低脂飲食是否能降低各種文明病的風險。
WHI也是最「鮮為人知」的臨床試驗之一,因為其得出的結論讓專家學者們不知如何是好。
WHI招募了四萬八千位中老年女性,平均追蹤8.1年的時間。在隨機分組後,介入組被給予一連串的健康飲食衛教,包括降低脂肪攝取至總熱量20%(非常嚴格)、增加蔬果攝取量達一天五份等。
要降低脂肪,紅肉攝取勢必得跟著下降。在研究開始三年後,介入組平均降低總脂肪攝取達10公克、紅肉攝取降低0.3份、纖維質攝取增加2.5公克,這些都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
說實話,這些並不是什麼劇烈的飲食改變,但考慮到如此龐大的研究族群,如此長的追蹤時間,這些改變應該能產生一些保護作用吧?
結果,什麼也沒有發生:介入組的大腸癌發生率每年0.13%,對照組是0.12%,在統計上一點差別也沒有。
有人爭論8年時間不夠久、每天60公克紅肉還是太多、低脂才是研究重點,諸如此類的設計瑕疵。
但我個人認為,如此龐大、設計縝密、長期追蹤的「臨床研究」竟然都無法顯示降低紅肉攝取的好處,「紅肉致癌」假說的可信度已經搖搖欲墜了。
風險有多高?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紅肉真的會致癌好了,在個人的層次上,這個風險有多大?
假設石烤特(化名)平均每天吃100公克紅肉,史考特(筆名)從來不吃紅肉。以台灣2011年大腸癌粗發生率每十萬人64.8起來計算,史考特在一年中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是0.065%,而石烤特為0.076%(註3)。
有差距嗎?有。
差得多嗎?
抽煙者發生肺癌的機率是非抽煙者的20倍以上,比較一下,各位讀者就可以了解為什麼史考特說紅肉與癌症間的關係(即使存在也)非常微弱。
(註3:每增加100公克紅肉攝取會提高17%大腸癌風險的根據在此。不過,粗發生率沒有考慮到年齡因子、也沒初始的紅肉攝取量,這個計算方式是不恰當的。史考特只是想傳遞概念而已,各位讀者別把數字當真了!)
結語
本篇比較生硬不大好吸收,以下為重點回顧:
根據以上論點,我並不建議積極地限制紅肉攝取。紅肉可以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與魚肉、雞肉、蛋、奶、豆類交替食用,可提供充足蛋白質與微量營養素,且不會造成過高癌症風險。
行有餘力的話,我鼓勵各位讀者多關心肉品的來源,選擇以人道方式、接近自然飲食飼養的牛肉、豬肉,為健康、環境、以及人道盡一份心力。
以下是我提出的立論基礎:
紅肉與大腸直腸癌
台灣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全球居冠,同時也是本土第三大癌症死因。身為台灣人,對大腸直腸癌(以下簡稱大腸癌)多多關注,也是應該的。
紅肉引發大腸癌的說法由來已久,但是其衍生的爭議也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這樣基本的健康常識,還有甚麼好爭論的呢?
如果各位讀者在營養學裡打滾一段時間,應該會發現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低脂預防心血管疾病?少量多餐是正途?蛋白質會傷腎?這些都是看似正確,實際上爭議很大的題目。
我在此直接摘錄幾段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紅肉所發佈的問答集,以下談論的紅肉包括未經加工醃製的豬肉、牛肉、羊肉等,但不包括培根、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
- 紅肉被歸類在「可能致癌」物質裡,這個結論來自「有限」的人體流行病學證據以及「可靠」的致病機轉。意思是,觀察性研究無法證實紅肉會引發大腸癌(註1),但在理論上,我們能很好地解釋紅肉致癌的原因。
- 降低全世界的紅肉攝取,每年將防止五萬人死於大腸癌。而戒煙可以拯救一百萬人,戒酒的話20萬人。But,人生最厲害就是這個But,我們還不知道紅肉與大腸癌間有沒有因果關係。
- 要「少吃」多少紅肉才能降低大腸癌風險?在目前研究的證據能力不足之下,這數字很難抓。假設紅肉真的會造成大腸癌,那麼每天少吃100公克紅肉應能降低17%的大腸癌風險。
- 紅肉吃多少才安全?根據目前的研究,這題給不出答案。
- 已經有大腸癌的人該少吃紅肉嗎?根據目前的研究,這題給不出答案。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覺得,這些WHO的專家講話拐彎抹角,真不痛快?XD
這是因為,以目前最好的科學證據,我們尚不清楚紅肉是否能導致大腸癌。而就算因果連結被證實了,其效力也遠弱於許多已知的致癌物質。
不同意嗎?請繼續看下去。
(註1:原文提到,這是因為有許多混擾因子如抽煙、喝酒、其他飲食生活形態無法被排除。)
紅肉的觀察性研究
營養學研究裡最常被「濫用」的研究法:觀察性研究,相信各位讀者都很熟悉了。
找一大群人來寫問卷,調查清楚他們的飲食習慣,過10年再來看看誰健康,誰生病。由此就能將飲食習慣與疾病做連結,科學家再來猜測哪一個飲食型態是潛在兇手。
(對於觀察性研究的種種弱點與限制,我在吃肉會致癌嗎?一文中有詳盡分析,各位讀者歡迎點進文章連結複習)
那麼,截至目前為止的觀察性研究告訴我們什麼事情呢?史考特引用美國人Alexander與Cushing發表在2011年「肥胖回顧」期刊上的文章論點:
- 35篇觀察性研究的異質性甚高,意即有些認為紅肉與癌症間有正向關係,有些則否。
- 在有正向關連的報導中,相對風險大多不高(小於1.5倍),且未達到統計顯著。
- 紅肉與癌症間劑量關係混亂,眾多報導間差異甚大(註2)。
- 性別間歧異甚大,有些研究在女性族群身上「找不到」紅肉與大腸癌有任何關連。
- 老生常談:關連性不等於因果、食物問卷不準確、研究方法歧異太大、混擾因子無法被排除。例如愛吃紅肉的人往往有特定生活形態:抽煙、不運動、嗜糖等,都可能干擾研究結論。
簡而言之,以這些證據力薄弱且意見分歧的研究中得出「紅肉導致大腸癌」的結論,是不恰當的。
(註2:劑量關係是指暴露與疾病風險間的關係,例如抽煙抽越多,罹患肺癌的機率跟著上升。紅肉與大腸癌的劑量關係在眾多研究中相當不一致。)
紅肉的臨床試驗:Women's Heath Initiative
由於昂貴而不切實際,人類應該永遠不會有針對紅肉做的臨床試驗。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WHI)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最昂貴的營養學臨床試驗,旨在研究低脂飲食是否能降低各種文明病的風險。
WHI也是最「鮮為人知」的臨床試驗之一,因為其得出的結論讓專家學者們不知如何是好。
WHI招募了四萬八千位中老年女性,平均追蹤8.1年的時間。在隨機分組後,介入組被給予一連串的健康飲食衛教,包括降低脂肪攝取至總熱量20%(非常嚴格)、增加蔬果攝取量達一天五份等。
要降低脂肪,紅肉攝取勢必得跟著下降。在研究開始三年後,介入組平均降低總脂肪攝取達10公克、紅肉攝取降低0.3份、纖維質攝取增加2.5公克,這些都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
說實話,這些並不是什麼劇烈的飲食改變,但考慮到如此龐大的研究族群,如此長的追蹤時間,這些改變應該能產生一些保護作用吧?
結果,什麼也沒有發生:介入組的大腸癌發生率每年0.13%,對照組是0.12%,在統計上一點差別也沒有。
有人爭論8年時間不夠久、每天60公克紅肉還是太多、低脂才是研究重點,諸如此類的設計瑕疵。
但我個人認為,如此龐大、設計縝密、長期追蹤的「臨床研究」竟然都無法顯示降低紅肉攝取的好處,「紅肉致癌」假說的可信度已經搖搖欲墜了。
風險有多高?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紅肉真的會致癌好了,在個人的層次上,這個風險有多大?
假設石烤特(化名)平均每天吃100公克紅肉,史考特(筆名)從來不吃紅肉。以台灣2011年大腸癌粗發生率每十萬人64.8起來計算,史考特在一年中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是0.065%,而石烤特為0.076%(註3)。
有差距嗎?有。
差得多嗎?
抽煙者發生肺癌的機率是非抽煙者的20倍以上,比較一下,各位讀者就可以了解為什麼史考特說紅肉與癌症間的關係(即使存在也)非常微弱。
(註3:每增加100公克紅肉攝取會提高17%大腸癌風險的根據在此。不過,粗發生率沒有考慮到年齡因子、也沒初始的紅肉攝取量,這個計算方式是不恰當的。史考特只是想傳遞概念而已,各位讀者別把數字當真了!)
結語
本篇比較生硬不大好吸收,以下為重點回顧:
- 儘管目前國際癌症研究署將紅肉納入「可能致癌物」,其中的爭議仍未平息。
- 觀察性研究的結果相當分歧,紅肉與大腸癌間兩者的關聯性也相當薄弱,眾多弱點讓可信度大打折扣。
- 至今最大規模的營養學臨床試驗WHI發現,降低紅肉攝取並沒有減少大腸癌發生。
- 退一步說,即使紅肉真的會致癌,其致癌效力也相當薄弱。
根據以上論點,我並不建議積極地限制紅肉攝取。紅肉可以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與魚肉、雞肉、蛋、奶、豆類交替食用,可提供充足蛋白質與微量營養素,且不會造成過高癌症風險。
行有餘力的話,我鼓勵各位讀者多關心肉品的來源,選擇以人道方式、接近自然飲食飼養的牛肉、豬肉,為健康、環境、以及人道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