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字架透出的光(一)——基督教發展簡史【天主教】
基督教,是本著耶穌為神的兒子、人類的救主彌賽亞的一神論宗教。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個教會,但在基督教的歷史進程中卻分化為許多派別,主要有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三大派別,以及其他一些影響較小的派別。中文的「『基督』教」一詞時常是專指基督教新教。
天主教的正式名稱為「公教」。
至於沿用至今的「天主教」一詞,是利瑪竇等天主教耶穌會會士於明朝中葉來到中國後,為使教義容易使中國人了解而採用的,為的是呼應中國人「敬天」的傳統。
羅馬天主教是源自於耶穌基督的正式建立。他們的論據來自瑪竇福音(馬太福音)第十六章18節,耶穌對聖伯多祿(基督新教翻譯為彼得)說的這句話:「你是伯多祿(磐石),我要把我的教會建立在這磐石上。」。 根據傳統,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正是建立在伯多祿(彼得)的墓上。
伯多祿於瑪竇福音的名字,在亞拉美語正是「磐石」之意,因而他們相信聖伯多祿是羅馬第一位主教,一直承襲至現在。而伯多祿的繼承人們,就是被稱為教宗。
西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將帝國的首都遷往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君士坦丁堡,此處是貿易要道和軍事要地,擁有防範異族入侵的屏障。但卻在宗教上使得教會分裂更加確定,同時也因為政治權力減縮,不再輕易受到管轄。
天主教五世紀古羅馬東、西分裂以後,東羅馬帝國奉君士坦丁堡牧首為正宗,並演變成日後的東正教;而保留在原首都羅馬的教廷,則成為了分裂後西羅馬帝國的正宗,是為「羅馬天主教會」。
從十字架透出的光(三)——基督教發展簡史【基督新教】
從十字架透出的光(二)——基督教發展簡史【東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