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之旅 (2) - 找尋 . 缺失

原文刊於:http://parcposteightys.wordpress.com/

2009年8月在公司的一個下午,在馬屁女皇煲電話粥的嘈吵聲浪中,我努力地google、打字。經歷了5月31日的衝擊後,6月起我開始思量,若然常春藤是一個我要去追的夢,我先要理解這個夢可以什麼形態成為可行的目標。

首先,我認真地回顧自己的履歷、思考對事業有利的方向及學科。本科於加拿大top 5學府修經濟及國際關係,以一等榮譽畢業、但沒有拿到任何獎學金或大獎;畢業3年來在香港主要擔任會計、金融類工作,頗喜歡並正努力應考CPA與CFA,所以視這為長遠職業。在這前提下,大致理解適合我申請的學科為(1)經濟、(2)financial engineering、(3)金融和(4)商業管理。

再來,我用了兩個月時間仔細地研究在常春藤學校中這四個學科的碩士或等級之課程:

  1. 經濟:調查後被刪去,原因是一般碩士要跟博士連在一起讀才有較好的回報,而且常春藤中每所學校每年大概只收生10~30人,對於本科沒有拿到任何學業獎項的我來說,取錄機率很低。
  1. Financial engineering:也是調查後被刪去,一是常春藤學校對這科收生人數也是較少,二是他們偏重收本科讀數理科系的同學。雖然發現了Stanford 在香港有一個收生人數頗高的Financial engineering 碩士課程,但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數據欠奉,我大膽估摸這可能是“吸水” 課程,於是暫時不作考慮。
  1. 金融:詳細調查後定位為第二志願,原因是常春藤學校對金融碩士課程的收生要求不會比商業管理碩士課程(“MBA”)低很多、個別學校如Princeton更可能因收生人數低而門檻更高。可是,市場對這類碩士課程始終看低一線,所以視之為backup。
  1. 商業管理:詳細調查後定MBA為第一志願,一是每所常春藤學校的MBA每年平均收生為250~800人,把所有常春藤學校的收生人數加起來,肯定比以上任何一科的錄取機率高;二是各大商業雜誌爭相為各商學院作排名,而各商學院對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數據亦相當齊全,看來是比較皇道的一科。再速讀一下錄取學生的平均數據 – 於金融、會計、法律、諮詢等international firm工作5年、本科GPA3.6、年齡28、GMAT 720… 表面看MBA應該可成為可行目標。
嗯,於是我決定以投考MBA去追我的常春藤夢。

單單決志是不夠的。接下來從8月起,我認真地收集30+張來自各大top MBA schools 的學生履歷,根據GMAT分數、工作成就、leadership、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此四大因素,滴滴答答地在spreadsheet 上打字、詳細分析自己的履歷對比他們的缺失在哪:

  1. GMAT 那時還沒考,但按照中學時考SAT的經驗,推測殺上700對我來說絕對有難度,需要頗長時間訓練、突破。
  1. 工作方面,崗位算是符合了典型金融系申請者的經驗,但明顯欠缺耀眼的成就。到底是現在的職位缺乏讓我發光發亮的機會,抑或是自己的本事、經驗未夠?
  1. Leadership大概是我的最大弱項。我從小對做決定感到非常焦慮,怕犯錯、怕失敗,所以從不喜歡出意見或領導任何種類的團隊,哪怕籌組個小型飯局也不願意。這個缺失、我有能力填補嗎?20多年來逃避去領導的習慣,真的能改變嗎?
  1.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是唯一比較到位的一項。高中時讀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ogram,其中要求學生於課程之兩年間必須進行最少150小時的課外活動,因此培養成work / life balance及回饋社會的生活態度。畢業以來參加了2008北京奧運香港區的義工計劃、本科學校校友會的社會服務組等活動,相信只要能好好呈現活動的故事和亮點,這方面算是有足夠競爭力了。
「可可,又來了,為什麼我們的老闆這麼廢?!」正當我凝視着spreadsheet,沉思着、盤算著自己能否填補這些缺失時,突然現實來襲,馬屁女皇煲完電話粥、大呼小叫着我的名字。

「我們都受夠了,你會支持我嗎?」馬屁女皇與我同棣屬於王子老闆,由於她比我資深,又特別喜歡宣洩主權,加上王子老闆對工作經常處於愛理不理的狀態,所以儘管我打從心底不喜歡,我還是會戰戰兢兢地和應、順從着馬屁女皇。

「嗯,」我勉強地擠出一個微笑,用力地點頭。

「太好了,」馬屁女皇突然壓低了聲量,半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如何把你這廢人趕走。」

雖然我不清楚馬屁女皇又在打什麼壞主意,但聽起來似乎一場腥風血雨快要來臨這辦公室了。祈求我在這之前能制定好填補履歷上的缺失之策略,好讓我的追夢陣腳不會被打亂。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

標籤: 追夢  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