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敗寇系列]失落冠軍夢, 帝王盛勢後的低谷(下)
薩克拉門托帝王是「成王、敗寇系列」唯一一支不能打入NBA總決賽的球隊, 但帝王全盛時的表現卻比這系列之前回顧的任何一支球隊都要強橫. 是千禧年以後最令人惋惜的「無冕王朝」。回顧未能成王的原因, 也倍感惋惜。
湖人的盛勢
首先要提及的, 當然是帝王剋星湖人。在2000-2002年間連續三屆, 兩隊都在季後賽碰頭, 而三次湖人也擊敗帝王, 隨後贏得冠軍, 成為繼公牛後另一支取得「三連冠」的王朝(自湖人後, 至今也未有球隊再取得三連冠)。帝王最接近的一次正是2002年, 可惜在頗有爭議性的西岸決賽最終力戰而敗, 面對著有Shaq和Kobe的湖人, 帝王可說是真正感受到「既生喻, 何生亮」的無奈。
球場上的遭遇
除了湖人的相生相剋, 在球場上也屢次欠缺運氣。2002年西岸決賽的疑似「黑哨」事件, 令形勢逆轉是一例。
2003年面對達拉斯小牛的西岸第二圈, Chris Webber的嚴重受傷可說是球會由盛轉衰的轉捩點。Webber的十字靭帶撕裂, 2003-04球季大部份常規賽也需要缺陣, 令球隊實力減弱, 而最重要的是Webber重傷復出後已不能打出最高水準, 爆發力和活動能力大減, 直至後期被視為球隊的負累, 最終被交易至76人。
攻與防
以下先看看帝王在全盛時期的攻守數據:
(來源: 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
Offensive RatingDefensive Rating
2000-01105.6 (9th of 29)99.6 (7th of 29)
2001-02109.0 (3rd of 29) 101.1 (6th of 29)
2002-03105.9 (6th of 29) 99.1 (2nd of 29)
2003-04110.3 (2nd of 29) 104.9 (21st of 29)
2004-05110.5 (3rd of 30) 108.2 (23rd of 30)
雖然帝王在Rick Adelman帶領下, 打出十分悅目的「普林斯頓進攻」, 然而球隊在關鍵時刻卻欠缺「終結者」。在幾次短兵相接的季後賽中, 往往只有Mike Bibby勇於在關鍵時刻起手, 其他進攻主力如Peja Stojakovic和Webber卻多次隱形, 甚至走空了也不敢起手而傳球。這些細微的進攻缺陷, 卻成為最終失利的關鍵。
防守方面, 在帝王全盛前期的2000-02年, 帝王在常規賽的防守其實也是在NBA十大以內, 除了有Doug Christie這位多次入選最佳防守一、二隊的防守主將, 也有Vlade Divac和Scot Pollard等內線防守悍將 (Divac可說是當時的最佳「插水王」之一)。然而球隊在2003-04年球季開始, 防守表現大跌, 令帝王變得攻強守弱, 也是帝王逐漸由盛轉衰, 跌出爭冠行列的原因, 而這也與稍後提及的多宗交易有關。
交易失利
帝王得以成就盛勢, 在球員交易中獲得Webber, Bibby, Christie和Pollard等, 取得不少甜頭。可是, 帝王後期的多次交易, 卻可說是重攻輕守, 結果球隊實力不斷減弱, 種下了球隊走下坡的後果。
正如前述, Webber的重傷, 在2003-04球季大部份常規賽也需要缺陣, 球隊在休季期間交易了中鋒Brad Miller加盟。雖然Brad Miller有一定實力, 加盟首季也成為明星球員, 惟球隊因而送走了Scot Pollard和Hedo Turkoglu, 削弱了球隊後備實力。
2004年休季, Divac重返湖人, Christie則被交易至奧蘭多魔術換來射手Cuttino Mobley, 同年也在選秀會中挑選了Kevin Martin加盟, 球隊進攻力得以維持, 惟防守卻持續削弱。而常規賽期間帝王將Webber送至費城76人換來Brian Skinner, Corliss Williamson和Kenny Thomas三位泛泛之輩, 就這樣結束了帝王的黃金時代。
盛勢過後, 帝王也就一直沉淪至今。球隊戰績低沉, 班主Maloof兄弟多次希望將球隊搬至其他大城市不遂, 令球隊多年來動盪不安。最終球隊賣盤得以留在薩克拉門托, 但至今仍重建無期, 殊為可惜。
下一集, 「成王、敗寇系列」的最終章: 總結和展望。
湖人的盛勢
首先要提及的, 當然是帝王剋星湖人。在2000-2002年間連續三屆, 兩隊都在季後賽碰頭, 而三次湖人也擊敗帝王, 隨後贏得冠軍, 成為繼公牛後另一支取得「三連冠」的王朝(自湖人後, 至今也未有球隊再取得三連冠)。帝王最接近的一次正是2002年, 可惜在頗有爭議性的西岸決賽最終力戰而敗, 面對著有Shaq和Kobe的湖人, 帝王可說是真正感受到「既生喻, 何生亮」的無奈。
球場上的遭遇
除了湖人的相生相剋, 在球場上也屢次欠缺運氣。2002年西岸決賽的疑似「黑哨」事件, 令形勢逆轉是一例。
2003年面對達拉斯小牛的西岸第二圈, Chris Webber的嚴重受傷可說是球會由盛轉衰的轉捩點。Webber的十字靭帶撕裂, 2003-04球季大部份常規賽也需要缺陣, 令球隊實力減弱, 而最重要的是Webber重傷復出後已不能打出最高水準, 爆發力和活動能力大減, 直至後期被視為球隊的負累, 最終被交易至76人。
攻與防
以下先看看帝王在全盛時期的攻守數據:
(來源: www.basketball-reference.com)
Offensive RatingDefensive Rating
2000-01105.6 (9th of 29)99.6 (7th of 29)
2001-02109.0 (3rd of 29) 101.1 (6th of 29)
2002-03105.9 (6th of 29) 99.1 (2nd of 29)
2003-04110.3 (2nd of 29) 104.9 (21st of 29)
2004-05110.5 (3rd of 30) 108.2 (23rd of 30)
雖然帝王在Rick Adelman帶領下, 打出十分悅目的「普林斯頓進攻」, 然而球隊在關鍵時刻卻欠缺「終結者」。在幾次短兵相接的季後賽中, 往往只有Mike Bibby勇於在關鍵時刻起手, 其他進攻主力如Peja Stojakovic和Webber卻多次隱形, 甚至走空了也不敢起手而傳球。這些細微的進攻缺陷, 卻成為最終失利的關鍵。
防守方面, 在帝王全盛前期的2000-02年, 帝王在常規賽的防守其實也是在NBA十大以內, 除了有Doug Christie這位多次入選最佳防守一、二隊的防守主將, 也有Vlade Divac和Scot Pollard等內線防守悍將 (Divac可說是當時的最佳「插水王」之一)。然而球隊在2003-04年球季開始, 防守表現大跌, 令帝王變得攻強守弱, 也是帝王逐漸由盛轉衰, 跌出爭冠行列的原因, 而這也與稍後提及的多宗交易有關。
交易失利
帝王得以成就盛勢, 在球員交易中獲得Webber, Bibby, Christie和Pollard等, 取得不少甜頭。可是, 帝王後期的多次交易, 卻可說是重攻輕守, 結果球隊實力不斷減弱, 種下了球隊走下坡的後果。
正如前述, Webber的重傷, 在2003-04球季大部份常規賽也需要缺陣, 球隊在休季期間交易了中鋒Brad Miller加盟。雖然Brad Miller有一定實力, 加盟首季也成為明星球員, 惟球隊因而送走了Scot Pollard和Hedo Turkoglu, 削弱了球隊後備實力。
2004年休季, Divac重返湖人, Christie則被交易至奧蘭多魔術換來射手Cuttino Mobley, 同年也在選秀會中挑選了Kevin Martin加盟, 球隊進攻力得以維持, 惟防守卻持續削弱。而常規賽期間帝王將Webber送至費城76人換來Brian Skinner, Corliss Williamson和Kenny Thomas三位泛泛之輩, 就這樣結束了帝王的黃金時代。
盛勢過後, 帝王也就一直沉淪至今。球隊戰績低沉, 班主Maloof兄弟多次希望將球隊搬至其他大城市不遂, 令球隊多年來動盪不安。最終球隊賣盤得以留在薩克拉門托, 但至今仍重建無期, 殊為可惜。
下一集, 「成王、敗寇系列」的最終章: 總結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