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緒 的搜尋結果
文章
「我們」這個詞我們用得很多,但既熟悉又陌生。 「我們」出現的時候,往往說到多於一個人。 「我們」不會只說一個人的事。 或許,當我們吃飯的時候, 「我們」都會說一個人的事, 但一個人的事,一流到「我們」的耳中, 就變成不只一個人的事了。 我們聽著別人的事, 有時不自覺會代入一下, 作為一個聆聽者、一個勸導者、一個分享者的角色, 在別人...
攪一下自己的思緒,時間自然會磨得長一點。 這種時間被磨擦拉長的經驗,我們很熟悉。 若果我們耐得住,時間好像過得很慢。 拉長的時間中,我們可以慢慢抓住流轉的思緒。 若抓不住一絲思緒,順住思緒的尾巴,又會撈到另一絲的想法。 有時撈一撈,不經不覺會收到一大束。 但是,若然一段時間撈不到的話,那種似有還無,思緒在指間流過,沒有很明顯的觸感,...
適逢筆者預備搬屋, 「未整理好」的想法近來都在腦海提醒自己... ... 搬屋的第一件事, 就是盤點自己的東西,跟家人劃分一下新居的擺位。 自己有沒有房間,大廳哪個地方放櫃,櫃裏面放甚麼東西, 這些問題會自然在討論中出現。 糾纏在空間多少,和自己的東西有多少這兩個問題左右。 若果空間夠大,自己的東西就不會太多,總是有位置放的。 若果空...
喜好去文具舖和書店,齊整的感覺很好。 (不要介意,我這份人有點A) 尤其文具舖和書店多數都是很安靜的。 一個個格仔,裏頭總是一個疊一個的。 幾層放在一起,若果架裏頭是一個個方形盒的話, 外面看過去,就似是一個個九宮格。 尺寸相同,外形相同,很齊整的排在一起。 若果是一張張紙,例如是文件夾,就更看到店員對細節的專注。 一個個薄薄的...
作為一個玩具工程師,我究竟在做什麼? 先要說一下,我是一個半途出家的玩具工程師。 在大學時,我讀工程,但很矛盾,我一直都不是對物質很有追求。 買東西時,總是左思右想,大多數情況最終都是買不下手。 第一份工作,做家品,做廚房用具, 但我最不喜歡在家做的事,就是下廚。 結果,我懂得如何測試公司的產品, 知道哪些廚房用品好用,但卻不會去用。...
( 由書脊的長方形到藏在書架裏頭的長方形 ) 自己喜好看書,喜好自己逛書店,拿起一本本自己有興趣的書,就挑起來讀。挑,因為現在不太濫讀。總是把書店走過幾圈,心中記下幾個位置,來回走動一下,最後很挑吃的,才拿起一本書看看。 看的書慢慢累積,從前或會花時間把書看雜,什麼都嘗試一下,到今天,沒時間,只能花點時間挑吃。東想想、西想想,願意把...
筆者工作經驗不多,畢業後出來做了幾年工作。做了幾年,有種感覺,來又去的,有壓力,時間都是一樣。 離開三月,進入四月,都快去到五月的地步。這些日子往往是全年壓力的開始,每年走一個循環,事務多,工作多,壓力都多。忙到睡都沒時間,睡不足,情緒又不好;回到工作,壓力又變得更大。 雖然有時感覺只是做了幾年,但實際加班好像比白日下加班的時間還要...
[/img] 驚悚片一直都不是我那杯茶,但好奇靜默的感覺,去看了一看《無聲絕境》(A Quiet Place)。 身為一個看驚悚片的初哥,當然好像兒時在家中看明珠大電影那般,身邊有一塊布。兒時會是一張被,但大了之後的今日,身邊有一件薄毛衣,都是不足為奇的吧。總覺得戲院很黑,雖然很多人,但我用毛衣遮臉,應該沒什麼人見到吧。 看這齣戲有點...
「你聽人講好唔好?!」(廣東話) 「你聽別人說好嗎?!」(書面語) 當聽到這句說話,聆聽根本就是不夠。 聆聽的時候,我在做什麼呢?我聽着從別人口中的聲音,他的聲音從他的口,經過空氣,傳到我腦內;我理解着他的意思、他的想法,明白他從說話帶出來的意思。可以是一點感受、期待、訴求。「他為何要告訴我這些事情呢?」有時聽完別人說法之後,腦中浮...
「智慧」是一個現在很少提及的詞語。我感覺上一代比較多提及這個詞,認為有一些做法是一定聰明一點、有智慧一點。 「聽長輩說」的這個教導,在小時常常都在耳邊,被教導要聽大人說話。大人們因為生活得久,經驗較多,所以做的事不會犯下那麼多錯。小時學習聽大人們說話,叫我們慢慢學習,都慢慢成長。 到變成大人的年紀,因為年紀過了某一條界線,我們被稱為...
[/img] 恐懼是一種我不常有的情緒,但最怕恐懼妄撞,憾動我。 恐懼不常有,很多時候,總感覺生活很平凡,甚至平凡得好像每天重重複複。重重複複的生活,生活總是差不多,做着沒什麼變化的工作,娛樂一下,睡着一樣的床,合上眼,醒來又一天。面對很熟悉的東西,若果有恐懼的情緒,恐懼這種情緒恐怕都會慢慢消失。若沒有消失,應該一早就嚇怕了我們,我們早...
幾時開始第一次感恩代禱呢?我的記憶不太清晰,比過去10年還要遠。但肯定的是,把這兩件事放在同一個時間分享,一定是團契時間。分享感恩和代禱事項,在過去的團契生活中,不可或缺。在生活片段中我們發掘神的恩典。雖然我們的眼光往往很狹小,很多時看到的,都只是我們個人的事。有時,甚或我們未必每次都能開口,把神恩典的故事很完整地說出來。但坦率的分享,...
小時,大人們會教我們,不要理會陌生人。 大一點,大人們會教我們,非洲有些小朋友需要別人幫忙。雖然不會喧之於口,但都明白他們是需要幫助的陌生人。 再大一點,離開學校,換到另一所學校,雖然起初不太習慣,但總會認識到一堆陌生人,慢慢之後會稱他們為朋友。 長大到工作的年紀,遇到的陌生人越來越多,因為轉工,因為工作需要,年復一年,遇到的陌生人越來越多。...
《?》 小時,學一個標點符號,很簡單。長大之後,說話配什麼標點符號都是學問。 最初學逗號和句號,老師教我們說話有停頓和完結。我們學習說出一段段的說話,把自己的意思說得完整。起初詞𢑥不多,說些很簡單的語句,不免會加上很多停頓。邊想邊說,究竟自己的意思如何呢?未說完,就不斷加上很多停頓、逗號。之後老師管教一下,叫我用多一點句號,把不同的...
什麼是日常?有時候呆得悶了,想着好像沒什麼意思的問題。 日常是食、玩、訓。 這是我們合上眼,離開工作時間後出現的畫面。 我們張開眼,我們的日常是交通、上班、午飯、下班、晚飯、呆一會、去睡。 回到時間線上的日常,彷彿日常就變得規律死板,城市人的腦海就是灰階的色調,等待着周末的彩色。 來回變換,灰色、彩色、灰色、彩色... ... 回頭看看...
向別人坦露情緒,似乎是人和人之間能夠變得親密的其中一個條件。整個過程,我們期望別人能明白、被我們的情感感染,甚至認同我們。能接收我們情感的人,若沒有表現一絲的反感,大概都會是我們的朋友了。 筆者近日遇到兩個情況,放在一起看,總覺得有點意思: 第一個情況。 話說筆者參加了一個關於精神病的活動,聽一個陌生的精神病患者說自己的故事。整個活動關...
喜歡聽別人說話。 說話有趣的是,我們需要把事情變成一個故事,或是一段說話。出於口中的事,不再是我們經歷的事,而是我們口中描述的事。經過言語再現,就是這個過程,往往令我感到很有趣。儘管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聽着相同的故事和說話,我們重覆這樣做,重重覆覆的幾乎令人生厭。但我嘗試去聽出不同的說話,嘗試聽出偶然的驚喜。 重覆的說話,最...
黑暗被詮釋為“沒有光“的時候,黑暗都似乎映射出什麼。 黑暗被詮釋為沒有光,這個推論似乎是一個自然而然,似乎是必然會出現的說法。但在不同的情況當中,在一個問題下,卻是花點很長歲月才出現的說法。“為何世界有那麼多的苦,神卻不理會,容讓世界變成黑暗呢?” 我們經驗世界的黑暗,很多時候比經驗光明為多。說明白清楚一點的話,不用那麼多借代概念,我...
談到明日的事,你若問我一句,「明天會怎麼樣?」我可以跟你談很多事,把明日的事全數都說出來。但亦可以一句都說不出。 先用一個「能夠把明日的事全數說出來」的語調開始。我所知的,一概可以預測出來。明天我起床的話,我會用我慣常的技倆,先把我側向右邊的頭搖一搖,把它再埋到枕頭幾分鐘,右手抱着我的枕頭,伸出左手拿起枕頭邊的手機,看一看時間,之後半...
寫於星期四難得的共聚、飯聚之後。大家都很忙,就快「忙掉」之際,可以坐在一枱,吃相近的食物,是一個難得分別出來的時刻,過一點稍為不同的生活。誠言飲食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會連結的東西很多。帶給我們共聚的機會,溝通的機會,而亦只有飲食,叫我們明白,我們每天一直支取,consume,吸收,叫它們成為我們的一部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