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帶路。香港自由行】屯門區: 青天白日滿地紅樓, 青山禪院屯門全景

~ 跳跳紮紮遊香港, 由正宗香港人帶路的香港自由行遊記 ~

孫文先生被國人稱為「國父」是因為他革命成功,

把中國二千多年的帝制推翻, 建立起中華民國,

而香港跟孫中山先生的關係亦都不淺, 但中山先生跟屯門又有什麼關係咧??

這就要說到屯門紅樓。

屯門紅樓旁邊有個中山公園, 上面建了一個紀念碑,

紀念館下方有孫中山先生的銅像 (1969年立), 並寫上「天下為公」大字及他的遺囑,

前方原有幾棵由孫先生及黃興所種的桄榔樹, 但都已枯萎, 現存的為後立,

旁邊都掛上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前面立有石刻說明紅樓跟孫先生革命事的故事:

香港商人李紀堂在一班開往日本的輪船上認識孫先生, 他更在1895加入興中會,

到1901年, 李紀堂跟他父親於屯門經營「青山農場」, 紅樓是農場的辦公室,

後來便成了革命軍的秘密基地, 當年這個在青山山腳下的地方絕對隱蔽, 現在就在輕鐵站旁邊,

相傳惠州起義及黃花崗起義都是在這裡策動。


這種可以掛上中華民國旗的地方, 在昔日香港東面的調景嶺也可以找到,

調景嶺寮屋區曾是國共內戰後期那些逃難到香港,

打算在英國管治的香港下暫得到安穩的國民黨士兵及民眾在50年代的聚居之地,

而當時港英政府也以為他們很快會得到台灣的安排接回到台灣, 只作短暫逗留1-2年,

可是卻一直留了10多年, 後來在無任支援不多下終得到香港居民身分證, 根本就是棄卒的悲哀感,

而直到在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的前後, 調景嶺亦成為將軍澳新市鎮的發展地區,

於是當日國民黨老兵及一些逃離中共的人士所建立的堅韌小社區, 也被不留痕跡地清拆。

從歷史及老相片看去, 昔日的調景嶺村居住著至少7000人以上,

而且這個社區跟九龍城寨不同, 從記錄片看到這裡的人民都守望相助, 有情有義,

在當年無水無電無屋的艱辛日子下都能互相支持而非作奸犯科, 這已是一個都市奇蹟!!

屯門紅樓這裡就只有一幢古建築, 在規模上當然不可能去比, 更多是在意義上的記憶。

可惜的是, 現在的調景嶺平凡得不可再平凡, 這段歷史因為城市發展而被消滅,

是有心還是無意就自行去判斷, 因此現在還可高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地方,

相信就只餘下屯門紅樓這一角了。

(更多有關調景嶺的故事, 可看看香港電台在1993年製作的《調景嶺二三事》)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後方那幢建築就是紅樓。

不過, 在2016年尾, 屯門紅樓所在的地皮被一大陸商人買入,

由於紅樓只是沒有法律約束的一級歷史建築, 並不是法定古蹟, 因而面臨被清拆的命運,

也許, 不久屯門紅樓也會如同調景嶺一樣, 被「有心人」所消滅??

(縱然政府把紅樓定為暫定古蹟, 其實也是地主用來抬高地價的手段而已…

政府去保育古蹟的行動往往就是如此後知後覺的, 可笑吧?? 可悲吧??)
離開了屯門紅樓, 乘輕鐵往下一個目的地進發, 這就是「青山禪院」,

青山禪院位於青山山畔, 被稱為香港三大古剎, 從青山村輕鐵站下來,

須要走約20-30分鐘的山路(青山寺徑), 就可以到達。


在青山禪院上, 有多幢(沒法律效用的)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包括這個從青山寺徑登山時, 必定會經過的「香海名山牌樓」。

香海名山牌樓建於1929年, 當時的港督Sir Cecil Clementi (中文名為金文泰)曾二遊青山,
為了紀念港督到訪而建成此牌樓, 而為什麼他會山長水遠來到當日交通極為不便的青山登高??

固然行山是他的興趣, 而事實1925年發生了「省港大罷工」, 他上任後面對的大難題,

大罷工終於1926年尾才正式結束, 他明白要有效管理香港就必須要得到當時新界原居民的支持,

所以就在1927年中及28年初來跟鄉紳同遊青山, 遊樂山水之間又可建立友誼及顯得親民。

這位港督亦甚懂管治異文化之方, 他未接任港督之前曾在香港任職新界官員(助理田土官)時,

也學習廣東話及寫書法, 這座牌樓的正面橫匾「香海名山」四字正是由他親書的,

而牌樓上的其他提字也是出自多位香港名人, 包括鄧肇堅, 陳伯陶, 周壽臣, 李右泉等,

從金文泰所行的管治手段, 確實是現今香港(乃至強國)當權者要多多學習的,

外族行暴政者如元朝, 不到百年速亡也; 外族行軟硬兼施如清者, 國祚300年也,

你懂得尊重地方的文化水土, 當地人也自然會尊敬你, 跟你合作才會愉快。


其實在未上到「香海名山牌樓」前, 還有一個建於1922件的老亭「挹曉亭」,

當年何曉生先生 (即何東爵士)跟夫人遊青山, 那時的山路一定比現在的馬路難走多了,

故興建此亭供登山客休息, 後人在旁亦寫了一後文字記錄此事。

再上一段上坡路終來到青山禪院山門, 如果從山門左面的馬路繼續上去,

可登上青山山頂, 上面有「韓陵片石亭」跟「高山弟一」石刻,

青山跟唐代大名人韓愈是頗有淵源的, 之前簡介屯門歷史時都說過他就有詩詠曰:

「屯門雖云高, 亦映波濤沒」, 相傳這「高山弟一」也是他落書的,

但亦有人認為韓愈南眨潮州時並沒到過屯門青山, 而只是鄧氏後人在北宋時臨摹其筆跡所書,

無論如何這也是香港少有近千年的古蹟 (此字刻卻曾被人塗鴉…唉!!),

加之青山山頂(583米高)上可遠眺整個香港近海, 向東南可以看到香港島, 向西北可以看到伶仃洋…

我的偶像文天祥啊…嗚呼哀哉!!

不過今日沒打算上山頂, 因為來回也要2-3個小時, 所以就集中遊覽青山禪院。


青山禪院內的大雄寶殿, 地藏殿及護法殿都是一級歷史建築,

這可說是香港景內最為古老的寺廟, 始創於1500年前的東晉時代,

清代有「新安八景」(新安縣即今香港深圳一帶), 當中的「杯渡禪蹤」就是在青山,

那「杯渡」是什麼咧?? 這是每個屯門人都認識的「杯渡禪師」。

杯渡禪師是南北朝時代的僧人, 因為喜歡住一大木杯渡海而得其名,

相傳他在晚年來到屯門青山修道, 就是現在青山禪院內的一個山穴內居住, 名為「杯渡岩」,

現於寺後方小山上, 穴內還有座杯渡禪師像, 這就是青山禪院的源來,

歷年都有修建增刪, 至民國時改稱為青山禪院至今, 也稱為青山寺。

在禪師像的旁邊亦刻上了「高山第一」石碑,

而前有座山門, 稱為「不二法門」, 原來是藏經閣的所在,

現在已不見僅留有這座門立於此地, 成了一個小廣場。


再上一點的小山上有些破落的磚屋遺跡, 傳說是古時的方丈室,

日子有功, 現在已被大樹野草亂生, 卻意想不到地甚有古蹟味道,

後山是寺內最高處所在, 上面有座居士林, 是修行者居住的地方。

也許大家不知道的是, 青山寺在1973年曾是李小龍電影《龍爭虎鬥》中的拍攝場景,

當中電影開首的一幕, 就是兩位已故巨星:
飾演李先生的李小龍跟與飾演方丈師傅的喬宏在寺中的對話,

另外當年還很青年的董瑋也曾在寺中跟李小龍對打過一場。

由於《龍爭虎鬥》是李小龍生前完整地完成的最後作品, 所以特別珍貴,

現在於寺內可以找到名為「李小龍事跡徑」, 有陶傑撰寫的介紹文章外,

也有一些1:1的人形硬版公仔展示了當時拍攝的所在位置, 甚為有趣。

(《死亡遊戲》是最後一套參演及沒有完成整套)


因此, 對於追憶李小龍或是是他的死忠, 青山寺可說是滄海遺珠。

從後山回到去主殿的位置, 這裡原本還有幢很古老的建築, 但現在已蕩然無存了,

這就是名為青雲觀的建築, 原建築始建於宋徽宗時代的道觀, 供奉觀音和道教女神斗姆,

由於當時青山寺由佛轉道, 因而有此佛道同奉一場的特別模式,

現存最古老的文物為清道光22年(1842年)重修時所鑄造銅鐘, 正門石額則為道光年間所刻。

上篇遊記不是遊覽了屯子圍的陶氏宗祠?? 其實青山寺跟屯門陶氏淵源極深,

根據寺內的史料記載青雲觀早在200年前就是由陶氏出資興建,

而現在的青山寺內百年建築也是由當時屯門的大地主陶氏所贊助,

然而, 上世紀60年代陶氏就青雲觀的業權糾紛卻與香港政府打官司, 打足40年,

更為可怕的是, 在2004年竟然把整幢古蹟拆卸, 並重建成現在不倫不類的仿古建築…

重建的青雲觀就是左面那幢灰色建築, 因是重建因而沒任何歷史評級 (但相信拆觀者根本不在乎),

而立於前方的是「護法殿」, 為一級歷史建築, 下方有名為「龍骨」的恐龍化石。

在青山寺內也可以臨高眺望整個屯門的景色,

屯門, 是我家, 無論您是原居民好, 是後來遷內的也好,

也應該對自己地方的歷史及土地愛護及保護, 為了個人利益而破壞古蹟,

對於一個喜愛歷史的過客而言絕對是心疼的, 更何況我是個屯門人??

坐在寺內, 看著我家, 心內很沉重。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書《Italia好好玩》已經上市!!

我的博客網誌: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

我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essoefuturo/

我的旅遊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FUTUROInI/

我的意大利皮: http://www.tunenic.com

我的皮革品牌: http://www.pelle-sg.com/

我的意大利酒: http://www.vinoconte.com/

我的旅遊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rpelaw/

。旅遊景點、行程安排、自由行攻略、推薦景點、客製化包團遊、私人訂製旅行團、Blog遊記待續。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喜歡意大利, 喜歡旅遊,

歡迎大家Like & Share給更多的朋友認識。

Comments by Facebook
comments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