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帶路。香港自由行】西貢鹽田仔: 天主教在香港的百年教堂, 鹽田梓藝術節(上)
~ 跳跳紮紮遊香港, 正宗香港人帶路的香港自由行遊記 ~
5月上旬
晴, 天氣酷熱
今天帶大家來一個, 我在20多年前已經很想到訪,
卻一直拿不起心肝及時間, 但近日終於一遊的地方,
就是位於香港東面西貢區的小小離島「鹽田仔」。
(對的, 西貢叫西卻在香港東面, 東涌叫東卻在香港西面,哈哈!)
這次會來訪的主因之一是疫情令旅遊人數大減,
我確實不想在超多人的時候去看去玩,
反而正因疫情而令我終於有更多時間及誘因更有心思去「旅遊香港」,
其次是在2019年開始, 政府跟一些民間組織舉辦為期3年的「鹽田梓藝術節」,
如無意外今年是最後一年舉行, 即第三階段活動「鹽田梓藝術節2021」: 4月17日-7月16日舉行,
所以就找了個週中星期三出發, 只不過沒想到, 到訪的遊人還是有點多的,
跟我同行的有個本地遊, 大約30個阿叔大媽的老人團, 另外還有一個十多人的學校團,
而詳細的交通安排, 在遊記最下方補充。
來到鹽田仔碼頭, 就可以看到兩件藝術作品,
一是在碼頭攔桿上名為「歸家」的彩色竹片琴,
二是在碼頭接待處前方, 一張用木頭製成的巨大木椅 (上面相片), 叫作「流波.行雲」,
兩件作品都是2019年藝術節保留下來的作品。
(還有更多的被拆走了嗎? 如果是, 那為什麼要拆走?)
我曾在電視上看到有關的介紹, 不過節目主題並不是講鹽田梓藝術節,
而是一個有關香港工業的今昔, 介紹一個還在本地木廠生產木製品的木匠,
在2018年9月強烈颱風山竹吹襲香港, 令鹽田仔島上3棵大樹倒下,
製作者於是就用這些倒下的樹幹來製作出這張巨大的木椅子, 並安置在碼頭這裡,
設計意念什麼的我不太懂, 但是我更欣賞「廢料加工」及「原地原置」的想法。
有點值得記錄下來是, 因應疫情關係, 大家登島的時候,
在碼頭上有個簡單的檢測站, 會量度大家的體溫,
也提示大家要戴口罩及提供酒精搓手液, 請大家配合。
碼頭接待處這邊有幾幢建築物, 不知以前是用作什麼用途的,
現在就好簡單地展示了少少島上的文物, 也介紹了鹽田梓藝術節的由來, 不過沒什麼。
在這裡也先說說鹽田梓的歷史, 早在300年前客家陳氏家族就從深圳遷到這裡定居,
早年主要依靠製鹽、耕作及打魚為生, 有說正因為島上製鹽, 因此而得名「鹽田梓」,
亦有說陳氏家族源自「鹽田村」, 在客家話中的「梓」指故鄉, 旨在不要忘本, 因而得名,
後來, 因為「梓」的發音跟廣東話「仔」類近, 而又得名「鹽田仔」(我以前就是只知鹽田仔的),
居有2-300人, 也有說500人, 全盛時期有1200人, 但在這小島及看到的舊屋殘址看來, 很難想像到。
到了1840年代香港開埠, 教廷開始派傳教士到香港傳教,
1864年, 兩位於米蘭出身的神父Simeone Volonteri及Gaetano Origo來到鹽田梓傳教,
中文名稱為「和神父」及「柯神父」(不過柯神父留了不久就到了淡水, 3年後回香港就去世了)
1866年聖誕節陳氏家族33人受洗, 改信天主教, 亦捐出一些土地興建教堂及學校,
同時奉聖約瑟(San Giuseppe/ Saint Joseph)為小島的主保聖人,
不過, 此時的小小聖堂(建於1879年)並不是現在看到寫有「天主堂」3個大字的教堂位置,
而是更近島中心位置, 現在已完全荒廢。
1875年, 全島的村民都改信天主教,
哈哈, 我有時在想, 全島就幾百個居民, 當中最有力的家族亦都信奉入教了,
而又教會提供醫療教育等服務 (我想甚至有食物), 在那個窮困的時代,
一般的村民入教的心態, 其實又有幾多是真心誠意的?
這點, 從小島後來沒落, 自1998年起全島已沒人居住, 也是可想像到的。
無論如何, 新教堂在1890年落成(上面相片), 是為「聖若瑟主教座堂」(鹽田梓聖若瑟小堂),
從此取代原有小堂, 至今也有130年歷史了, 百年建築物在香港也的確好難得,
而廿多年前的當日會吸引我想來鹽田仔, 這小教堂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坦白說, 我深信我進教堂的次數, 一定比好多所謂的「教友」來得多,
意大利大大小小的教堂我想我參觀到訪過不下於1000多家,
當然, 只是「進教堂」的意義其實一點都不大, 甚至是沒有意思的,
正如我上面說到表面信奉, 但其實內心根本沒有一絲信念的,
我來看教堂為的當然不是信仰, 而是為了看歷史, 及親自體會當地人文文化的演化,
以及看看當一個信仰, 如何來到千里之外, 又會變成什麼樣子的。
這就是在鹽田梓聖若瑟小堂不遠, 原來的小小舊教堂的遺址,
有介紹牌說到這段小歷史, 並立有另一位19世紀天主教聖人:
聖福若瑟(Josef Freinademetz)的雕像, 這位出生在奧地利的傳教士,
在1879年來到香港鹽田仔傳教並學習中文, 為他日後到中國傳教的起點,
現在村內還留有他的故居(聖福若瑟神父故居, 也就是舊聖堂這裡),
1年之後他就到了山東傳教27年, 直到1908年死於當地 (戴莊天主教堂), 於2003年封聖。
這遺址上也有以「成聖之牆」為名的藝術作品,
大家可以在Google Map的舊相片看到, 在2019年之前還沒有藝術裝置的對比,
另外, 亦可以在一些早已破落的窗戶上, 找到「鹽田梓.鄉情」的玻璃彩繪,
我想百多年以前的神父應該也沒有想到,
在早已沒落的小聖堂內還會有充滿宗教味道的玻璃彩繪裝上吧?
這些玻璃彩繪在另外的一些破落舊屋上也可以找到, 而主題也不只有宗教。
下篇待續, 會說說鹽田仔島上其他景點, 其歷史及客家文化 (我媽子是揭陽客家人)。
交通:
來往西貢市中心/西貢碼頭交通:
1) 小巴: 從新蒲崗四美街/彩虹道小巴總站(彩虹公共交通總站), 有1A綠色小巴直達
2) 小巴: 從九龍灣德福廣場二期(地鐵九龍灣站)外的德福花園公共運輸交匯處, 有1號小巴直達
(此路線當中途經彩虹地鐵站(牛池灣村), 也有很多人會在此上車的站)
3) 多條巴士唔線, 不難找到
從西貢碼頭(西貢公眾碼頭)出發到鹽田梓/鹽田仔, 有專線街渡直達 (位置在洪記海鮮酒家附近),
由早上1000首班-1500尾班, 每小時一班, 回程只有4班 (1220, 1420, 1600, 1700)
但留意人太多時未必能上船, 就要改租私人船來往 (在碼頭岸上有好多)。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書《Italia好好玩》已經上市!!
我的博客網誌: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
我的Mewe群組: https://mewe.com/join/adessoefuturo
我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essoefuturo/
我的訂閱平台: https://www.patreon.com/sharpelaw
我的短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user/sharpe16
我的旅遊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FUTUROInI/
我的意大利皮: https://www.tunenic.com
我的皮革品牌: https://www.pelle-sg.com/
我的意大利酒: https://www.vinoconte.com/
我的旅遊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rpelaw/
我的討論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talyhk/
。旅遊景點、行程安排、自由行攻略、推薦景點、客製化包團遊、私人訂製旅行團、Blog遊記待續。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喜歡意大利, 喜歡旅遊,
歡迎大家Like & Share給更多的朋友認識。
Comments by Facebook
comments
5月上旬
晴, 天氣酷熱
今天帶大家來一個, 我在20多年前已經很想到訪,
卻一直拿不起心肝及時間, 但近日終於一遊的地方,
就是位於香港東面西貢區的小小離島「鹽田仔」。
(對的, 西貢叫西卻在香港東面, 東涌叫東卻在香港西面,哈哈!)
這次會來訪的主因之一是疫情令旅遊人數大減,
我確實不想在超多人的時候去看去玩,
反而正因疫情而令我終於有更多時間及誘因更有心思去「旅遊香港」,
其次是在2019年開始, 政府跟一些民間組織舉辦為期3年的「鹽田梓藝術節」,
如無意外今年是最後一年舉行, 即第三階段活動「鹽田梓藝術節2021」: 4月17日-7月16日舉行,
所以就找了個週中星期三出發, 只不過沒想到, 到訪的遊人還是有點多的,
跟我同行的有個本地遊, 大約30個阿叔大媽的老人團, 另外還有一個十多人的學校團,
而詳細的交通安排, 在遊記最下方補充。
來到鹽田仔碼頭, 就可以看到兩件藝術作品,
一是在碼頭攔桿上名為「歸家」的彩色竹片琴,
二是在碼頭接待處前方, 一張用木頭製成的巨大木椅 (上面相片), 叫作「流波.行雲」,
兩件作品都是2019年藝術節保留下來的作品。
(還有更多的被拆走了嗎? 如果是, 那為什麼要拆走?)
我曾在電視上看到有關的介紹, 不過節目主題並不是講鹽田梓藝術節,
而是一個有關香港工業的今昔, 介紹一個還在本地木廠生產木製品的木匠,
在2018年9月強烈颱風山竹吹襲香港, 令鹽田仔島上3棵大樹倒下,
製作者於是就用這些倒下的樹幹來製作出這張巨大的木椅子, 並安置在碼頭這裡,
設計意念什麼的我不太懂, 但是我更欣賞「廢料加工」及「原地原置」的想法。
有點值得記錄下來是, 因應疫情關係, 大家登島的時候,
在碼頭上有個簡單的檢測站, 會量度大家的體溫,
也提示大家要戴口罩及提供酒精搓手液, 請大家配合。
碼頭接待處這邊有幾幢建築物, 不知以前是用作什麼用途的,
現在就好簡單地展示了少少島上的文物, 也介紹了鹽田梓藝術節的由來, 不過沒什麼。
在這裡也先說說鹽田梓的歷史, 早在300年前客家陳氏家族就從深圳遷到這裡定居,
早年主要依靠製鹽、耕作及打魚為生, 有說正因為島上製鹽, 因此而得名「鹽田梓」,
亦有說陳氏家族源自「鹽田村」, 在客家話中的「梓」指故鄉, 旨在不要忘本, 因而得名,
後來, 因為「梓」的發音跟廣東話「仔」類近, 而又得名「鹽田仔」(我以前就是只知鹽田仔的),
居有2-300人, 也有說500人, 全盛時期有1200人, 但在這小島及看到的舊屋殘址看來, 很難想像到。
到了1840年代香港開埠, 教廷開始派傳教士到香港傳教,
1864年, 兩位於米蘭出身的神父Simeone Volonteri及Gaetano Origo來到鹽田梓傳教,
中文名稱為「和神父」及「柯神父」(不過柯神父留了不久就到了淡水, 3年後回香港就去世了)
1866年聖誕節陳氏家族33人受洗, 改信天主教, 亦捐出一些土地興建教堂及學校,
同時奉聖約瑟(San Giuseppe/ Saint Joseph)為小島的主保聖人,
不過, 此時的小小聖堂(建於1879年)並不是現在看到寫有「天主堂」3個大字的教堂位置,
而是更近島中心位置, 現在已完全荒廢。
1875年, 全島的村民都改信天主教,
哈哈, 我有時在想, 全島就幾百個居民, 當中最有力的家族亦都信奉入教了,
而又教會提供醫療教育等服務 (我想甚至有食物), 在那個窮困的時代,
一般的村民入教的心態, 其實又有幾多是真心誠意的?
這點, 從小島後來沒落, 自1998年起全島已沒人居住, 也是可想像到的。
無論如何, 新教堂在1890年落成(上面相片), 是為「聖若瑟主教座堂」(鹽田梓聖若瑟小堂),
從此取代原有小堂, 至今也有130年歷史了, 百年建築物在香港也的確好難得,
而廿多年前的當日會吸引我想來鹽田仔, 這小教堂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坦白說, 我深信我進教堂的次數, 一定比好多所謂的「教友」來得多,
意大利大大小小的教堂我想我參觀到訪過不下於1000多家,
當然, 只是「進教堂」的意義其實一點都不大, 甚至是沒有意思的,
正如我上面說到表面信奉, 但其實內心根本沒有一絲信念的,
我來看教堂為的當然不是信仰, 而是為了看歷史, 及親自體會當地人文文化的演化,
以及看看當一個信仰, 如何來到千里之外, 又會變成什麼樣子的。
這就是在鹽田梓聖若瑟小堂不遠, 原來的小小舊教堂的遺址,
有介紹牌說到這段小歷史, 並立有另一位19世紀天主教聖人:
聖福若瑟(Josef Freinademetz)的雕像, 這位出生在奧地利的傳教士,
在1879年來到香港鹽田仔傳教並學習中文, 為他日後到中國傳教的起點,
現在村內還留有他的故居(聖福若瑟神父故居, 也就是舊聖堂這裡),
1年之後他就到了山東傳教27年, 直到1908年死於當地 (戴莊天主教堂), 於2003年封聖。
這遺址上也有以「成聖之牆」為名的藝術作品,
大家可以在Google Map的舊相片看到, 在2019年之前還沒有藝術裝置的對比,
另外, 亦可以在一些早已破落的窗戶上, 找到「鹽田梓.鄉情」的玻璃彩繪,
我想百多年以前的神父應該也沒有想到,
在早已沒落的小聖堂內還會有充滿宗教味道的玻璃彩繪裝上吧?
這些玻璃彩繪在另外的一些破落舊屋上也可以找到, 而主題也不只有宗教。
下篇待續, 會說說鹽田仔島上其他景點, 其歷史及客家文化 (我媽子是揭陽客家人)。
交通:
來往西貢市中心/西貢碼頭交通:
1) 小巴: 從新蒲崗四美街/彩虹道小巴總站(彩虹公共交通總站), 有1A綠色小巴直達
2) 小巴: 從九龍灣德福廣場二期(地鐵九龍灣站)外的德福花園公共運輸交匯處, 有1號小巴直達
(此路線當中途經彩虹地鐵站(牛池灣村), 也有很多人會在此上車的站)
3) 多條巴士唔線, 不難找到
從西貢碼頭(西貢公眾碼頭)出發到鹽田梓/鹽田仔, 有專線街渡直達 (位置在洪記海鮮酒家附近),
由早上1000首班-1500尾班, 每小時一班, 回程只有4班 (1220, 1420, 1600, 1700)
但留意人太多時未必能上船, 就要改租私人船來往 (在碼頭岸上有好多)。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書《Italia好好玩》已經上市!!
我的博客網誌: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
我的Mewe群組: https://mewe.com/join/adessoefuturo
我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essoefuturo/
我的訂閱平台: https://www.patreon.com/sharpelaw
我的短片分享: https://www.youtube.com/user/sharpe16
我的旅遊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FUTUROInI/
我的意大利皮: https://www.tunenic.com
我的皮革品牌: https://www.pelle-sg.com/
我的意大利酒: https://www.vinoconte.com/
我的旅遊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rpelaw/
我的討論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talyhk/
。旅遊景點、行程安排、自由行攻略、推薦景點、客製化包團遊、私人訂製旅行團、Blog遊記待續。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喜歡意大利, 喜歡旅遊,
歡迎大家Like & Share給更多的朋友認識。
Comments by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