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企業而生的球會

今年一月廿六日,燕豪芬穿上一件新設計的主場球衣,雖然球衣只更換了心口廣告,但這個「廣告」卻有一大堆文字,成為史上「最長」的贊助廣告。這段文字用荷蘭文記載了球會的歷史,道出球會由知名公司飛利浦所創立,而且明白合作乃成功的基本,合作令創意不斷被激發,使飛利浦可推出惠及人類的發明,合作令飛利浦和燕豪芬之間,一起邁向高峰。雖然飛利浦已經不再直接持有燕豪芬,僅維持贊助關係,但無法改變燕豪芬是「企業球會」的事實。
所謂的「企業球會」,主要可成兩種,第一種是單一企業內的員工,自發性組織一支球隊,有時會借用公司名義出戰地區比賽,例如曼聯前身就是一群鐵路工人成立的球隊;另外一班在倫敦武器工廠的工人,成立了阿仙奴,所以得來「兵工廠」這個別名。另外一種定義是球會直接由一間企業出資成立,成為旗下的一部分,球會所有管理、營運開支由「母公司」負責,原意是讓屬下員工有一個工餘康樂的渠道。除了燕豪芬外,還有是利華古遜(拜耳)、禾夫斯堡(大眾汽車)都屬以上例子,所以我們有時會稱利華古遜做「藥廠兵」。雖然成立部分可能有少許分歧,但肯定的事是,兩種「企業球會」隨住歲月推移,發展開始有聲有色,不再限制只有該企業員工才能加入球會,可以脫離「母公司」來獨立經營,逐漸洗走最初的企業、工人背景。
眾多你熟悉的日職球隊,其前身其實都是大財團屬下的足球部,而且那些財團更是你相當熟悉的名字。例如三菱汽車足球部就代表浦和紅鑽;橫濱水手就是日產汽車足球部;大阪飛腳代表PANASONIC;札幌岡薩多就是由toshiba成立,當然還有其他的例子,通常「公司名」+「足球部」就是命名方程式。
但當日職在九十年代成立後,就規定球會要職業化管理,首先就要去除本身「商業味」,大財團不能再冠名贊助球隊,所以什麼「XX汽車足球部」、「XX電器足球部」不再復見,並且逐漸改成我們現今所見的名字。日職之所以這樣做,目的就是要球隊能減少對母公司的依賴,能夠做到真正自給自足,長遠令日本足球生態更健康。
紅牛集團旗下的球隊,一定是由近年發展最興盛的「企業球會」,由德國、奧地利、美職聯、巴西都有紅牛商標的出現。紅牛將足球作為品牌宣傳的手法,所以採用統一化的管理手法,一式一樣的隊名、會徽,統一的球衣設計、心口廣告,甚至連各球會的主場都統一叫紅牛競技場,務求捉緊潛在消費者的眼球。而紅牛選擇用收購的方法去建立自己的球隊,成功借得他人舊殼後,就會將舊球會的一切都清除掉,然後迅速植入自己紅牛的背景。特別在RB萊比錫的例子就知道,紅牛不惜走法律罅,來確保球會管理完全由自己人操盤,不容許球迷參與其中,證明紅牛極度保護集團資產,不容許任何外間干涉。
許多「企業球會」都選擇將球衣的心口商標,預留給自己的母公司,變成一種長期投放的單一廣告。然而,亦有球會相當精明,將位置賣給其他公司來另辟收入﹐最重要是母公司不介意,願意將宣傳機會相讓給其他人。例如利華古遜現今仍然由拜耳所持有,但利華古遜多年來都由其他公司贊助心口廣告,就好似LG曾贊助藥廠軍團數季,因為拜耳精明地一早將公司商標融入到隊徽之中。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