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星台】球員譯名大混戰

球星台文庫

品德: 球員譯名大混戰

文. 吾能德


最近留意到球壇有一個現象,一個球員在各人口中往往有多個不同譯名。有時說出來,會令人一頭冒水。網絡傳媒越來越發達,又有多個不同平台作球賽或精華的播放,導致了球員們各自的中文譯名欠缺統一性。

記憶猶新的是前多蒙特球員,現效力拜仁慕尼黑的德國世界杯決賽功臣Mario Goetze。筆者已經在不同平台聽過不下三個不同名字:古沙,葛斯,哥斯!初次聽到評述員讀出名字時,我也不禁打了個突。

同樣情況出現了在曼聯前鋒Anthony Martial身上。各媒體給予他至少四個不同名字:馬素、馬斯亞、馬迪爾、馬迪奧。不過現在,球迷們也漸漸習慣這位「譯名王」的不同稱呼。


呢位仁兄,名字已經多到唔知點叫好


這是從前不曾發生的現象。以前筆者剛開始看球賽,所有球員譯名都非常一致。

與其說各平台在球賽、分析或精華播放方面越來越百花齊放,為何內地的足球傳媒卻能在球員譯名方面保持那香港欠缺的統一性?當然中央電視的影響力也是重要因素,但整體來說,內地的各網絡平台和足球雜誌也沒有出現香港的情況。

筆者覺得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傳媒在譯名方面的創意。如果某一傳媒的譯名未能一針見血,令球迷們感到根深蒂固.....不難想像其他傳媒會採用其他名字。

說到創意,不只是單單以該球員的名字發音譯出中文名字這樣簡單。重要的是如何為譯名灌入靈魂。


"白必圖"這個特別和富創意的名字,為球員灌入靈魂。有助這位本身已經非常出色的球員更富傳奇性,更名垂千古。好譯名,往往令球員更難忘


"Bebeto" ,以現在的思維,被冠以的譯名就是「比比圖」之流。但是八十年代的球壇,就用了令人感到根深蒂固的「白必圖」作譯名。
也許「白必圖」三字和葡語"Bebeto"的發音沒那麼相近,但是就是名字有創意,加上特別的詞彙,為這位本來已經相當好波的巴西球員更富傳奇性,更令人難忘。

從前,意大利的鄧納東尼(Donadoni) 、保加利亞的史岱捷哥夫(Stoichkov) 甚至英格蘭的白賴仁笠臣(Brian Robson) 這些譯名也是有創意有靈魂之作,也令球員更家傳戶曉。

說到詞彙,有評述員朋友曾打趣說,其實香港傳媒改譯名,都是嚟嚟去去嗰三十個字左拼右拼,邊有創意可言?

千禧年初,德國的傳奇門將Oliver Kahn, 叫「簡尼」;
現在,熱刺的22歲中鋒Harry Kane , 又被譯為「簡尼」。令這位英超當紮前鋒失去了點名垂千古的潛力,總是好像活在某人陰影之下,光環被人分了一杯羹之感。
香港傳媒,就只有有線電視不想球迷混肴,而為他冠以「哈利京恩」一名。説到底,又是其他媒體最初欠創意/"hea 改"之過。

最近見到利華古遜年輕中堅Jonathan Tah. 電視台竟然就咁將Tah譯做「達」。為什麼不富點想像力,叫「他亞」也好吧。

其實一個好譯名,對孕育球壇傳奇唔多唔少有點幫助。名字統一化固然重要(最低限度唔會令球迷諗"喂,你講緊邊個?"),但更重要的是創意和詞彙,為譯名灌入靈魂,這才能有助譯名統一。又一個循環。


如果喜歡我們的作品,請讚好【球星台】Face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球星台-Star-Channel-779721032156344/

訂閱我們的YouTube 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0v4xrsbFL-zXGB3A1Wa0w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