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足球發展已超香港?論港台足球差距|守拙
早前守拙曾經發佈過一個名為「寶島足球故事系列」,當中訪問了不少中華台北隊成員,也有訪問一些在台企甲踢球的外藉球員。我們暫時應該不會再更新該系列,但是見到有不少香港球迷說台灣足球發展也快要比香港強了,因此我們決定推出這篇文章,在幾個重點上逐一比較。為了令文章更為持平,我們邀請了友台「sports譯題」主編和東方龍獅球員梁冠聰發表見解。
足球風氣
在足球風氣方面,香港無疑是比較強。在香港不少人都會看英超、西甲等足球比賽,但是在台灣則不是了,他們主要都看棒球。
代表隊排名
香港隊139;中華台北125
對上兩場比賽
柬埔寨1:1香港;香港0:2伊朗
中華台北1:2約旦;中華台北0:2尼泊爾
本地聯賽
香港足球發展再差都好,我們是有港超這個職業聯賽的。相反在台灣的台企甲只是半職業,聞說部份球員更是沒有薪金,兩地的本地聯賽差距甚大。
梁冠聰對此也是有相同的意見,指出這是港台最大的分野。「一個是職業,一個並非職業,這已經差好遠。職業的,我們天天練球,不是職業的,不是經常可以練習。所以默契、個人技術、體能上,會有些距離。」
台灣的球迷又怎樣看呢?sports譯題主編表示:「1至少香港有職業聯賽,成為職業足球員是有可能的。但台灣你若沒踢出成績,除非轉任教練,否則很難繼續靠足球混口飯吃,這就是很多家長不讓小孩踢球的原因,因此,高中大學是個不小的斷層。愛足球可以從球迷當起,也許球隊能落實屬地主義(如台中藍鯨),先從培養球迷開始,讓大家認同了解這項運動。久而久之,大家觀念會改變、會帶到下一代,也許有一天台灣將不再是足球沙漠。」
球隊外援
香港球隊的外援一般在巴西、西班牙等地的低組別聯賽找回來的,近年亦有不少球隊簽入此前已經在印尼、泰國等亞洲地區效力過的外援。台灣球隊的外援有不少是從中北美洲的小國簽回來,也有些是在台灣讀書的留學生。我個人認為香港的外援質素,怎樣秤也比台灣引入的好。
Sports譯題的主編就認為:「我認為台企甲外援素質也許不能說百分百勝過香港,但絕不會輸太多。亞協杯時包含Benchy、朱益成等人表現都不比香港外援遜色。另外大同的Marc和其他幾名外援我覺得都不錯,就是少了與國外球隊較量的機會,難進行比較,如果今年各隊能拿到AFC License,明年亞協杯倒是能期待一下台灣外援們的表現。」
入場數字
香港方面,港超比賽入場人數一般都維持在大約1000人左近,若有大戰則可達到有大約3000~5000人入場。球會亞洲賽和港隊國際賽至少是2000人入場起跳,對手有名氣時,可以達到超過10000人入場。台灣方面,台企甲入場人數一般都不足100人,代表隊比賽時才可能會過千。根據台灣方面的代表隊成員陳庭揚形容,代表隊的比賽也是甚少有全場滿座的情況。他表示僅體驗過一次台北田徑場全場滿座,可是那次在看台的大部份都是客隊球迷……
我們香港人或許不理解為何港台入場人數差距這麼大,sports譯題主編則有一番看法:「足球在台灣是弱勢運動,這是無庸置疑的。之前Louis教練說過,棒球每場比賽投手投出近300球、籃球賽平均26秒出現一次得分,張力皆足夠。先撇開風氣問題不談,足球你在場邊看了近100分鐘搞不好沒半顆進球,加上台灣聯賽節奏還是偏慢了些,因此新觀眾很容易看到打瞌睡……唯有加快比賽節奏.增加傳球流暢度及提升射門把握度,才能創造更具可看性的比賽,也能吸引球迷入場。」
兩地在足球層面上有什麼可以互相學習?
雖說香港和台灣足球各有不同問題,聯賽水平差距也頗大,但是我們邀請到的港台人士都異口同聲覺得兩地可以互相學習。
梁冠聰認為:「我們單純說人家有什麼不好,並不是太好……其實你可以看到,近年他們好多球員都send了出去中甲,我們香港可以仿傚。因為你可以看到例如今年東方的浩瑋(陳浩瑋)、之前的柏良(陳柏良),好多個都證明了這個方法是可行的。他們在中甲踢兩三年,再返回台北隊,整個台北隊水平是得到提升,我認為這個是應該互相學習的。」
Sports譯題主編則說:「我覺得台灣的球風正在改變,但比起香港,還是少了些敢衝敢搶的感覺,也許是香港外籍球員較多!?有時香港比較願意積極進攻,自然創造出更多機會,當然可能台灣實力略遜一些些,但如果能做出更多更勇敢的戰術,更多的射門,才能創造得分機會。只是在後場進行較多傳球,或許提升控球率,但保守了些,也少了點創造力。這點也許能向香港學習。」
看完上述比較,你對港台足球差距有多了點認識嗎?我們還有什麼漏了沒提及嗎?歡迎留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