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叫自己放棄嗎?〉

放棄似乎是一個禁忌。我們未選擇放棄,有時甚至只是叫自己放棄,都已經成為自己的禁忌。

我先說一下放棄,跟為何要放棄。

選擇放棄一件東西很困難,尤其是你特別喜愛的東西。既然是我愛,我花了很多心力、感情下去,要放棄就要割捨。割捨跟放棄是不同的。因為它是一個動作,一個放棄的動作,加上切肉的痛楚和感覺。割捨之後,後來的,就是要面對沒有這個東西的生活。若然是一件物件,如跟我們童年在床上的被舖、毛巾,我們暫且可以找一個陌生的近似品去取替。但若然是一個人,一個朋友,一個跟我們建立起親密感的人,要割捨,就不是那麼簡單。在生活中割捨一個人,跟割捨自己的一部份,我感到分別是不大,就是痛。我為甚麼會成為「我」,很大程度是因為我身邊的人。我吸收身邊的人的想法、感情,繼而成為我的山想法、我的一部份。他們成為我的感覺、我的時間、我的生活。要割捨一個人,要把一部份的「我」否定和忘記,很痛。

選擇放棄一個決定,相對而言,簡單一點。作一個決定,因為我有我的想法,我認為我的想法對身邊的人事物來說會有好處,所以我想做這個決定。我想我的世界美好一點。寫上一句的時候,特別用到「我的世界」這個詞。想作一個決定,我單單只能想像「我的世界」美好一點。要令別人的世界都美好一點,我只能嘗試說服別人:「我的想法其實都不太差。」若然別人不相信你的想法,不覺得你的想法會令「他的世界」好一點,那麼你的想法就完蛋了。你只能作一個改變「你的世界」的決定,而無法改變別人。你可以改變「你的世界」,而無法改變「我們的世界」。或許你都可以改變「我的世界」,但當我不同意時,這個做法往往令「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糟。放棄作一個糟的決定,會令大家都想像世界變得美好一點,但需要放棄自己的想法,一個你曾認為對世界美好一點的想像。

打破自己的想像,其實跟打破自己差不多,都要把一部份的「自己」否定。我常常感受這就是我們不喜歡放棄的原因。相反,堅持不放棄,往往會被視為一種美德,對建造一個美好世界想像的堅持。

那為何我要叫自己放棄?

坦白一點,因為「我的世界」不夠美好。有時一個人的想像甚至不好。我們想世界美好一點,但我們又何曾未試過割捨自己,去接受一個較差的想像。我們取捨、接受我們認為現時最好的世界。我們一方面說服自己這個世界不夠好,但一方面又說服自己接受這個世界已經夠好。很矛盾。我們很清楚自己作過取捨的決定,亦明白別人都嘗試過接受。我們活着的世界總是有些缺陷。

「我想世界美好一點」這個想像,往往建基於一個「世界已經很美好」的想像之上。但我們往往又不能接受「世界已經很美好」的想法。若然「世界已經很美好」,那我們又需要做甚麼呢?我們需要「美好的世界」給我們安全感,但又需要一點「不美好」推動我們繼續前進。

叫自己放棄,或許說多幾個字——放棄自己一點的「不美好」吧。各自的世界中,有各自的「不美好」,亦有各自的「美好」。我無法擁有所有的「美好」,亦不能擁有所有的「不美好」。這些東西不是「我的世界」所獨有。當放棄自己一點的「不美好」,可能要承擔別人的「不美好」,但見到別人的「美好」,而這慢慢成為「我」的一部份,「我們的世界」跟「我們的世界」似乎慢慢貼近了一點... ...

#為日常思緒留下筆記 #Stepasidehk
===== ===== ===== ===== =====
Facebook: 不連貫,Step aside (@stepasidehk)
Fanpiece: 不連貫,Step aside
Instagram: stepasidehk
===== ===== ===== ===== =====
Photo Credit: Photo by Diego PH on Unsplash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