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會看得懂《天氣之子》嗎?

最近《天氣之子》在中國上映,開畫單日票房收4500萬人民幣,普遍評價由6-7分不等。然而,中國人真的看得懂這部電影嗎?

我看了幾個中國人所寫的影評,他們傾向聚焦於《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的比較,但影評會將導演或演員的前作對比並不罕見,故此也不作太多批評。在部分中國人眼中,這是一個「為救妹子,放棄世界」的愛情故事,而且在中國人眼中是部「中二」至極的愛情電影。
每一個人看電影,都可以有不同的感覺,也不能否定中國人對於《天氣之子》的看法,畢竟他們還是擁有評價電影的自由。的確,這是一個「為救妹子,放棄世界」的愛情故事,但在這背後有著更大的意義。在男主角帆高的眼中,女主角陽菜比東京緊要,他們會認為這是編劇為了突顯帆高對女主角的愛,不惜去犧牲東京的崇高表現,而明顯在牆內的人只可以將這種行為理解為「愛」的表現,其實這也沒有不對,愛說電影理論的人都喜歡說這種話。可是,帆高心裡面的想法,恐怕不只是「愛」的表現,電影的前段很努力描述帆高初到東京的生活,雖然過得很辛苦,但他卻很快樂。東京比起他的家,更能讓他真正的快樂,他心裡面對東京是有一種「愛」存在,只是跟陽菜比,東京甚麼都不是⋯⋯
中國人或者會明白,但不可能認同帆高的決定,在一個以「國家」為前提,才有法律和人權的國度,不會認同這種「放棄世界」的想法。而令一眾中國人摸不著頭腦的是那一把槍,中國人更加會想,到底新海誠是否想討論日本「非法管有槍械」的話題。在我的理解,這一把槍若要給予一個定義,那就是「責任」,為甚麼要把這樣的武器給予年輕人,就是他要去拯救這個社會,少女差點被侵犯,警察不救,也沒有一個成年人去幫助他,還讓他成了通輯犯,更想把他拘捕。這根本是某幾個城市發生的事,唯有中國不會發生。槍是極具威脅的武器,而使用他的是個剛滿16歲的少年,為的是救回一個少女,拯救少女的責任落了在這個少年的身上,而他可以做的只有開槍。
電影是一面照妖鏡,看到甚麼就反映著你是甚麼人。年輕人去拯救世界,這件事「中二」嗎?當然不是,看了那麼多的少年漫畫,靠年輕人去救世界的劇情不是經常發生嗎?最好看的故事來自生活,最美的畫面來自年輕人,年輕人做的事根本不是中二,是信仰和希望。中國的年輕人只懂吃喝玩樂,沒有改變世界的決心,冷漠同時自私,不懂愛別人,也不知道甚麼是真正的愛國。如果這是一個中國人的故事,寫的人會寫上放棄北京只要救心儀女孩的故事嗎?就算有這個想法,也過不了審查,清醒一下吧,牆內的人。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