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橋曾經是所有球隊的墳墓,英超4年連續86場聯賽主場不敗的紀錄,但如今成為主場蟲——數據分析車路士的主場緣何如此疲軟
史丹福橋曾經是所有球隊的墳墓,英超4年連續86場聯賽主場不敗的紀錄,但如今成為主場蟲——數據分析車路士的主場緣何如此疲軟
賓尼迪斯上任以來,車路士的主客場狀態有著天壤之別:每當球隊坐鎮史丹福橋,他們在攻防兩端都表現得猶豫不決,蝸行牛步;而當球隊出征客場,藍軍將士卻個個奮勇爭先,反擊犀利。那麼,到底問題出在何處?誠然,車路士在主場的利用的空間比在客場時更加狹小,但是根據數據分析,造成如今窘境的真正原因應該是球隊無法將創造的射門機會轉化為入球。正如下圖所示(統計了最近兩場主場與兩場客場的數據),車路士在射門得分率方面有著顯著差異。主場對QPR,車路士嘗試了15次射門,有13次都無法命中門框範圍,最終也未能取得任何一個入球:射門精度僅僅為可憐的13%。對比作客打史篤城的比賽,雖然球隊的射門次數下降到了8次,但是卻取得了4個入球:射門精度高達75%,射門入球率為50%;同樣的,在主場對修咸時,車路士的射門精度僅為25%,射門入球率也只有17%。而在客場挑戰愛華頓的比賽中,球隊9次射門,射門精度為56%,射門入球率為22%。顯而易見:車路士必須在坐鎮主場時提升他們的射門效率,否則他們很有可能被曼市雙雄(聯賽前2)甩開更大的差距。數據還告訴我們:問題不僅僅出在機會轉化率方面,車路士在主場的比賽方式也和客場截然不同。下面兩幅圖是車路士客場對愛華頓以及史篤克城時場上球員平均主要活動位置的分佈圖。(橘黃色代表車路士)我們可以看到,車路士的陣型保持得相當完好,特別是和愛華頓一役。儘管主力前鋒費蘭度·托利斯的位置回撤得相當深,但是在他身後的三名攻擊手:拉美利斯、夏神特和馬達都充分貫徹戰術思想,一直壓迫在前場位置,給客隊防守隊員製造壓力。在比賽開始的前半個小時,車路士4-3-3陣型中的中場受到愛華頓的壓迫,於是果斷變陣4-2-3-1。由圖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客場作戰的邊後衛來說,艾殊利·高爾和AZP的位置壓得相當靠前,而大衛雷斯和林柏特則在防中位置對雙中堅加利卡希爾和伊雲奴域組成的防線形成保護。★數據3——愛華頓 Vs 車路士
★數據4——史篤城 Vs 車路士
對史篤城,AZP和艾殊利·高爾的位置依然壓得很靠前,同時貝特蘭主要在邊翼位置活動為陣型提供寬度。夏殺特與馬達圍繞丹巴-巴身邊為球隊主力前鋒提供支持。儘管球隊的陣型在這場比賽中並不是那麼明確,但是車路士球員此役保持的陣型寬度是他們在主場作戰是所缺少的。
★數據5——車路士 Vs QPR
★數據6——車路士 Vs 修咸頓
車路士在坐鎮史丹福橋迎戰QPR和修咸頓(尤其是與修咸頓一役)的比賽中,車路士(藍色)的陣型明顯缺乏寬度。夏殺特,奧斯卡和馬達在場上的位置顯得過於重疊。同時,左後衛艾殊利·高爾的位置由於受到對位對手尼達利·基尼的壓迫而回縮,整場比賽尼達利·基尼也讓艾殊利·高爾顯得非常忙碌;右路的AZP迫於杜柏拉度和路基·梭的壓力也不敢冒然向前,事實上,正是肖的積極跑動幫助修咸頓取得了第二粒扳平比數的入球。主場對QPR,在對方11名球員主動交出控球權集體回撤,穩固後防並伺機反擊的情況下,車路士遲遲找不到入球良方,最終也沒能打破場上僵局。儘管邊後衛AZP和貝特蘭壓得十分靠上,但三位前場攻擊手奧斯卡、摩西以及馬連的跑位依然顯得過於集中重疊。無論球隊的主力中鋒是丹巴-巴還是托利斯,這兩場主場的比賽顯現出同樣一個問題:三名位於中鋒身後的前場攻擊手的位置過於重疊。這個問題限制了切爾西在中路的攻堅,而當一個球隊像QPR那樣回撤防守時,車路士的比賽就變會得異常艱難。車路士在對修咸頓時先是以2比0領先,隨後路基·梭和達利·基尼在兩邊對車路士的防線進行壓迫並幫助球隊連扳兩球,他們在兩邊對入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車路士在主場和客場的比賽方式有著明顯的不同。我們再來看看車路士在這兩場主場失利期間的兩場杯賽:首先是足總杯客場5比1完勝修咸頓,然後聯賽杯四強首回合在主場以0比2的比數敗給了史雲斯。車路士自賓尼迪斯上任以來主客場表現的差異在這兩場中比賽尤其明顯。客場比賽,車路士能充分利用場地空間作為他們的優勢;然而坐鎮主場,他們卻難以應付像QPR這種兩邊都回撤很深的球隊。車路士的4-2-3-1有著它獨特的優勢,特別是當球隊出征客場時,前場三名攻擊手都能為球隊的中鋒提供支援,但是藍軍還是需要在陣型上有不同的選擇。因為在主場,尤其是當馬達、夏殺特、奧斯卡同時在場時,他們的位置過於重疊且缺乏寬度,從而導致球隊的控球過於集中在對手早已穩固布防並且嚴密防守的中路。車路士對修咸頓大意失荊州的那場比賽,球隊在下半場顯得過於自滿放鬆,球員們輕易地失球,最終讓修咸頓成功反撲;而對QPR的比賽,修咸頓在比賽中缺乏創造力,也未能有良方攻破敵方城池。隨著史丹福橋球迷的不滿情緒愈演愈烈,賓尼迪斯必須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原文
賓尼迪斯上任以來,車路士的主客場狀態有著天壤之別:每當球隊坐鎮史丹福橋,他們在攻防兩端都表現得猶豫不決,蝸行牛步;而當球隊出征客場,藍軍將士卻個個奮勇爭先,反擊犀利。那麼,到底問題出在何處?誠然,車路士在主場的利用的空間比在客場時更加狹小,但是根據數據分析,造成如今窘境的真正原因應該是球隊無法將創造的射門機會轉化為入球。正如下圖所示(統計了最近兩場主場與兩場客場的數據),車路士在射門得分率方面有著顯著差異。主場對QPR,車路士嘗試了15次射門,有13次都無法命中門框範圍,最終也未能取得任何一個入球:射門精度僅僅為可憐的13%。對比作客打史篤城的比賽,雖然球隊的射門次數下降到了8次,但是卻取得了4個入球:射門精度高達75%,射門入球率為50%;同樣的,在主場對修咸時,車路士的射門精度僅為25%,射門入球率也只有17%。而在客場挑戰愛華頓的比賽中,球隊9次射門,射門精度為56%,射門入球率為22%。顯而易見:車路士必須在坐鎮主場時提升他們的射門效率,否則他們很有可能被曼市雙雄(聯賽前2)甩開更大的差距。數據還告訴我們:問題不僅僅出在機會轉化率方面,車路士在主場的比賽方式也和客場截然不同。下面兩幅圖是車路士客場對愛華頓以及史篤克城時場上球員平均主要活動位置的分佈圖。(橘黃色代表車路士)我們可以看到,車路士的陣型保持得相當完好,特別是和愛華頓一役。儘管主力前鋒費蘭度·托利斯的位置回撤得相當深,但是在他身後的三名攻擊手:拉美利斯、夏神特和馬達都充分貫徹戰術思想,一直壓迫在前場位置,給客隊防守隊員製造壓力。在比賽開始的前半個小時,車路士4-3-3陣型中的中場受到愛華頓的壓迫,於是果斷變陣4-2-3-1。由圖我們可以看到,對於客場作戰的邊後衛來說,艾殊利·高爾和AZP的位置壓得相當靠前,而大衛雷斯和林柏特則在防中位置對雙中堅加利卡希爾和伊雲奴域組成的防線形成保護。★數據3——愛華頓 Vs 車路士
★數據4——史篤城 Vs 車路士
對史篤城,AZP和艾殊利·高爾的位置依然壓得很靠前,同時貝特蘭主要在邊翼位置活動為陣型提供寬度。夏殺特與馬達圍繞丹巴-巴身邊為球隊主力前鋒提供支持。儘管球隊的陣型在這場比賽中並不是那麼明確,但是車路士球員此役保持的陣型寬度是他們在主場作戰是所缺少的。
★數據5——車路士 Vs QPR
★數據6——車路士 Vs 修咸頓
車路士在坐鎮史丹福橋迎戰QPR和修咸頓(尤其是與修咸頓一役)的比賽中,車路士(藍色)的陣型明顯缺乏寬度。夏殺特,奧斯卡和馬達在場上的位置顯得過於重疊。同時,左後衛艾殊利·高爾的位置由於受到對位對手尼達利·基尼的壓迫而回縮,整場比賽尼達利·基尼也讓艾殊利·高爾顯得非常忙碌;右路的AZP迫於杜柏拉度和路基·梭的壓力也不敢冒然向前,事實上,正是肖的積極跑動幫助修咸頓取得了第二粒扳平比數的入球。主場對QPR,在對方11名球員主動交出控球權集體回撤,穩固後防並伺機反擊的情況下,車路士遲遲找不到入球良方,最終也沒能打破場上僵局。儘管邊後衛AZP和貝特蘭壓得十分靠上,但三位前場攻擊手奧斯卡、摩西以及馬連的跑位依然顯得過於集中重疊。無論球隊的主力中鋒是丹巴-巴還是托利斯,這兩場主場的比賽顯現出同樣一個問題:三名位於中鋒身後的前場攻擊手的位置過於重疊。這個問題限制了切爾西在中路的攻堅,而當一個球隊像QPR那樣回撤防守時,車路士的比賽就變會得異常艱難。車路士在對修咸頓時先是以2比0領先,隨後路基·梭和達利·基尼在兩邊對車路士的防線進行壓迫並幫助球隊連扳兩球,他們在兩邊對入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車路士在主場和客場的比賽方式有著明顯的不同。我們再來看看車路士在這兩場主場失利期間的兩場杯賽:首先是足總杯客場5比1完勝修咸頓,然後聯賽杯四強首回合在主場以0比2的比數敗給了史雲斯。車路士自賓尼迪斯上任以來主客場表現的差異在這兩場中比賽尤其明顯。客場比賽,車路士能充分利用場地空間作為他們的優勢;然而坐鎮主場,他們卻難以應付像QPR這種兩邊都回撤很深的球隊。車路士的4-2-3-1有著它獨特的優勢,特別是當球隊出征客場時,前場三名攻擊手都能為球隊的中鋒提供支援,但是藍軍還是需要在陣型上有不同的選擇。因為在主場,尤其是當馬達、夏殺特、奧斯卡同時在場時,他們的位置過於重疊且缺乏寬度,從而導致球隊的控球過於集中在對手早已穩固布防並且嚴密防守的中路。車路士對修咸頓大意失荊州的那場比賽,球隊在下半場顯得過於自滿放鬆,球員們輕易地失球,最終讓修咸頓成功反撲;而對QPR的比賽,修咸頓在比賽中缺乏創造力,也未能有良方攻破敵方城池。隨著史丹福橋球迷的不滿情緒愈演愈烈,賓尼迪斯必須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