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強人系列】看看《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從政時期對英國足球的付出貢獻與過失【沒有戴卓爾夫人的媒體改革及企業私有化,英超或許不會強勢出現】
【回顧強人系列】看看《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從政時期對英國足球的付出貢獻與過失【沒有戴卓爾夫人的媒體改革及企業私有化,英超或許不會強勢出現】
有人誇讚她,當今的足球也反映了她的價值,但那些正面的改革其實是由其他人推動的,希爾斯堡慘劇證明了她及她的政治盟友都不重視足球。
★在戴卓爾夫人當首相的早年,她在唐寧街10號與英格蘭國家隊代表的奇雲·基瑾(左)及曉士交流。
戴卓爾夫人的影響,意見的兩極化是不出所料的,對於她對英國足球的影響都是這樣:
1980年奧運賽艇銀牌得主科林原本對戴卓爾夫人嗤之以鼻,後來卻向她效忠,成為了上世紀年代足球黑暗時代末期的體育大臣。他在星期二稱她是“英國隊最棒的隊長”,又詳細說明了他與戴卓爾夫人一起“面對、應付及尋求根治國內外的足球暴力行為”所作出的貢獻,使英國的體育運動現代化。鮑威爾在《每日郵報》發表的一篇文章稱她對足球暴力採取強硬態度,拯救了英國足球,但只有少數人持有這種觀點。有不少文獻表明,戴卓爾夫人本身對體育沒有很強的交集和密切的關係。在她的11年任內,她未能令英國運動員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1989年又發生了希爾斯堡球場慘劇及後續的事件。她的可靠盟友包括馬約爾、梅勒也承認她並沒有花費多少時間關注體育,特別是足球。通常,英國首相們至少也會在口頭上支持體育及推動足球,戴卓爾夫人卻反其道而行。她用來對付足球暴力的計劃是由盧頓足球會主席、後座議員伊雲斯推行的。該計劃引入了會員卡製度,沒有會員卡的球迷會受到嚴懲,又成立一個強而有力的監管機構監控球迷的一舉一動,但這些措施危害治安,並不受大眾歡迎。在希爾斯堡球場慘劇發生後,泰勒大法官的報告指出這些措施造成了反效果,最終不得不被棄用。
在希爾斯堡球場喪生的96位男人、女人及孩子的親屬會齊聚在晏菲路球場,紀念慘劇24週年。即使身故,這位女首相仍然難逃咎責,這場慘劇畢竟是在她的任上發生的。希爾斯堡球場慘劇獨立調查小組報告還了球迷一個清白,重新確定事發起因是應急預案失靈以及球場看台的不安全性。當局對於真實起因一直極力掩飾,遇難者們因此蒙羞,慘劇的事發原因遭到埋沒。首相卡梅倫在眾議院對那些在看台殞命的死難者家屬鄭重道歉,既為了他們是去至親的悲痛,也為了他們23年來所遭受的“雙重不公正對待”。這是自此後第一次舉行的年度紀念活動。戴卓爾夫人似乎視足球及那些看足球的人們是“與其他政敵同一陣線”,包括那些示威罷工者及左翼人士。她及她的部長經常都把足球比賽說成是“法律和治安問題”。當時的《何時才到星期六》編輯安迪昂斯在2009年發表的一篇文章看得很透徹:1985年發生的兩個球迷慘劇是一個分水嶺。看台暴動是導致5月29日海塞爾球場慘劇39位球迷喪生的直接原因,但他們都急於譴責球迷,而沒有理會導致慘劇發生的其他原因,包括球場嚴重失修及球票的分配方式不當。在海塞爾球場慘劇事件發生的一個月前,巴拉福特的一個木製看台發生火災,導致56人死亡。
英國的足球暴力在國際上惡名昭彰,戴卓爾夫人對足球的態度受此左右,加上球迷對她的反應,造成了社會及文化犬牙交錯的動盪,特別是在體育風氣盛行的北部城市。在她最後一次卸任首相的二十年後,有報導揭發她的部長曾經建議她廢棄利物浦市以“應對經濟衰弱”,戴卓爾夫人有一段時間也似乎想讓足球都走同一條道路。 希爾斯堡球場慘劇獨立調查小組報告極具討論價值,在這厚厚的395頁裡只有一幀彩色照片,顯示戴卓爾夫人與她的新聞秘書伯納德在慘劇發生後的一天站在希爾斯堡球場的看台上,神情嚴肅。這份報告不是“銀色子彈”,沒有指出戴卓爾夫人有預謀中傷球迷,但事件並不是這麼簡單的,首相很快就接受了高級警官的說辭。在當時,許多人都認為警方幾乎就是政府的爪牙。報告又指撒切爾的內閣文件顯示她認為泰勒的報告是對警方“極為嚴重的批評”,並已獲知“南約克郡高級警官近乎是欺詐的辯解似曾相識”,但她仍沒有對這篇小說一般的報告採取任何行動。後來,包括《太陽報》等臭名昭著的媒體因此而給出了定論,她對此負有不可逃避的責任。這篇謊言直至23年後才被占士主教擔任主席的專家獨立調查小組砸碎。更糟糕的是,縱使大量的官方報告都追溯到1923年的擁擠不堪的“白馬決戰”,但戴卓爾夫人並沒有竭力解決球場破落、不安全、不衛生的問題,直接導致1989年4月15日的事件。對她來說,“法律和治安問題”似乎大於一切。諷刺的是,有批評者認為戴卓爾夫人主義反而催生了新式的足球流氓,這些足球流氓身穿著設計師的衣服在遠離球場的地方毆鬥。調查慘劇起因的是泰勒法官,而不是戴卓爾夫人,他把足球引領向一個更光明的未來。爆滿、安全、現代的足球、一季覆蓋138場賽事的直播、價格不斷膨脹的球票及收費及一些球迷感覺到的疏離感,不論是好與壞,這都是泰勒的報告造成的。利物浦大學教授泰勒在2009年於一篇紀念希爾斯堡球場慘劇20週年的文章裡表示他認為泰勒替戴卓爾夫人拯救了足球。足球比賽死而復生,有些人或許不喜歡足球變成這樣,但泰勒在當時為足球謀劃了將來,而戴卓爾夫人卻想把它丟入垃圾桶,正如礦工等其他煙囪工業的工人及藍領都被這樣處理。泰勒報告最重要的建議是利用公帑將首兩級聯賽的球隊球場改為全座席,把破舊不安全的球場變成一家大小都可以在這裡享受和度過一個下午的地方。泰勒的報告並不是唯一一個大幅轉變了足球形象、令日後英超的蓬勃打下基礎的因素,但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其他因素包括(排名不分先後):加扎的淚水及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的凱旋歸來;《All played Out》(譯註:一部記錄1990年界杯的書籍)及《今夜無人成眠》(譯註:被BBC用作1990年世界杯節目的主題曲);《何時才到星期六》(譯註:一份足球月刊)及足球雜誌的文化;閉路電視及治安的改善;尼克-霍恩比的著作《狂熱》成為了流行讀物,令中產人士忽然接受了足球;甚至是酸屋(譯註:一種音樂)。海瑟爾球場、山谷閱兵球場及希爾斯堡球場的事件餘悸猶存,但也不應該忽略撒切爾的政策幾乎是誤打誤撞地塑造出當今英超的藍圖,當中有好有壞。戴卓爾夫人落實了媒體改革,把衛星電視的營運權批給她的其中一位最大的支持者魯珀特,令媒體營運權的價值成倍增長。在過去二十年,頂級聯賽的轉播權由1億901萬英鎊漲至55億英鎊,球員的薪金也水漲船高,吸引了全世界最棒的球員來這裡踢球。英超改革的策劃者及資金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來自雅息士郡的投機者蘇格也來摻一腳,他憑著衛星天線的生意致富,他向奇瑟姆暗示他應該要“把他們(ITV)打得一敗塗地”,幫助天空體育在1991年取得英超的直播權,當時英超只是剛剛成形。不論他們的個人政治傾向如何,水晶宮主席羅恩、當年熱刺老闆奧雲及車路士的Bates似乎是戴卓爾夫人主義及其價值的活化石。福兮禍所依,英超的成形就是她在1980年代中期放權金融市場的“重磅炸彈”的足球版,令大球會得以重創足總,最終英足總被架空,就像市政府的權力旁落一樣。那些出現在星期一晚上各個電視頻道上,拿著大哥大、駕駛著保時捷911、穿著格子襯衫及紅色肩帶在舞會上跳著難看舞蹈的雅皮士可以買賣曼聯和熱刺的股票了。“光柱”法案容許球會可以在1980年代像戴卓爾夫人的私人企業那樣在股票市場上市,隨後英超得到蓬勃發展。在這個全球化的新紀元,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及“贊助者”都可以湧進來,以謀取利潤及提高聲譽。到現在,這已經發展成滲透到各地球迷生活的國際商品。隨著他們的商業、比賽日及電視收益飆升,球會在紐約及新加坡上市,成為了可供海外基金買賣的實體。曠日持久的朴切茅夫事件將會在高等法院得到最終的裁決,值得注意的是泰勒法官的先見之明,他寫道:管理層爭奪權利,投機買賣股份。在這些球會裡,有時可以說明這些人當董事只是為了個人的金錢利益及社會地位,而不是代表球迷和消費者領導球會。大衛-康恩已經詳細記述過,這是這個國家不斷塑造足球的過程的一部分。一些評論員在過去24小時談論到,德國的發展道路表明撒切爾用以振興經濟的強心針或許可以做得較柔和,不需要令國家的社會結構受到強烈的衝擊,因此康恩及其他人都提出德甲或許為英超聯賽提供了另一個方向。實際上,正如德蘭在星期二於《衛報》發表的一篇文章說道,我們依然生活在“戴卓爾夫人的土地”上,雖然她本人決意要根絕足球的禍根,但現代足球卻也在她執政期間大受打擊。新工黨重塑了戴卓爾夫人主義的某些內涵,卻從未拋棄其中心思想。英超聯賽也是這樣,雖然英超變得越來越成熟,但從未失去自由市場的特徵。這自然是不可避免的,雖然英超的締造者們堅稱,比起意甲或者西甲來,英超在分配方式上已經非常多元化了,但其貧與富、贏家與輸家的巨大分野、不顧後果地冒險所得的收穫及注重利益最大化的本質表明戴卓爾夫人的影子仍在。
原文
有人誇讚她,當今的足球也反映了她的價值,但那些正面的改革其實是由其他人推動的,希爾斯堡慘劇證明了她及她的政治盟友都不重視足球。
★在戴卓爾夫人當首相的早年,她在唐寧街10號與英格蘭國家隊代表的奇雲·基瑾(左)及曉士交流。
戴卓爾夫人的影響,意見的兩極化是不出所料的,對於她對英國足球的影響都是這樣:
1980年奧運賽艇銀牌得主科林原本對戴卓爾夫人嗤之以鼻,後來卻向她效忠,成為了上世紀年代足球黑暗時代末期的體育大臣。他在星期二稱她是“英國隊最棒的隊長”,又詳細說明了他與戴卓爾夫人一起“面對、應付及尋求根治國內外的足球暴力行為”所作出的貢獻,使英國的體育運動現代化。鮑威爾在《每日郵報》發表的一篇文章稱她對足球暴力採取強硬態度,拯救了英國足球,但只有少數人持有這種觀點。有不少文獻表明,戴卓爾夫人本身對體育沒有很強的交集和密切的關係。在她的11年任內,她未能令英國運動員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1989年又發生了希爾斯堡球場慘劇及後續的事件。她的可靠盟友包括馬約爾、梅勒也承認她並沒有花費多少時間關注體育,特別是足球。通常,英國首相們至少也會在口頭上支持體育及推動足球,戴卓爾夫人卻反其道而行。她用來對付足球暴力的計劃是由盧頓足球會主席、後座議員伊雲斯推行的。該計劃引入了會員卡製度,沒有會員卡的球迷會受到嚴懲,又成立一個強而有力的監管機構監控球迷的一舉一動,但這些措施危害治安,並不受大眾歡迎。在希爾斯堡球場慘劇發生後,泰勒大法官的報告指出這些措施造成了反效果,最終不得不被棄用。
在希爾斯堡球場喪生的96位男人、女人及孩子的親屬會齊聚在晏菲路球場,紀念慘劇24週年。即使身故,這位女首相仍然難逃咎責,這場慘劇畢竟是在她的任上發生的。希爾斯堡球場慘劇獨立調查小組報告還了球迷一個清白,重新確定事發起因是應急預案失靈以及球場看台的不安全性。當局對於真實起因一直極力掩飾,遇難者們因此蒙羞,慘劇的事發原因遭到埋沒。首相卡梅倫在眾議院對那些在看台殞命的死難者家屬鄭重道歉,既為了他們是去至親的悲痛,也為了他們23年來所遭受的“雙重不公正對待”。這是自此後第一次舉行的年度紀念活動。戴卓爾夫人似乎視足球及那些看足球的人們是“與其他政敵同一陣線”,包括那些示威罷工者及左翼人士。她及她的部長經常都把足球比賽說成是“法律和治安問題”。當時的《何時才到星期六》編輯安迪昂斯在2009年發表的一篇文章看得很透徹:1985年發生的兩個球迷慘劇是一個分水嶺。看台暴動是導致5月29日海塞爾球場慘劇39位球迷喪生的直接原因,但他們都急於譴責球迷,而沒有理會導致慘劇發生的其他原因,包括球場嚴重失修及球票的分配方式不當。在海塞爾球場慘劇事件發生的一個月前,巴拉福特的一個木製看台發生火災,導致56人死亡。
英國的足球暴力在國際上惡名昭彰,戴卓爾夫人對足球的態度受此左右,加上球迷對她的反應,造成了社會及文化犬牙交錯的動盪,特別是在體育風氣盛行的北部城市。在她最後一次卸任首相的二十年後,有報導揭發她的部長曾經建議她廢棄利物浦市以“應對經濟衰弱”,戴卓爾夫人有一段時間也似乎想讓足球都走同一條道路。 希爾斯堡球場慘劇獨立調查小組報告極具討論價值,在這厚厚的395頁裡只有一幀彩色照片,顯示戴卓爾夫人與她的新聞秘書伯納德在慘劇發生後的一天站在希爾斯堡球場的看台上,神情嚴肅。這份報告不是“銀色子彈”,沒有指出戴卓爾夫人有預謀中傷球迷,但事件並不是這麼簡單的,首相很快就接受了高級警官的說辭。在當時,許多人都認為警方幾乎就是政府的爪牙。報告又指撒切爾的內閣文件顯示她認為泰勒的報告是對警方“極為嚴重的批評”,並已獲知“南約克郡高級警官近乎是欺詐的辯解似曾相識”,但她仍沒有對這篇小說一般的報告採取任何行動。後來,包括《太陽報》等臭名昭著的媒體因此而給出了定論,她對此負有不可逃避的責任。這篇謊言直至23年後才被占士主教擔任主席的專家獨立調查小組砸碎。更糟糕的是,縱使大量的官方報告都追溯到1923年的擁擠不堪的“白馬決戰”,但戴卓爾夫人並沒有竭力解決球場破落、不安全、不衛生的問題,直接導致1989年4月15日的事件。對她來說,“法律和治安問題”似乎大於一切。諷刺的是,有批評者認為戴卓爾夫人主義反而催生了新式的足球流氓,這些足球流氓身穿著設計師的衣服在遠離球場的地方毆鬥。調查慘劇起因的是泰勒法官,而不是戴卓爾夫人,他把足球引領向一個更光明的未來。爆滿、安全、現代的足球、一季覆蓋138場賽事的直播、價格不斷膨脹的球票及收費及一些球迷感覺到的疏離感,不論是好與壞,這都是泰勒的報告造成的。利物浦大學教授泰勒在2009年於一篇紀念希爾斯堡球場慘劇20週年的文章裡表示他認為泰勒替戴卓爾夫人拯救了足球。足球比賽死而復生,有些人或許不喜歡足球變成這樣,但泰勒在當時為足球謀劃了將來,而戴卓爾夫人卻想把它丟入垃圾桶,正如礦工等其他煙囪工業的工人及藍領都被這樣處理。泰勒報告最重要的建議是利用公帑將首兩級聯賽的球隊球場改為全座席,把破舊不安全的球場變成一家大小都可以在這裡享受和度過一個下午的地方。泰勒的報告並不是唯一一個大幅轉變了足球形象、令日後英超的蓬勃打下基礎的因素,但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其他因素包括(排名不分先後):加扎的淚水及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的凱旋歸來;《All played Out》(譯註:一部記錄1990年界杯的書籍)及《今夜無人成眠》(譯註:被BBC用作1990年世界杯節目的主題曲);《何時才到星期六》(譯註:一份足球月刊)及足球雜誌的文化;閉路電視及治安的改善;尼克-霍恩比的著作《狂熱》成為了流行讀物,令中產人士忽然接受了足球;甚至是酸屋(譯註:一種音樂)。海瑟爾球場、山谷閱兵球場及希爾斯堡球場的事件餘悸猶存,但也不應該忽略撒切爾的政策幾乎是誤打誤撞地塑造出當今英超的藍圖,當中有好有壞。戴卓爾夫人落實了媒體改革,把衛星電視的營運權批給她的其中一位最大的支持者魯珀特,令媒體營運權的價值成倍增長。在過去二十年,頂級聯賽的轉播權由1億901萬英鎊漲至55億英鎊,球員的薪金也水漲船高,吸引了全世界最棒的球員來這裡踢球。英超改革的策劃者及資金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來自雅息士郡的投機者蘇格也來摻一腳,他憑著衛星天線的生意致富,他向奇瑟姆暗示他應該要“把他們(ITV)打得一敗塗地”,幫助天空體育在1991年取得英超的直播權,當時英超只是剛剛成形。不論他們的個人政治傾向如何,水晶宮主席羅恩、當年熱刺老闆奧雲及車路士的Bates似乎是戴卓爾夫人主義及其價值的活化石。福兮禍所依,英超的成形就是她在1980年代中期放權金融市場的“重磅炸彈”的足球版,令大球會得以重創足總,最終英足總被架空,就像市政府的權力旁落一樣。那些出現在星期一晚上各個電視頻道上,拿著大哥大、駕駛著保時捷911、穿著格子襯衫及紅色肩帶在舞會上跳著難看舞蹈的雅皮士可以買賣曼聯和熱刺的股票了。“光柱”法案容許球會可以在1980年代像戴卓爾夫人的私人企業那樣在股票市場上市,隨後英超得到蓬勃發展。在這個全球化的新紀元,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及“贊助者”都可以湧進來,以謀取利潤及提高聲譽。到現在,這已經發展成滲透到各地球迷生活的國際商品。隨著他們的商業、比賽日及電視收益飆升,球會在紐約及新加坡上市,成為了可供海外基金買賣的實體。曠日持久的朴切茅夫事件將會在高等法院得到最終的裁決,值得注意的是泰勒法官的先見之明,他寫道:管理層爭奪權利,投機買賣股份。在這些球會裡,有時可以說明這些人當董事只是為了個人的金錢利益及社會地位,而不是代表球迷和消費者領導球會。大衛-康恩已經詳細記述過,這是這個國家不斷塑造足球的過程的一部分。一些評論員在過去24小時談論到,德國的發展道路表明撒切爾用以振興經濟的強心針或許可以做得較柔和,不需要令國家的社會結構受到強烈的衝擊,因此康恩及其他人都提出德甲或許為英超聯賽提供了另一個方向。實際上,正如德蘭在星期二於《衛報》發表的一篇文章說道,我們依然生活在“戴卓爾夫人的土地”上,雖然她本人決意要根絕足球的禍根,但現代足球卻也在她執政期間大受打擊。新工黨重塑了戴卓爾夫人主義的某些內涵,卻從未拋棄其中心思想。英超聯賽也是這樣,雖然英超變得越來越成熟,但從未失去自由市場的特徵。這自然是不可避免的,雖然英超的締造者們堅稱,比起意甲或者西甲來,英超在分配方式上已經非常多元化了,但其貧與富、贏家與輸家的巨大分野、不顧後果地冒險所得的收穫及注重利益最大化的本質表明戴卓爾夫人的影子仍在。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