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論】為何英超會出現咁多富豪,錢從那裏來?

【專家評論】為何英超會出現咁多富豪,錢從那裏來?
翻開2014年夏窗的賬目單,英超再一次搶得了支出榜的頭把交椅,保持與西甲聯賽近2倍的差距。對比其去年的成績,甚至提高了1億多英鎊。而收支平衡上更不必多說,英超在球員轉會上的淨支出竟比第二名高出了435%。在歐洲財政公平政策下,曾經的很多金元巨鱷都有收手的跡象,為何唯獨英超仍然不計成本地燒錢呢?仔細想想,英超在歐戰積分上早已不是第一位,在臨時積分中更是已經被德甲超越,滑落到第三。聯賽中的大牌球星集體加盟西甲的同時,英格蘭國家隊依然甩不掉“歐洲中國隊”的帽子。但不可否認的是,英超聯賽的吸金能力依然毋庸置疑,這也是人們還是會脫口而出“第一聯賽”的原因。連收費看球還難以成為習慣的中國,都為英超的收入貢獻了力量,更別說在英國和其他足球發達地區了。說到收入高,首先要認清的是收入來源。如今的足球球會在日常運營上的收入主要有三部分構成:比賽日收入,轉播分紅,以及商業收入。本文將依次通過這三方面來分析英超相較於其他聯賽更有商業價值的深層原因。
比賽日收入,簡單來說就是門票和季票收入。新球季英超單場門票最貴的是阿仙奴,最高價格可以達到97英鎊,但這樣的價格並不算高。根據BBC的統計,歐洲主流聯賽,AC米蘭的單場最高298英鎊的球票高居榜首,而包括國際米蘭,西甲雙雄,巴黎,馬賽等球隊都有遠高於100英鎊的售價。可是令人困惑的是,對比歐洲前20名的球隊收入分佈,我們可以看到,曼聯,阿仙奴,車路士等英超豪門反而在比賽日收入上遠高於PSG,AC米蘭等球隊,而這也恰恰代表了整體英超的形勢:雖然高價位票價低,但是價格差較小,且上座率的數字更是讓人吃驚。本季巴塞的單場最低票價為15.79鎊,而前文提到的AC米蘭則只有14英鎊,然而利物浦的單場最低票價就是40英鎊。在最便宜的單場球​​票中,車路士的50英鎊冠絕英超。相較而言,諸如李斯特城,侯城等成績一般的中小城市球隊,他們的門票就稍微便宜一些,可最低也有20英鎊。總體來說,英超的平均球票價格在40英鎊左右。從數量上來看,低價票自然比那些298鎊的要多得多,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AC米蘭的比賽日收益只有車路士的1/4了。同時英超球會的上座率絕對震撼,一組數據可以直觀對比下目前的四大聯賽。上座率90%以上的英超球隊是16個,其餘三大聯賽共有9個。場均上座人數達到2萬以上的英超球隊19個,第二的德甲是16個。在球票價格高,上座人數也高的情況下,英超沒有理由賺得少。上座率高當然也會讓黃牛賺個痛快。
可以想像,在觀眾如此高的熱情下,季票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通過對比發現,各聯賽頂級球隊的季票均價其實差距並不大,可是護級隊呢?12/13球季降級的雷丁最低季票價格為400英鎊,這個數字同他們的排名一樣位居倒數三位,卻超過所有西甲,意甲,德甲的球會的最低季票價格。更別說諸如阿仙奴當季最低900鎊的“怪獸級”季票和每年近5%的增幅了。最近聽說一位槍迷朋友,來英國已經8年。從第一年開始排隊購買季票,終於在今年如願以償。再比如利物浦的季票已經需要至少等待2年才能有機會買到,每年續購季票的球迷超過90%。在保持高昂的定價下還能保證近乎100%的上座率,門票真是讓英超各隊賺得盆缽滿盈。英超比賽日收入遙遙領先的原因並不在於豪門,而是在於中下游球隊。事實上,近些年我們總能看到類似於“英超升班馬QPR的全隊工資高於AC米蘭”這樣的新聞。為何在歐聯和歐霸盃名額幾乎沒有太大新意的情況下,中下游球隊還能在市場中接連有大手筆呢?這就引出了英超聯賽金錢的命門——轉播。在新的2013/14-2016/17球季三年轉播合同下,英超每年將有22億歐元的轉播收入,相較於上一個週期上漲了52%。如此大規模的漲幅體現了球迷對聯賽的喜愛。在英國本地,天空體育電視台基本壟斷了英超直播。為了收看英超,球迷每個月需要支付至少40鎊的費用,還只有全國直播的比賽,沒有選擇的餘地。BT體育每周也有個別賽事直播,同樣收費不菲。連中國球迷都慢慢習慣上付錢看英超,可以看到英超的影響力以及轉播收入的大幅提升。橫向對比來看,意甲的每年轉播收入約為9.75億歐元,西甲為7.1億歐元,德甲更是只有5.41億歐元。而同時,這三大聯賽的增幅都維持在7%-12%左右,從長遠上看有被英超甩開的趨勢。不過讓英超總體呈現欣欣向榮景象的還是英超轉播費的平均分配製度。從英超元年開始,每年的轉播收入進行分配時分四個類別。首先是國內轉播收入的一部分平均分配給各球會;其次是根據全國轉播比賽的數量發放轉播的“設備費”;第三點是根據排名依次分發剩餘的獎勵;最後則是全部20支球隊平攤國際轉播收益。例如,英超2013/14球季將22億歐元收入中的19.2億歐元(15億英鎊)都分給了球會,而由於相當部分的國內轉播和所有的海外轉播收益都是平均分配,所以我們看到排名榜尾的卡迪夫城都獲得了6208萬英鎊的轉播收益。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英冠升班附加賽被稱作“九千萬英鎊大戰”,而歐聯附加賽只有“區區”三千萬歐元了。
http://www.standardmedia.co.ke/images/saturday/gunners879789.gif
客觀來講,這樣的分配製度有種劫富濟貧的感覺。海外轉播收入的大部分是由豪門帶來,卻被中小球會瓜分了。但不得不說,正是這樣持續了20多年的製度,給英超的繁榮奠定了好的基礎。大球會並沒有因為利益被瓜分而反對這項政策,因為只有聯賽的持續發展才能讓球會得到更多的收益。從數據上看,英超的轉播收入榜首與榜尾的比是1.6:1, 比德甲的2.5:1和意甲的4.4:1都要低,更不用說分頭談轉播權的西甲了(7:1) 。所以西甲固然有兩大超級豪門,但小球隊無法從中分得一羹,也無力追尋大牌的球員。這個夏天西甲兩大豪門和馬德里體育會三支球隊的支出占到了整個西甲支出的81%。反觀英超,小球會在轉會市場的大動作早已不是怪事。這個夏窗,英超除去歐聯球隊外,曼聯,愛華頓,熱刺,侯城,修頓,QPR,水晶宮,韋斯咸和紐卡素均花費超過3000萬英鎊進行引援,其他四大聯賽只有華倫西亞和祖雲達斯勉強達到這個數字。這也不難理解為何英超冷門迭爆,而小球會之間的比賽也不乏看點。最後,球隊的商業開發能力也是關鍵。這些年致力於開拓亞洲市場的英超用事實證明,改變比賽時間絕對是穩賺不賠。例如下午15點的比賽,在亞洲便是晚上10點或者11點,因此光是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轉播權收入就達到了每年2.5億英鎊。同時,在與美國NBC電視台簽約合作後,英超在美國的觀眾人數直線上升,因為開球時間一般都是上午或者中午,並不會與橄欖球,棒球等賽事衝突。根據最新的數據,每年英超的海外轉播費總額高達6.81億英鎊,而德、意、西、法四大聯賽之和只有3億英鎊。除了迎合海外球迷看球時間外,季前賽也是撈錢的好去處。球員在夏天都成了空中飛人。英超不僅在海外季前賽球隊數量上排名第一,還通過參加“吉尼斯盃”以​​及開設“英超亞洲杯”等不同方式賺錢。最近英超甚至在考慮將季中的比賽移至海外進行。當然海外會員也是一部分,英超目前擁有的海外會員數量為全世界第一,球會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球迷提供各種服務,以此吸引支持者來進行消費。另一種商業運作便是讚助商。從球場到運動飲料,從衣領到球襪,沒有哪個地方是不能贊助的。升班馬QPR與亞洲航空公司(Air Asia)簽署了一份每年200萬英鎊的讚助合同,這個數額已經和倫天拿等歐洲中上游球隊基本相仿了。下圖中看到的是球衣贊助的數額。而同樣的,在球衣銷量前十位中,英超仍有五支球隊上榜。可以說,單單球衣和球迷產品的開發上,英超又一次全面領先歐洲。
總結
說到底,收益的真正核心問題是比賽內容。就好比中超球隊幾乎無法從轉播中獲利一樣,英超正是因為比賽內容有了保證,才獲得了本土球迷的忠誠從而在門票中獲益,獲得了世界球迷的青睞從而在轉播中獲益,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從而在商業活動中獲益。雖然地球上最好的球員都在西甲,也不妨礙英超大開大合的進攻節奏,精彩紛呈的教練鬥法,和無法預知的賽事比數。而同時,巨額的收入帶來了更好的教練,設施,和球員,讓英超的觀賞性繼續提升。這樣的良性循環,英超最先把握住了機遇,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無可厚非的是,巨額收益的到來是有巨額的支出為基礎。英超的負債也每年高居榜首,以致於近幾年被德甲在淨收入榜單上一舉超越。相較於德甲穩紮穩打的“球會零赤字”政策,英超給與了球隊更大的發展空間。高投入帶來的很可能是之後的高回報,正如同PSG和曼城。即使在初期負債累累,但是隨著球星的相繼加盟,歐洲賽事的競爭力提高,他們即使投入減少,收益也保持相當可觀的增幅。金元盛世,唯我英超!在歐洲財政公平政策的限制下,英超的負債連續四年下降,收入則繼續穩步提升。即使追兵們不斷效仿,相信在短時間內,大家心目中的“第一聯賽”寶座仍然是無法撼動的。英超聯賽以敏銳的商業嗅覺,通過各個渠道的開源措施和商業規劃,造就了自己的繁榮。



轉至:長不大的麥扣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