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接中國訂單,美國科技巨頭選擇更模糊的安全邊界


有這麼三家中國科技公司:其中一家接受前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的技術指導;另一家則負責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開發電子設備;第三家則為中國空對空導彈研究學院提供技術支持。除了和中國軍方聯繫緊密以外,這三家公司還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三家公司都是美國科技巨頭的合作伙伴。目前 IBM、思科系統公司(Cisco Systems)以及微軟公司(Microsoft)分別與這三家中國科技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儘管上述中方企業從未主動向外公開與中國軍方的聯繫,但這類合作還是在美國防務共同體(Defense Community)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前美國軍方官員和分析師等人員紛紛對此作出評論。不論是通過與中方企業分享技術、授予中方企業技術使用權還是與中方企業共同開發先進技術,任何一種合作方式對於美國科技企業的業務增長而言都大有裨益,但美國安全專家卻擔心這種合作方式或許會損害美國國家安全。

儘管公司之間的合作所分享的往往是商業內容,但其中所涉及的技術卻可能關乎國防利益。美方擔憂美國科技公司和中國公司的廣泛合作會快速提升中國的基礎技術水平,進而使中國軍方的科研能力及運營水平從中受益。

與美國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關係緊密的「防務集團」(Defense Group)於上週公開了一份報告,防務集團在報告中稱 IBM 與中方企業的合作關係已經危及美國國家安全,儘管 IBM 堅持認為這只是其貫徹全球化戰略「Open Power」的一項正常舉措。

「IBM 公司的舉措無異於陷美國國家及經濟安全於險境,同時也讓全球客户置身於網絡攻擊的威脅之中。這種舉措無疑觸犯了美國政府數十年來針對高性能計算所作出不擴散政策。」防務集團在報告中寫道。

IBM 公司發言人愛德華 · 巴比利(Edward Barbini)拒絕接受防務集團在報告中所下的結論,並表示防務集團針對 IBM 公司在華措施的解讀是完全錯誤的。

其他安全專家紛紛對防務集團的報告表示認可。美國防務集團由前國防部官員詹姆斯 ·P· 韋德(James P. Wade)於 1987 年創立,韋德先生還是「震撼與威懾」軍事學説的發起人之一。一直以來防務集團針對中國所採取的策略都頗為苛刻,集團還為美國政府提供機密軍事和情報分析。除此以外,美國防務集團還會與美中經濟和安全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Commission)等羣體進行合作,美中經濟和安全委員會的職能主要是檢驗中美合作內容對雙方國家安全的影響。


美國國防部拒絕針對此報告發表評論。

「我們需要考慮清楚出售先進技術可能會帶來什麼後果,因為一旦考慮不慎,針對先進技術的出售行為有可能會損害國家安全。」海軍上將丹尼斯 ·C· 布萊爾(Dennis C. Blair)説道。布萊爾是現任太平洋司令部(Pacific Command)部長,他於 2009 至 2010 年期間曾任美國國家情報局局長。

據布萊爾透露,美國政府針對公司出售技術行為的準則如下:允許公司出售那些可以在世界市場內廣泛獲取的技術,但禁止出售有可能被用作軍事用途的先進技術,負責管控國外公司技術收購事項的政府機構需要加強安全意識。

儘管存在安全隱患,但這類合作並沒有違反美國法律。IBM 與中方企業的合作項目便成功通過了美國政府的審查,此前美國政府曾針對本土科技公司出售技術的行為是否有利於外國軍事實力增長的問題發起審查,這次審查的結果表明出售商業技術的行為有可能會威脅國家安全。在今年二月份,美國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稱中國目前有 4 個超級計算機項目通過英特爾公司(Intel)在華的合作伙伴浪潮集團成功取得了英特爾公司的芯片。「這種行為有危害美國國家安全以及侵犯美國國家利益的嫌疑。」美國商務部表示。為了規避觸犯美國法律,目前英特爾公司已經停止向中國地區銷售高性能芯片類產品。

在今年五月份,美國海軍表示由於 IBM 公司選擇向中國電腦廠商聯想公司出售電腦業務部門,海軍部隊決定對部隊的電腦服務器進行更換。IBM 公司則迴應稱這次出售已經通過了美國政府的審查。

我們很難判定這類合作究竟是禍是福,因為美國公司之所以會選擇和中國擁有軍方背景的公司進行合作完全是全球化進程的一個自然結果。分析師表示,任何針對美國公司與中國公司就商業技術進行合作的行為都勢必會損害美國公司的全球競爭力。

「一旦考慮到中國市場的規模,我們很難對其進行割捨。」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分析師斯科特 · 肯尼迪(Scott Kennedy)表示。

IBM 及其他美國科技公司紛紛表示它們與中方企業的合作關係並不會給國家安全帶來危害,並堅稱自己在合作過程中將始終遵守美國法律的要求,它們對這些公司一視同仁。

IBM 公司發言人巴比利表示,「Open Power」計劃並非僅針對中國,公司在計劃中所提供的技術完全出於屬於商業範疇之內,這類通用範疇內的技術無需得到美國政府的出口授權。巴比利還補充稱 IBM 公司所有的銷售行為以及技術授權協議都符合美國出口條例的規定,並明確公司會要求合作伙伴共同遵守相關規定。

微軟公司表示其目前正在和中國一家國有防務企業洽談合作事宜,但微軟公司強調這次與中國軍方背景企業的合作並無任何特殊之處,合作內容和其他系統整合商相比並沒有什麼差異。思科公司發言人則表示他們與中資公司的技術開發合作需要得到兩國政府的允許才會進行。

美國科技公司曾經和中國政府進行過長期合作,在近兩年中,首都北京致力於推動中美兩國的企業開展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例如成立合資公司以及通過協議進行技術交易等。中國政府以廣闊市場規模的准入機制作為籌碼驅使更多的美國科技公司主動尋求中方企業的合作。

這些措施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雙方的合作熱情。在這些措施的驅動下,IBM 公司不久便開始和蘇州國芯科技有限公司、華勝天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浪潮集團等企業開展合作。從這三家企業的網站及其公開資料可知,這三家企業皆有政府背景,它們主要為中國政府開發先進技術並將其出售給中國軍方客户。

在上一個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美國之際,思科公司宣佈和浪潮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浪潮集團是中國一家服務器生產商,它所服務的客户包括中國空對空導彈研究學院。而微軟公司則宣佈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達成合作協議,後者是一家中資國有防務公司,旗下擁有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開發電子設備的前軍方研究機構。

許多美國科技公司都與擁有類似背景的中方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在去年,英特爾公司甚至還入股了清華控股有限公司的一家下屬子公司——中國新興微型芯片廠商紫光集團旗下的展訊通信和鋭迪科公司。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則選擇向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出售其中國子公司 51% 的股份。戴爾公司表示他們計劃至 2020 年底將會在中國市場上投入 1250 億美元的金額。

浪潮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清華控股和蘇州國芯等公司均未有就合作事宜發表評論,英特爾、惠普以及戴爾公司也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

「中國國資企業的使命當然是為政府服務,而美國公司則表示它們只對投資者負責。」安可顧問有限公司(APCO Worldwide)的董事長詹姆斯 · 麥克雷格(James McGregor)説道,「那麼應該由誰來對美國負責呢?」

美國防務集團在針對 IBM 公司的報告中表示 IBM 和中方企業的合作關係過於密切。美國防務集團在報告中通過公共資訊舉證了中國政府針對 IBM 公司項目的資助計劃與軍方的利益聯繫緊密。在項目中,IBM 公司向其合作伙伴授予了微型芯片、服務器及軟件等領域的知識產權。

IBM 公司與合作伙伴華勝天成進行技術整合由前中國海軍少將、現任中國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沈昌祥進行監督。美國防務集團在報告中表示,蘇州國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為中國武器控制平台提供微型芯片,浪潮集團則直接向中國軍方出售手持電腦及通信軟件等產品。美國防務集團為報告所起的名字為:「開放的力量,潛在的危機:論 IBM 公司與中國企業的合作關係」。

美國防務集團拒絕透露這份報告的委託人究竟是私人客户還是政府團體,他們表示公司的政策要求保密資金的來源,因而拒絕透露詳細信息。

「報告中所有的信息都來自於公開資訊,只有分析是我們自己做的。」美國防務集團在一份聲明中寫道,「不論資助報告的資金來自何處,我們一直竭盡全力保持報告的客觀性。」

布萊爾少將認為這份報告的作用在於再次檢視 IBM 公司的動機並喚起公眾的注意。美國防務集團旗下的一個情報部門由詹姆斯 · 穆爾維農(James Mulvenon)擔任領導,在進入美國防務公司之前,穆爾維農是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研究員。據穆爾維農透露,該情報部門擁有通過了美國政府忠誠度調查的語言學家及數字化專家。

儘管美國防務集團的報告僅針對 IBM 公司,但分析師認為隨着軍事技術和商業技術之間的界限日漸變得模糊,美國政府很難去界定哪些商業合作將會使中國軍方從中獲益。

「我們不難發現中國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進軍方企業與民間企業的整合工作,在這個背景下,想要區分軍用及商用技術將會變得更加複雜。」中國國防事項專家、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教授張太銘説道。

文章來源:NYTimes,由 TECH2IPO / 創見 阮嘉俊 編譯,首發於 TECH2IPO / 創見(http://tech2ipo.com)轉載請保留此信息


資料來源:TECH2IPO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