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迷妹」願意為明星VR內容出多少錢?
不久前,我走訪了一家做 VR 內容的公司。另闢蹊徑,實在不錯。
本來想好好寫一下他們,可惜他們稍後要開發佈會,要求我不要太早發出來。然而我又不打算拖到很晚寫,於是就取個巧——根據這次談話,總結一下他們做 VR 的思路。不提他們名字了就。
VR 技術高不可及,內容才是求勝之道
如果評價 VR 市場的成熟程度,再外行的人也知道,VR 的市場教育遠未結束,不但還遠遠不能脱離資本幫襯,順理成章地自然發展,想看到高歌猛進爆發增長那一天,都説不好還要過多久。
目前,做 VR 的人不少,投資 VR 的錢也不少,但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的先驅者,最後多數是要有去無回的。用不着扼腕歎息,任何一個風口出現時,平時精明狡詐的商人都會勇敢起來,化身冒險 家。這也不是多麼高尚的事情,大家都在賭自己是活到最後賺到大錢的少部分,目的很單純。
然而,現在的 VR 市場,又絕非廣袤的處女地,誰勇敢跑在前頭誰就能插旗的。原因在於,雖然 VR 的民用市場還很不成熟,老百姓普遍還沒有購買 VR 設備的意願,然而 VR 的上游卻已經被牢牢把持了。Oculus、HTC 和 SONY 三家,以及後來居上的 Google,早已貫徹了各自的 VR 理念,拿出了堪可一用的 VR 設備,實在領先其他企業太多。
國內雖然有一大堆做 VR 頭顯的廠家,卻普遍是在低質低價市場窮折騰,沒有逆襲的機會。可以説,VR 技術、設備這一行,一開始就是大公司入場,不僅國內,全世界都沒太多空間了,投資人最好也別把錢浪費在這上面。做 VR 設備,可以,中國在低端產品層面的競爭力還能再保持幾年。然而做這個,就別自稱創業,也別去拿風投了——那就是個生意,跟賣雞蛋沒兩樣。
而如果放棄技術層面,VR 內容還是大有可為的。在影視、遊戲、醫療、教育、旅遊、房地產乃至社交(別忘了 Oculus 的爸爸 Facebook)領域,VR 都被寄予厚望。其實,不僅限於廣告、會展,在許多行業的商用層面,VR 都積累了一些應用案例,然而距離民用還都遙遠得很。
遙遠的原因大家也都清楚,現在的 VR 設備又貴又不好用。貴倒是其次,目前的 VR 設備配合目前的 VR 內容,用户體驗很一般,根本激發不了試用者的購買興趣,這就很尷尬了。在 VR 分辨率普遍提高到 4K 水平,且價格普遍降低到智能手機水平之前,VR 設備都不容易普及。
眾多內容製作者還有大把時間用來培育人才、積累經驗、磨練技術,怕的只是這個時間太長,學了一身武藝活不到那一天了——但應該不會,2017 年就要發行一大堆 VR 遊戲大作,至少 SONY 是這麼説的。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看看 VR 遊戲這條路能不能明年就走通了,雖然我猜硬傷還很多。
最接地氣的其實是最原始的
VR 遊戲遇到的問題很多。現有設備分辨率不夠高其實只是個小毛病,頭顯昂貴、沉重、悶熱就比較不能忍了,而體感控制系統能否在一年內進化得不像現在這樣騙小孩兒,在不騙小孩兒以後一般人能否買得起,一般家庭是否有空間使用,都是巨大的問題。
VR 遊戲前途十分多艱,國內去年、今年上馬 VR 遊戲項目,並期待以 VR 吹響轉型號角的手遊公司們,有可能集體變成笑話。至於那些本來就「不得不轉型」因此「不得不做 VR」的遊戲公司,還是自求多福吧。
而 VR 教育、VR 旅遊之類,聽上去都挺先進,實際做起來,都面臨「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問題。教育很需要 VR 嗎?旅遊很需要 VR 嗎?勉力為之,現階段看來,不能解決什麼問題,反而製造了不少問題。
然而,VR 內容也確實有容易變現、甚至已經變現了的。最早也最為人所熟知的變現 VR 內容,自然是 VR 毛片。VR 毛片能夠輕易變現,自然是因為毛片極好地發揮了 VR 的特質,經過 VR 處理的毛片不僅是傳統毛片的替代品,還有着傳統毛片無法比擬的新奇體驗,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產品和消費形式。
説這麼多都是廢話。VR 毛片能賣出去,歸根結底還是「食色性也」。VR 哪天升級到能夠帶來優秀的味覺、嗅覺、觸覺體驗,VR 美食必然也會大賣——雖然這恐怕要腦後插管兒才能實現了。
那麼,能不能找到下一個「VR 毛片」呢?能讓人們不計較價格,不計較體驗,拼着老命也要爽一把的下一個「精神毒品」,在哪裏呢?
那自然要把眼光看向粉絲經濟,看向那些最狂熱的「迷妹」們。
VR 現場的神妙
鹿晗演唱會門票可以炒到 20000 一張,這充分説明了有多少人想去而去不成。然而,利用 VR,莫説幾萬人幾十萬人,就是一千萬人同時觀看鹿晗演唱會,也絕非不可能的事情。雖然不能親臨現場的遺憾或許無法彌補,但比起在家等着看錄像,十幾塊錢 一張、幾十塊錢一張的 VR 門票,不介意來一張吧?
再説 VR 演唱會的表現效果。有些粉絲喜歡演唱會人多勢眾的熱鬧氣氛,而有些粉絲則只想好好看自己的偶像而已。利用 VR 看演唱會,不僅可以屏蔽嘈雜人羣的干擾,更可讓你超近距離接觸偶像。最貴、位置最好的票,出於安全考慮,離舞台也有一段距離。而 VR 呢?你完全可以站在舞台上看。
傳統的拍攝方式,視角不會總集中在明星一人身上,總要給「配角」一些鏡頭,例如樂手、伴舞、燈光,乃至興奮或突然淚流滿面的觀眾。假如是多位明星同台的綜藝 節目或演唱會,攝像機更不可能只照顧到其中一位——極端點兒的例子,SNH48 多人同台演出的話,怎麼可能一直拍其中一位呢?然而許多粉絲確實是只粉某個人的,或者對自己偶像以外的其他人無感甚至厭惡。這是一個確實的痛點。
如果説迷妹心態你不能理解,那咱們可以説民謠、搖滾。即便你對貝斯手、鼓手的表演感興趣,電視轉播和錄像怕是不會給你這個機會——鏡頭在他們身上停不了幾 秒,遑論一直跟拍了。但在 VR 環境下,一直注視一個人的表演,就像在競技遊戲中追隨某位玩家的視角一樣稀鬆平常。VR 現場,將成為多視角觀賞、完整觀賞、定向觀賞的解決方案,這不是對傳統視頻的補充,而是傳統視頻完全無法觸及的境界。
那麼,設備的問題怎麼解決?昂貴的 VR 設備離推廣還遠得很,這是我們上文得出的結論。迷妹願意觀看十幾元的 VR 現場,卻不一定豁出去購買幾千元的 VR 設備吧?
這是一個不存在的問題,不然 VR 毛片也是無法變現的。因為,VR 視頻和 VR 遊戲不一樣,他並不需要那麼昂貴的 PC、主機設備支持,智能手機+VR 盒子就完全可以,而迷妹不至於連智能手機都沒有。
談到智能手機,嚴格來説現在的千元機看VR還有點兒費勁,分辨率只是一方面,存儲空間不夠才是硬傷。一個VR視頻動不動好幾百M,一般來説,還是稍貴一些的 手機比較合適觀賞。不在wifi環境下的話,流量也是個小問題——不過4G流量如今也不算太貴,以後肯定也會更便宜的。其實千元機的性能很快也會提上去, 這些基礎設施都會隨着時間自然改善。
VR 盒子是什麼玩意兒?200 塊錢就能買到的設備——這是市價。實際上 VR 盒子技術毫不復雜,市面上種類繁多,可以説早就爛大街,真實成本也就幾十塊錢。公司豁出去直接送給觀眾的話,連物流費用算上,每個人的盒子成本也就 50 塊錢——然而後續的 VR 內容可是一本萬利的。這麼便宜的買賣,傻子才會想不通。
拿我採訪的這家公司來説,他們連備選方案都準備好了——與線下的 VR 體驗館、VR 網吧合作情理之中,與 KTV 合作就更是科學。進入 KTV 包房,佩戴 KTV 準備的 VR 設備,觀看 VR 娛樂內容,甚至在 KTV 和明星展開同台對唱……這是現有技術完全可以實現的事情。
聽上去這麼不錯的「VR 娛樂內容」,當然早就有人做了。樂視、愛奇藝、優酷土豆、暴風影音、PPTV 等都有相應的 VR 娛樂計劃,不過這些平台都太大,運營、分發應是主要工作,至於內容原創、內容製作的粗活兒累活兒,小公司還有許多機會。躊躇於 VR 路在何方的創業者,不妨一試。
VR現在昂貴、複雜、體驗差,但可以預料的是,將來它會像智能手機一樣,屬於普及的設備。等到標杆化的產品出現(重點是體驗好),之後就會有高性價比的產品出現,再之後就會出現很多「千元機」。這個軌跡,功能機走過,智能機走過,VR當然也會走一遭。
等到全民VR時代來臨,如今提前做好準備的公司將會開懷大笑,前提是能活到那天。而活到那天的關鍵,就是在如今這個還略顯不足的市場也找到可行的變現方式——而VR娛樂,正是很好的一個選擇。
本文由 TECH2IPO / 創見(tech2ipo.com)撰稿人 @天使不投資人 撰寫,轉載或使用本文素材進行二次創作請參閲 版權信息 。
資料來源:TECH2IPO
本來想好好寫一下他們,可惜他們稍後要開發佈會,要求我不要太早發出來。然而我又不打算拖到很晚寫,於是就取個巧——根據這次談話,總結一下他們做 VR 的思路。不提他們名字了就。
VR 技術高不可及,內容才是求勝之道
如果評價 VR 市場的成熟程度,再外行的人也知道,VR 的市場教育遠未結束,不但還遠遠不能脱離資本幫襯,順理成章地自然發展,想看到高歌猛進爆發增長那一天,都説不好還要過多久。
目前,做 VR 的人不少,投資 VR 的錢也不少,但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的先驅者,最後多數是要有去無回的。用不着扼腕歎息,任何一個風口出現時,平時精明狡詐的商人都會勇敢起來,化身冒險 家。這也不是多麼高尚的事情,大家都在賭自己是活到最後賺到大錢的少部分,目的很單純。
然而,現在的 VR 市場,又絕非廣袤的處女地,誰勇敢跑在前頭誰就能插旗的。原因在於,雖然 VR 的民用市場還很不成熟,老百姓普遍還沒有購買 VR 設備的意願,然而 VR 的上游卻已經被牢牢把持了。Oculus、HTC 和 SONY 三家,以及後來居上的 Google,早已貫徹了各自的 VR 理念,拿出了堪可一用的 VR 設備,實在領先其他企業太多。
國內雖然有一大堆做 VR 頭顯的廠家,卻普遍是在低質低價市場窮折騰,沒有逆襲的機會。可以説,VR 技術、設備這一行,一開始就是大公司入場,不僅國內,全世界都沒太多空間了,投資人最好也別把錢浪費在這上面。做 VR 設備,可以,中國在低端產品層面的競爭力還能再保持幾年。然而做這個,就別自稱創業,也別去拿風投了——那就是個生意,跟賣雞蛋沒兩樣。
而如果放棄技術層面,VR 內容還是大有可為的。在影視、遊戲、醫療、教育、旅遊、房地產乃至社交(別忘了 Oculus 的爸爸 Facebook)領域,VR 都被寄予厚望。其實,不僅限於廣告、會展,在許多行業的商用層面,VR 都積累了一些應用案例,然而距離民用還都遙遠得很。
遙遠的原因大家也都清楚,現在的 VR 設備又貴又不好用。貴倒是其次,目前的 VR 設備配合目前的 VR 內容,用户體驗很一般,根本激發不了試用者的購買興趣,這就很尷尬了。在 VR 分辨率普遍提高到 4K 水平,且價格普遍降低到智能手機水平之前,VR 設備都不容易普及。
眾多內容製作者還有大把時間用來培育人才、積累經驗、磨練技術,怕的只是這個時間太長,學了一身武藝活不到那一天了——但應該不會,2017 年就要發行一大堆 VR 遊戲大作,至少 SONY 是這麼説的。我們可以拭目以待,看看 VR 遊戲這條路能不能明年就走通了,雖然我猜硬傷還很多。
最接地氣的其實是最原始的
VR 遊戲遇到的問題很多。現有設備分辨率不夠高其實只是個小毛病,頭顯昂貴、沉重、悶熱就比較不能忍了,而體感控制系統能否在一年內進化得不像現在這樣騙小孩兒,在不騙小孩兒以後一般人能否買得起,一般家庭是否有空間使用,都是巨大的問題。
VR 遊戲前途十分多艱,國內去年、今年上馬 VR 遊戲項目,並期待以 VR 吹響轉型號角的手遊公司們,有可能集體變成笑話。至於那些本來就「不得不轉型」因此「不得不做 VR」的遊戲公司,還是自求多福吧。
而 VR 教育、VR 旅遊之類,聽上去都挺先進,實際做起來,都面臨「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問題。教育很需要 VR 嗎?旅遊很需要 VR 嗎?勉力為之,現階段看來,不能解決什麼問題,反而製造了不少問題。
然而,VR 內容也確實有容易變現、甚至已經變現了的。最早也最為人所熟知的變現 VR 內容,自然是 VR 毛片。VR 毛片能夠輕易變現,自然是因為毛片極好地發揮了 VR 的特質,經過 VR 處理的毛片不僅是傳統毛片的替代品,還有着傳統毛片無法比擬的新奇體驗,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產品和消費形式。
説這麼多都是廢話。VR 毛片能賣出去,歸根結底還是「食色性也」。VR 哪天升級到能夠帶來優秀的味覺、嗅覺、觸覺體驗,VR 美食必然也會大賣——雖然這恐怕要腦後插管兒才能實現了。
那麼,能不能找到下一個「VR 毛片」呢?能讓人們不計較價格,不計較體驗,拼着老命也要爽一把的下一個「精神毒品」,在哪裏呢?
那自然要把眼光看向粉絲經濟,看向那些最狂熱的「迷妹」們。
VR 現場的神妙
鹿晗演唱會門票可以炒到 20000 一張,這充分説明了有多少人想去而去不成。然而,利用 VR,莫説幾萬人幾十萬人,就是一千萬人同時觀看鹿晗演唱會,也絕非不可能的事情。雖然不能親臨現場的遺憾或許無法彌補,但比起在家等着看錄像,十幾塊錢 一張、幾十塊錢一張的 VR 門票,不介意來一張吧?
再説 VR 演唱會的表現效果。有些粉絲喜歡演唱會人多勢眾的熱鬧氣氛,而有些粉絲則只想好好看自己的偶像而已。利用 VR 看演唱會,不僅可以屏蔽嘈雜人羣的干擾,更可讓你超近距離接觸偶像。最貴、位置最好的票,出於安全考慮,離舞台也有一段距離。而 VR 呢?你完全可以站在舞台上看。
傳統的拍攝方式,視角不會總集中在明星一人身上,總要給「配角」一些鏡頭,例如樂手、伴舞、燈光,乃至興奮或突然淚流滿面的觀眾。假如是多位明星同台的綜藝 節目或演唱會,攝像機更不可能只照顧到其中一位——極端點兒的例子,SNH48 多人同台演出的話,怎麼可能一直拍其中一位呢?然而許多粉絲確實是只粉某個人的,或者對自己偶像以外的其他人無感甚至厭惡。這是一個確實的痛點。
如果説迷妹心態你不能理解,那咱們可以説民謠、搖滾。即便你對貝斯手、鼓手的表演感興趣,電視轉播和錄像怕是不會給你這個機會——鏡頭在他們身上停不了幾 秒,遑論一直跟拍了。但在 VR 環境下,一直注視一個人的表演,就像在競技遊戲中追隨某位玩家的視角一樣稀鬆平常。VR 現場,將成為多視角觀賞、完整觀賞、定向觀賞的解決方案,這不是對傳統視頻的補充,而是傳統視頻完全無法觸及的境界。
那麼,設備的問題怎麼解決?昂貴的 VR 設備離推廣還遠得很,這是我們上文得出的結論。迷妹願意觀看十幾元的 VR 現場,卻不一定豁出去購買幾千元的 VR 設備吧?
這是一個不存在的問題,不然 VR 毛片也是無法變現的。因為,VR 視頻和 VR 遊戲不一樣,他並不需要那麼昂貴的 PC、主機設備支持,智能手機+VR 盒子就完全可以,而迷妹不至於連智能手機都沒有。
談到智能手機,嚴格來説現在的千元機看VR還有點兒費勁,分辨率只是一方面,存儲空間不夠才是硬傷。一個VR視頻動不動好幾百M,一般來説,還是稍貴一些的 手機比較合適觀賞。不在wifi環境下的話,流量也是個小問題——不過4G流量如今也不算太貴,以後肯定也會更便宜的。其實千元機的性能很快也會提上去, 這些基礎設施都會隨着時間自然改善。
VR 盒子是什麼玩意兒?200 塊錢就能買到的設備——這是市價。實際上 VR 盒子技術毫不復雜,市面上種類繁多,可以説早就爛大街,真實成本也就幾十塊錢。公司豁出去直接送給觀眾的話,連物流費用算上,每個人的盒子成本也就 50 塊錢——然而後續的 VR 內容可是一本萬利的。這麼便宜的買賣,傻子才會想不通。
拿我採訪的這家公司來説,他們連備選方案都準備好了——與線下的 VR 體驗館、VR 網吧合作情理之中,與 KTV 合作就更是科學。進入 KTV 包房,佩戴 KTV 準備的 VR 設備,觀看 VR 娛樂內容,甚至在 KTV 和明星展開同台對唱……這是現有技術完全可以實現的事情。
聽上去這麼不錯的「VR 娛樂內容」,當然早就有人做了。樂視、愛奇藝、優酷土豆、暴風影音、PPTV 等都有相應的 VR 娛樂計劃,不過這些平台都太大,運營、分發應是主要工作,至於內容原創、內容製作的粗活兒累活兒,小公司還有許多機會。躊躇於 VR 路在何方的創業者,不妨一試。
VR現在昂貴、複雜、體驗差,但可以預料的是,將來它會像智能手機一樣,屬於普及的設備。等到標杆化的產品出現(重點是體驗好),之後就會有高性價比的產品出現,再之後就會出現很多「千元機」。這個軌跡,功能機走過,智能機走過,VR當然也會走一遭。
等到全民VR時代來臨,如今提前做好準備的公司將會開懷大笑,前提是能活到那天。而活到那天的關鍵,就是在如今這個還略顯不足的市場也找到可行的變現方式——而VR娛樂,正是很好的一個選擇。
本文由 TECH2IPO / 創見(tech2ipo.com)撰稿人 @天使不投資人 撰寫,轉載或使用本文素材進行二次創作請參閲 版權信息 。
資料來源:TECH2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