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了在户外玩 VR 背了一台 PC 出門,果然很蠢
但凡是對個人電腦平台以及高端 VR 設備發展近況有所了解的朋友,想必都聽説過這種新聞:
隨着 PC 平台主流 VR 頭顯的逐步上市,「有線式」的設計開始讓越來越多的玩家和用户感到不滿;為了能夠在繞開技術落差天塹的前提下解決這個問題,不止一家老牌 PC 整機與板卡廠商拿出了「揹負式個人電腦」的應對方案——例如索泰和微星,再例如惠普和外星人。就在最近,又有一家從事此類行業的 PC 硬件廠商拿出了思路如出一轍的「VR 電腦揹包」設備,不過與之前的狀況略有不同的是,這次公佈的消息除了基本硬件配置以及重量尺寸這些標準指標之外,實機的運行效果同樣出現在了新聞報道當中,我們不妨來圍觀分析一下:
看上去很美
提起 XMG 這個名字,口味偏向主流且在個人電腦(尤其是筆記本)領域耕耘不深的朋友可能會感到比較陌生,但對於那些熱衷於挑戰不尋常品牌的高級筆電玩家來説,這個縮寫背後的品牌應該是相當熟悉;為了迎合近年來 PC 市場的發展趨勢,XMR 逐漸推出了一些顯然是為垂直市場量身定製的新設備,今天我們要介紹的 XMR VR 揹包式 PC 就是其中最典型的實例之一。
從外觀來看……好了好了,咱們還是別提這些標準套路了,直接進入重點吧:如果説兩個月前索泰出品的揹包式 VR PC 所擁有的還僅僅是 GTX 970/980 這種入門級別的配置,那麼如今的 MRX VR 無疑至少在硬件方面徹底擺脱了「勉強能玩」的頭銜——顯卡的起跑線變成了 GTX 1060,更高的型號也同樣不在話下;CPU 方面則換成了 i7-6700HQ,至於 SSD、WiFi、HDMI 2.0 以及包括但不僅限於 Type-C 的 USB 接口當然一個都不會少——OK,基本配置狀況就是如此,不過且慢……我們是不是忽略了什麼東西?
沒錯,別忘了電池
好吧,與以往不同,這次我們終於真切地看到了揹包式 VR PC 這種「看上去很美」的概念產品真正存在的軟肋:續航能力。根據國外媒體的報道,XMR VR 採用了一對雙聯裝鋰離子電池作為能源系統,至於連續運行時間……好吧是有點尷尬,只有區區 40~60 分鐘。
雖然在理論上,這對支持熱插拔的電池可以允許你在其中之一電力即將耗盡的時候輪流更換電量充裕的替代品延長工作時間,但很顯然,這種體驗是所有追求「沉浸感」的 VR 玩家都不願意經見的——儘管在形式上擺脱了腦後那根連線的桎梏,但在實質上我們依舊被「續航」這個魔咒束縛在電源插頭附近,根本就是換湯不換藥,豈有此理。
「呃,見鬼……居然如此不堪實用?」
事實上,至少在當前這個階段,「續航」這個指標對於 VR 體驗的影響要遠遠高於我們的預期——我記得非常清楚,在我第一次排除萬難成功登入屬於自己的 Vive 體驗系統之後,幾乎沒有任何懸念,《The Lab》立刻讓我徹底沉湎其中不願自拔——猜猜看,最終讓我擺脱這份沉迷迴歸現實的又是什麼理由?
並不是酸脹紅腫的眼角,也不是源自生物鐘的倦意,而是 Vive 手柄瀕臨乾涸的電量。
沒錯,儘管看上去體積不小,但這對無線體感控制器的電池耐久度遠遠無法滿足那些習慣了 PS4 或者 Xbox One 主機手柄的玩家——儘管目前 Vive 平台上值得沉迷的 3A 大作幾乎沒有,但如果在日後真有機會利用這種設備體驗 COD、BF 或者 GTA 這些經典系列的 VR 原生版新作……你不會滿足區區不到 8 小時的持續遊戲時間,對吧?
當然,解決方案未必遙遙無期
遵循慣例,説了這麼多當前階段客觀存在的產品短板,最後不來展望一下未來的改進措施似乎實在有些説不過去;其實,即便是以當前的技術水準與設計思路來看,我們依舊不難找到不乏實現價值的解決方案:
就在上文的介紹過程中,思路開闊的朋友多半已經意識到了現階段的個人 VR 系統在形態上似乎與單人潛水裝置非常相似——不受纜線束縛但續航時間寥寥的揹負式 PC 方案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水肺潛水的裝備,而標準的有線式 PC VR 套裝則與早期的通氣管潛水方案不乏共通之處——如果順應這個思路繼續思考的話,相信大多數朋友都能猜得到我接下來要説什麼吧:
和「讓所有硬件設備在後背集結」的 VR 揹包 PC 方案相比,水肺潛水的相關裝備明顯更傾向於「分佈式」的解決思路——正因如此,我們為什麼不來借鑑一下這方面的想法呢?
比我們的想象到來得更早
事實上,和必須保持完整結構才能穩定供氧的氣瓶系統相比,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用「揹包」這個概念束縛設計思路啊——為什麼不來試試將不同的硬件安裝在外套不同部位的穿戴式分佈解決方案呢?要知道這可不是什麼新鮮點子,尼爾·史蒂芬森在 1992 年出版的《雪崩》當中就已經明確提出了這個構想,且看原文:
引用在中央情報公司僱傭的人羣中,怪臉是最讓這個機構尷尬的一撮人。他們從不使用筆記本電腦,而是把台式電腦拆分成一個個組件,然後穿在身上,掛在腰上,背在背上或是戴在頭上。他們是活人監視器,記錄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
想當然爾,這種充滿 Lo-Fi DIY 氣息的尊容勢必不會給人帶來多少好感;在《雪崩》當中,緊隨上面這段描寫的評價也是這個調調:
引用這副樣子再蠢沒有了,這身行頭簡直就是腰帶上的捲尺或計算器的現代版,標誌着此人所屬的階層既高於人類社會,同時又遠比人類社會低賤。
不過話又説回來,雖然看上去愚蠢得無可救藥,但從當事人體驗的角度來看,這種配置也並非全無可取之處:
引用當然,這種自我放逐對他們也有好處,那就是可以隨時泡在超元域裏,隨時收集情報。
一言以蔽之,對於那些完全不在乎自身形象只關心個人體驗質量的核心用户來説,這種「分佈式」的穿戴 VR 計算機方案他們多半會甘之如飴地欣然接受——不要小看這羣極客書呆子的行動力,即便市面上只存在機能效果不盡如人意的試水產品,他們也絕對有那個耐心和能力用自己的雙手來進行 DIY 改裝,正如過去幾十年當中所有落進他們手裏的 3C 設備一樣。
不僅如此,倘若我們的設想更為大膽一點的話,從技術理念進步展望的角度來看,這種為 VR 系統提供計算平台的穿戴式設備完全可以視作「植入式硬件」的前綴科技節點——沒錯,我清楚就在此時此刻能理解這個關鍵詞箇中含義的朋友當中為數不少立刻會在心底泛起厭惡與反感,但還是那句話,讓我們面對現實吧:
就像古騰堡印刷術取代了抄寫員,抗生素取代了順勢療法,廣播電視取代了週末的禱告然後又被互聯網所取代一樣,儘管在面臨變革的時候,第一時間我們多半會下意識地選擇保守與反對,但最終的選擇往往依舊是順應和接受——在我看來,VR 僅僅是個起點,即將到來的下一波變革才是重頭戲:賽博朋克世代的到來僅僅是個時間問題,不是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由 TECH2IPO / 創見(tech2ipo.com)編輯 @壞香橙 撰寫,轉載或使用本文素材進行二次創作請參閲 版權信息 。
歡迎微信公眾號搜索關注【VR人】,歡迎微博搜索關注【VR人】,一手資訊,盡在掌握!
資料來源:TECH2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