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的喬布斯:Apple VR/AR 的真正王牌
OK,在我們分析領略過蘋果公司在 VR(兼顧 AR)領域累積的技術基礎之後,遵守諾言,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瞧瞧在軟件內容層面上,我們的蘋果神教又能拿出哪些獨一無二驚世駭俗的賣點吧。
眾所周知,對於如今的 VR 行業來説,儘管軟肋短板看似不及硬件系統那麼明顯,但從綜合完成度來看,VR 內容發展的裹足不前已經成為了制約虛擬現實行業向前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沒有之一;從叫好不叫座的 Vive 到買來基本只能吃灰的手機 VR 盒子,幾乎所有的 VR 消費者都有一個相同的困惑:
「接下來應該玩什麼呢?」
和硬件設備的發展不同,VR 內容的進步除了同樣受制於以摩爾定律為代表的 IT 行業發展定律之外,開發者的創意思路往往才是取決成敗的關鍵要素;一大堆徒有其表的浮華畫面,往往也比不上一個驚奇腦洞化作現實的粗糙原型,這方面的例子如今在所有平台上都不罕見,大家想Bing該不會陌生。
所以説,今天就不妨讓我們天馬行空一下,利用植根在「蘋果信仰」這個基礎上的流行文化作為切入點,一起來探討一下 Apple VR/AR 可能存在的核心內容焦點吧——順帶一提,今天這篇文章的腦洞口徑不是一般大,正式閲讀之前,諸位請務必確保自己的理智已經繫好安全帶,切記。
- 想象:微不足道的一小步
2018 年 9 月 7 日,蘋果秋季產品發佈會現場。
「One more thing。Another One。」
台下的人羣一陣騷動。儘管這種環節對於熟悉 Apple 節奏的觀眾來説並不陌生,但今天的情況還真有點不一樣:
就在三十五分鐘前,在眾目睽睽之下,台上的蒂姆·庫克把手中的新一代 iPhone 屏幕主體變成了一塊通體剔透的玻璃,爭議了九個月的「蘋果將推透明屏幕手機」的傳聞終於在此落下了句點;二十五分鐘之後,隨着一聲「One More Thing」,一款造型神似滑雪鏡的頭戴式設備出現在所有人面前:
「朋友們,這就是我們今天帶給諸位的最大驚喜。現在,大家可以按照我剛才的演示,把剛剛領到的 iPhone G,安裝在同樣是剛剛拿到手上的 Apple Helm 當中——好了,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注視着台下逐漸從喧囂復歸寧靜的觀眾,蒂姆·庫克站直了身體,慢慢地摘下眼鏡:
「我們都知道,蘋果公司能夠走到這一天,能夠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演變成改變世界的科技文化領航者,這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眾多曾經以 Apple 之名貢獻自己一生的奮鬥者。而在這些殉道者的行列中,有一個人,他的名字是最值得我們銘記的。」
「在過去的七年時間中,無論是電影,劇集還是文字傳記,我們曾經用許許多多的途徑懷念過這位舊識;然而,我們所能做到的,難道真的只有這種程度嗎?」
「我相信,此時此刻,無論是坐在現場的諸位,還是利用互聯網觀看直播的朋友,在我們所有人的心中,都會懷有這樣一個平凡的願望:如果能讓我們再見一面,讓我們像老友一樣面對面地聊上幾句天,哪怕只有五分鐘,那該有多好!」
「沒錯,我和屏息靜氣的諸位一樣,在很久之前,我就在為實現這個願望展開不懈的努力——現在,見證奇蹟的時刻終於到來了!」
蒂姆·庫克抬起頭,直視前方,目光彷彿穿透了所有觀眾的靈魂:
「讓我們歡迎,史蒂夫·喬布斯!」
全場譁然——然而僅僅持續了不到一秒鐘,排山倒海的歡呼就填滿了整個發佈會的現場:
依舊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在所有透過屏幕——無論透明與否——注視現場的觀眾面前,一個瘦削的身影邁着穩健的步伐來到了舞台中央;依舊是那熟悉的黑色高領外套+藍色牛仔褲搭配,依舊是那不變的花白髮茬和短鬚,依舊是那標誌性的圓邊眼鏡,依舊是混合了驕傲與自卑的奇妙表情——不會錯,這正是我們都不陌生的 Apple 傳奇締造者,時隔七年之後,他重新回到了蘋果發佈會的現場舞台。
注視着台下瘋狂閃爍匯成了一片耀眼輝光的閃光燈,籍由 AR 技術成功返場的 Apple 精神領袖嫣然一笑:
「There is something in the air today。」
就在這一刻,蘋果的 2018 年秋季產品發佈會現場變成了數字媒體網絡中最耀眼的一顆超新星。
- 現實:一小步背後的真相
OK,無疆的幻想至此先告一段落——遐想固然是美好的,但沒有現實價值自然也是無濟於事;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狀似不着邊際的腦洞背後到底有多少可行性吧:
首先,讓我們先來確定幾個基本要素:
雖然乍看之下和摩托羅拉的模塊化手機一樣只能停留在概念設計階段,但事實上,透明手機確實存在過正式發售的機種範例——儘管要想把 iPhone 這個等級的智能手機「透明化」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在「透明屏幕」這個方向上我們確實已經找到了可行之道。
除此之外,細心的朋友應該已經留意到上文中出現了「不透明的 iPhone 轉換為全透明模式」的細節——單從可行性層面來看,能夠實現這種功能的材料當然是存在的,同時在目前的 VR/AR 市場上也確實存在這種「籍由改變頭顯屏幕部位透明程度來切換 VR/AR 設備狀態」的產品,之所以在上文中會出現「Apple Helm」而不僅僅是「Apple VR/AR」這種功能明確的名稱,原因也在於此。
其次,拋開硬件層面的需求不提,單從軟件角度來看,上文中描述的「喬布斯歸來」設想有可能實現嗎?
或許有些讓人出乎意料,但答案是肯定的!
事實上,如果把範圍僅僅限定在舞台之上的話,那麼利用全息投影創造栩栩如生並且可以裸眼直視的幻象人物進行現場表演是完全可行的——這方面比較古早的例子可以追溯到 2006 年的時候著名虛擬樂隊 Gorillaz 和 Madonna 的現場表演上,而近年來最有名的例子,無疑是 Michael Jackson 的「Slave to the Rhythm」:
作為流行樂天王 Jackson 的遺作,這支曲子正式發行的時候已經是 2014 年,距離天王逝世已經過去了五年;然而藉助 3D 全息投影這個日趨成熟的 AR 前置技術,Optimum Productions, Pulse Evolution 以及 Tricycle Logic 成功將 Michael Jackson 的鮮活形象帶回了舞台——儘管和真人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從實際演出效果來看,至少在造型臨場感方面完全可以打出 90 以上的高分。
順帶一提,如果不是嚴格追求「裸眼直視」這個要求的話,以上所有效果的技術實現難度還可以進一步降低——Magic Leap 的籃球場逆戟鯨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吧?都是一個道理。
然而話又説回來,儘管從舞台演出效果來看無可挑剔,但以上這些 VR/AR(具體選擇取決於使用場合)的視覺奇蹟對於一般用户來説,究竟會有多少實際價值呢?
答案恐怕要遠遠超過你的預期——沒錯,我們或許沒有那個必要天天看喬布斯站在客廳裏侃侃而談,但如果把這個幻象重現的主體換成我們逝世的親人呢?
我知道,從倫理角度來看這個想法確實有夠瘋狂,但如果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種「疊加在現實」的幻象又和我們留在相冊中的照片有多少區別呢?
如果我們能夠像接受書架上的《喬布斯傳》一樣接受活躍在 AR/VR 視野當中的史蒂夫·喬布斯幻象,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像接受牆上的全家福照片一樣,接受讓我們逝去的親人在 AR 視野中重生呢?
沒錯,關於 VR 與 AR 的應用範疇,我們已經討論了太多的休閒娛樂、培訓教育、工作設計乃至營銷宣傳,但是,我們為什麼不願意選擇回過頭來審視一下我們的生活呢?
歸根結底,即便可以在幻象中獲得成就和滿足感,我們終究還是要回歸現實來面對生活;而誕生於「現實」的需求,依舊是我們無法捨棄的「價值」——無論幻象構築的世界如何絢麗,我們的這種基礎價值觀依舊是不會動搖的。
説實話,或許是時候來重新反思一下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現實意義了。
(本文圖片來源:Google)
本文由 TECH2IPO / 創見(tech2ipo.com)編輯 @壞香橙 撰寫,轉載或使用本文素材進行二次創作請參閲 版權信息 。
歡迎微信公眾號搜索關注【VR人】,歡迎微博搜索關注【VR人】,一手資訊,盡在掌握!
資料來源:TECH2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