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充電寶5分鐘就充滿,實用還是噱頭?


現代的生活中,電子設備的屏幕越來越大,耗電越來越高,然而電池技術卻沒有顯著的革命。這樣的變化將人們的手機充電頻率不斷的縮短,從早先一週充一次、三四天充一次,逐漸的縮短到一天充一次的狀況。快充就成為了緩解用電緊張最吸引人也最為可行的方式。當然,也就產生了各類快充的產品。






國內一家被股民稱之為「2016 石墨烯第一股」的科技公司東旭光電(下稱該公司)在宣佈研發出快充石墨烯電池的兩個月後,成功的將第一批充電寶賣完了。回顧過去,這家公司並不是第一家推出快充充電寶的公司,早在 2014 年,英國牛津一家初創公司推出了一款 Zap&Go 石墨烯電容充電寶,可以在 5min 之內充滿電。






目前的電池技術


在説快衝技術之前,先談一下目前的電池技術。衡量電池的水平有很多的參數,最常見的是電池的容量,也就是我們常説的電池多少毫安時(mAh)。毫安時是什麼意思呢?以 2200mAh 的電池為例,當電池以 2200mA 放電時,可以使用 1h。

在電池容量之外,充放電倍率也是衡量電池的一個重要參數,充放電倍率指的是電池可以承受的充放電速度,也稱為 C,1C 即為 1 倍率,還是以 2200mAh 為例,1 倍率放電即為電池可以承受在 1h 內將電放光的電流,這個放電電流也就是 2200mA,如果這節 2200mAh 的電池可以承受 2C 的放電,那麼也就是説這個電池可以承受 4400mA 的放電電流。

但是電池的這兩個特點難以兼得,又想容量高,又想充放電快,是現在科學難以突破的。所以常見的充電電池出現了兩個方向。一個是動力電池另一種是容量型電池。容量型電池的設計目標是獲得較高的容量,而動力電池的設計目的是獲得較快的充放電能力。可以説動力性電池適用範圍更廣,可以替代大部分容量型電池的工作,反之則不行。但是動力電池價格比較高、壽命較短。


以目前的技術來説,高倍率的電池是能做出來的。民用領域上,對電池要求最高的也就是航模了,30C 的放電倍率非常常見,相對的充電倍率也不低。這也就是説,現有的電池技術是可以讓電池的充電時間壓縮到十幾分鐘的。只不過高倍率電池的設計壽命都比較短,價格比較高。


但是常見的充電技術是無法滿足這類電池的,需要廠家就給電池做了額外一套的充電系統,來實現快衝。

充電寶的問題

在實際使用上來説,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電池的體積難以壓縮,Zap&Go 的大小接近一聽可樂,雖然不需要額外的電源,但是對比同容量的鋰電,完全沒有體積上的優勢。而這家公司生產的電池更是誇張,除了移動電源之外,還有一個巨大的電源適配器,用於給充電寶充電。



攜帶的不方便限制了手機的使用,然而在給手機充電的效果上,廠家並沒有做功課。該公司的「烯王閃充移動電源」在實際測試中只能維持 5V1A 的輸出。這個速度要比絕大部分手機自帶的充電頭要慢。這種用户體驗在手機快充技術如此普及的現在完全不能讓人接受。


這兩款產品並沒有使用傳統意義上的鋰電池,14 年問世的充電寶 Zap&Go 使用的是石墨烯超級電容器作為電池,而該公司的烯王使用的名義上全新的電池。這就導致了充電寶價格驚人的高,Zap&Go 在 Indiegogo 上的眾籌價格是 150 美元,約等於 1000RMB,而該公司的烯王充電寶實際價格也接近 400RMB,這個價格相比市面上常見的充電寶貴了不知道多少。

存在的理由

價格又高,使用又不方便,這種產品為什麼能存在呢?


電池廠商在向普通用户推廣新電池的所有方式中,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製作充電寶,既能宣傳電池廠商,又可以讓消費者快速體驗到產品。我們想象下目前常見的 5 號、7 號電池,它們因為電壓和尺寸的限制很難做出突破。而在手機、筆記本等移動設備中,電池雖然重要但並不佔有核心的地位,難以被突出強調。而某些小眾領域電池也難以曝光到公眾面前。用新式電池製作充電寶成了廠商唯一的出路。



在這家公司推出「石墨烯」電池後,股票一路走高,從宣佈產品的 7 月初到發售的 9 月初,它的每一次動作都備受矚目,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對應的股票價格也一漲再漲。快衝充電寶的推出,既能吸引公眾的眼球,又可以吸引資本的注入,可謂是一舉兩得,可謂是一舉兩得。


幾分鐘充滿的充電寶就是這種狀態的產物。它的出現滿足了時代的呼喚,卻無法滿足人們的使用。企業超前的意識和落後的技術到這了這樣雞肋產品的出現。企業改變現狀的唯一方法就是在科研的路上繼續走下去,直到技術成熟可以推廣。


而對於用户來説,避開這類華而不實的產品顯然是最好的決定。如果需要快衝充電寶的話,不妨買一個支持手機快衝的充電寶。雖然不會有十幾分鐘的充電速度,但是和普通充電寶相比,仍能節省大部分的時間。

利益相關:本文作者與文中提到的“東旭光電”無利益關係

免責聲明:本文撰寫過程中沒有同文章中涉及的任何企業、行業及其競爭對手有任何利益關係,文章所有內容系基於學術論文、科普性文章,力求客觀公正,無任何誘導性意圖與傾向,請勿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公司、產品對號入座。

由於本文傳播間接導致任何個人或者實體產生損失,皆為媒體傳播時造成的不可抗力,本文作者及作者所屬主體機構不承擔任何責任。

(圖片來自產品官網、實拍、Pixbay)

**本文作者趙蓋子,文章首發頭條,微信公眾號【烯引力】-不僅僅是石墨烯,烯引力致力於發現全球範圍的新材料趨勢。轉載請與微信號 t2ipo001 聯繫,並保留本信息。未包含本信息的轉載將受到侵權投訴。可加入烯引力讀者羣:387406748,隨時隨地勾搭小編!




資料來源:TECH2IPO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