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 Shoplifters:是枝裕和對於現代家庭的寄語


是枝裕和的作品總是散發出淡淡的溫情,從《誰知赤子心》、《橫山家之味》,到近年的《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和《比海還深》,都離不開探討現代日本家庭之間的相處和情感,是枝一直藉著電影說著家庭的定義,非一定有直屬的血緣關係,而是在於成員之間的愛和關懷,例如在《海街女孩日記》中同父異母的妹妹,在三位姊姊的收留下重新有了一個家;在《誰調換了我的父親》中的錯亂「兒子」,在父母合適的教導下得到一個家;到本片中的幾個住在同一屋簷下的邊緣人,都是說著他心中的一個烏托邦家庭。


影片描述一個毫無血緣的家庭,成員被靠著騙取亡夫老人金的婆婆收養,男主角和兒子一直在超市偷取東西幫補家計,而婆婆的「孫女」則在情色場所賺取金錢,一天他們發現了一個獨自在門邊的女孩,並帶她回家中,慢慢地,成為了「家」中的一員。


影片延續是枝裕和的風格,紀錄著各人生活的瑣碎片段,但每幕都鋪排和推進著角色的性格和心理,包括說不出口的兩父子、受盡家暴陰影的小女孩、渴求性愛的男女、和客人傾訴心事的「孫女」,甚至對「孫女」關懷無微不至的婆婆,各人有着自己的過去,對家人、對未來亦有不一樣的看法和價值,可見戲中的人物和細節雖然繁複,卻就在兩小時的電影內,導演不但以成熟、穩重和老練的技法把情感處理得得心應手,而且能夠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地梳理三代人物之間的關係,多條支線共同發展,講及了他們進入這個家的因由,一代收養一代,到了最後,把他們交集在一起,敘述他們離開這個家,一代又一代的瓦解,相互呼應,整個建構過程毫不刻意,也毫不煽情,自然而流暢,相信觀眾在片初很快便投入到他們的日常之中,在片尾卻因他們的剖白而倍受感動。


觀畢過後,發現戲名和片初出現的偷竊議題只是其次,重要的是藉著一家人過着「偷呃拐騙」的生活,訴說如何比血緣家庭的親情來得更溫暖、更快樂,但同時宣洩著這種充滿愛和關懷的家庭在現代社會的瓦解,例如,現代家庭從傳統和屋搬進住宅大廈;由每晚能夠聚在餐桌前共享天倫,到父母上班族只能朝夕相見;由幸福甜蜜的親子時間,到沉醉於無情的電子世界;由悉心關懷到拋棄和冷待,導演筆下的無血緣家庭,比起無數血緣家庭,更像一個家,至少每個人,都在關懷著另一個人。但無奈地,在現實世界中,又是否能夠允許一個這樣完美家庭的存在?在影片的尾段,這個家庭最終散去,婆婆死去,女主角被判入獄,男主角過着孤寡的生活,小女孩回到冷血無情的母親身上,小男孩也被送至男童院舍,似乎導演也給予我們一個答案,暖心過後卻滿是悲哀。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即分享到︰